学校评分_等级分类-上学帮,小学阶段期末考试考多少分家长才会满意?
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要求,年级不同家长的要求也会变化,但总的来说90分是个分界线,只要孩子能过90分,大部分家长都会满意。
但是在一二年级,考90分以上的人很多,也有部分学生考双100分,所以有些家长会为低一两分而责怪孩子,其实没有必要。只要孩子知识点掌握了,没有粗心大意的错误,没有必要批评孩子。但是对于粗心大意的孩子要引起注意,一旦马马虎虎的毛病形成,越往高年级越难纠正,失分也会越多。
三年级和五年级是两个坎,有些孩子在这两个年级容易掉队,家长要引起重视。从三年级开始,除了英语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外,语数都要求理解记忆和知识的运用的能力较高,所以要从平时的练习中了解孩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在于平时的学习要踏实,不能不懂装懂,不能粗心大意,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家长也不要打骂孩子,而是应该有耐心地帮孩子弄懂知识点,多鼓励孩子,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争取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日积月累,成绩也会慢慢提高。对于这类孩子,多用纵比的方法,今天比昨天有进步,这个月比上个月有进步,都值得表扬,家长应该高兴,而不要总盯着全班前几名比较,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成绩虽可以反映孩子的学习状况,但并不是全面评价,无论好坏都只属于过去,家长不必过于纠结,要从成绩中发现优势和问题,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参考。
宣传部组织部与二级学院院长哪一个含金量高?
在高校做行政工作多年,这个问题对真经来说就是自己的饭碗,毕竟将来也是要朝着这些方向去发展的。
首先,高校里的内设机构,主要分四种,一种是党群部门,一种是行政部门,一种是二级单位,还有一种是直附属单位。其中,组织部、宣传部等是党群部门,而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等是行政部门,学院则是二级单位,而附属中小学、校办企业等则是高校的附属单位。
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如果谈岗位含金量,那谈的就是工作的重要程度、在领导面前露脸的机会,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晋升的机会。
组织部可以说是学校各部门中含金量最高的部门。这是因为组织部负责干部工作,管着全校的干部,在干部任用方面有发言权,因此,组织部自己选用干部的时候要求就非常高,能进组织部工作,已经说明你的能力和品格得到了认可。而组织部部长,一般都是在学校里广受认可、具有公信力的人。这些人如果年龄合适,那将来就是提升校级领导的最佳后备人选。所以,组织部部长这个岗位,比其他岗位相当于高半格,如果有机会,那必须是首选。
在所有部门中,宣传部比组织部还是有一定差距,因为宣传部的业务范围比较小,与普通干部职工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对普通教职工来说,可有可无。不过,国家对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视,教育部明确规定,组宣统三部长必须进入学校党委常委会。因此,宣传部部长在学校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如果做的好,下一步可以升组织部长。
至于学生处,教务处,包括人事处、科技处等等,都是属于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学校的某一方面工作,学生处管学生,工作压力比较大,人事处管教职工,是教职工们最关注的部门,说是权力,其实是压力,真经也是没少遇到教师到办公室来拍桌子的。教务处学生老师都管,可以说是学校最离不开的部门,当然也最为忙碌。以上部处长都是有机会直升副校的。不过,在真经看来,这些部处长虽然在学校比较有话语权,但确实挺累的。而且近年来,这些部处的负责人都是学院教授过来担任,像真经这样行政出身的,恐怕是很难当这些大处的处长。
说完部处长们,我们再来聊聊学院院长书记,一般来说,院长是业务出身,书记则是行政出身,也就是说,一般教师是不会去做学院书记,而像真经这样的行政管理干部,也没有可能去当学院院长,最多当个行政副院长。这是两条不同的轨道。
个人认为学院院长是学校二级干部中含金量最高的岗位,而如果所在学院正好是龙头学院,那就更厉害了。我们就说一个A类学科所在学院(有的学院可能还不止一个学科),一般来说下到学院的经费每年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如果真的是想给自己谋点私利,那太容易了。不过,既然要当院长,就必须要把自己往后放,要甘为人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此前真经在浙大培训,听浙大的某院长讲,他用自己拉来的经费给学院盖了一幢大楼,他也坦然,如果自己自私一点,早就资产上亿了,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院长,他不能只考虑自己。
至于学院的书记,前几年都属于养老的岗位,最近几年重要性逐渐提升上来了。但是,由于学院是院长负责制,一山容不得二虎,所以书记一般都是给院长打配合的,处理好学院内务,把好底线,团结一下师生群众。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高校里的行政干部,题主说的这几个地方,去哪都行,要知道,在学校提个处级干部,也并非容易的事,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挑选余地的。
你给孩子所在的学校提过意见和建议吗?
虽然我是一名老师,但我也给孩子所在的学校提过意见和建议(我和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并且意见还被孩子所在学校采纳了。
那时孩子所在的学校提倡中午上自习,下午13点30上课,但是孩子中午12点30分就得到学校,进入班级。尤其是夏季,孩子更是痛苦不堪。
每天学校11点30分放学,回到家里11点45分,孩子洗手吃饭的时间仅有15分钟,12点整孩子就往学校跑,怕迟到,怕挨罚。
而到班级后,老师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准说话,也可以趴在桌子上午休。
说实话,由于我也是老师,开始对孩子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我全力配合完成。孩子吃完饭马上督促孩子去上学,甚至没吃完就让他去班级。时间久了,我发现孩子情绪有变化,了解以后发现,孩子胃病犯了,有时趴在班级桌子上午休胳膊也压麻了,实在是痛苦。
我考虑了许久,想到各种可能性。我还是给孩子的班主任和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1.建议让孩子可以自愿选择到班级上午自习。
2.午自习随季节变化而调整,天气炎热的夏季可以取消午自习。
3.午自习时间不要过场,30分钟以内就可以,目的是让孩子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提议发出后,我忐忑了好久,本身我就是教师,应该理解学校的行为。但我又觉得这样的形式主义东西需要改改了。
没想到,晚上孩子班主任就给我回电话了,她说:她把我的意见转发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开学研究决定考虑和部分采纳我的意见。午自习调整为:
1.在校吃午饭的孩子必须上,时间为30分钟。
2.学校开放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午自习孩子可以自主选择,不局限于班级。
孩子老师还和我说谢谢,因为她也觉得原来的午自习没有实效。
这就是我给孩子学校提意见的过程。我觉得:只要是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意见,学校是会考虑的。
日语考试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国际能力测试现在分为五级。5级、4级、3级、2级、1级、当然N1最难,N2-N5难度依次递减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J-TEST就是A、B、C、D等等的这类考试。
J-TEST满分为1000分,分九个评定级别:
930分(特A级)— 能适应高难度的日语翻译。
900分(A级)— 能适应中等日语翻译。
850 分(准A级)— 能适应基础日语翻译。
800分(B级)— 能适应在日本工作。
700 分(B级)— 能适应去日本出差、 进入日本大学读书。 (相当于日语能力1级程度)
600分(C级)— 能适应去日本出差,简单工作。 (相当于日语能力2级程度)
500分(D级)— 懂简单日语。 (不满500分不合格、不进行认定) 现在这种考试很吃香的。
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和10后的具体群体特征各自是什么?
【谢谢相邀】
这个题目有点大,但切合点很好,好就好在他要求以年代划分出时代特色的中华儿女的风貌……【50后】他们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老一辈,他们在懂事以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他们参与并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他们最可贵之处就是为人处事——勤劳,踏实。
【60后】他们出生时多在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之后,而在成人时则是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比他们的哥哥姐姐们年青,所以他们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生力军,由于出生年代的烙印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吃苦,忠诚。
【70后】多为独生子女,农村有二胎,可以说他们出生在一个过渡年代,出生后由于人口骤减,他们成为上两代人心目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但成人之后他们就成为了夫妻俩要照看四位甚至多位老人(双方父母,或加上双方爷爷奶奶),所以他们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一代,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抗压。大胆,乐观。
【80后】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这一代人出生后是件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长大后便天经地义地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是需要奋斗的一代,他们的使命就是——敢于拼摶。
【90后】让人羡慕的一代,但同时也是自身压力最大的一代。让人羡慕是因为经历了几代人的打拼,各种条件于90后都更为有利。说自身压力最大是因为他们成人以后所处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学习,随时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所以,他们的思维属于——奔放型的一代。
【00后】无忧无虑的幸福一代,他们大多数都还在上学读书,除去个别(神童)多数仍在中学读书,在家长眼中,他们严然就是幸运的一代,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个性张扬。
【10后】最幸运幸福的一代,祖国的未来——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图片源自网络致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