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有彩蛋吗,头条很多人说自己猫都是捡的到底是真是假?
我真的是捡得的一只英短,那天晚上我在三楼听到有猫咪的叫声,从窗子里看,但因为大晚上的实在是看不清,我也以为是路过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听见了,这次我伸出头一看,妈呀!她站在我家旁边那户人家楼顶(二楼)的房檐上,看着我喵喵叫。我立马喵了几声,安慰她,然后立马跑到二楼,打开窗户,想把她捉下来(左手抓着墙,右手尽力去够),但她只用头蹭我的手,我够不到她脖子(因为如果抓她爪子,她会挣扎,我俩都危险,抓她脖子,她就不会动了)。于是我就抬来一根板凳,然后站在窗户上,反正终于把她就下来了(还是很危险的,小朋友不要学姐姐哦)。后来因为我家那几天没开火,也没有猫粮,我就一共煮了4个鸡蛋喂她,她很喜欢吃蛋黄,不怎么喜欢蛋白,但第一天她一下吃点一下吃点的也都吃干净了,还买了大概二十几根贤哥牌玉米味的肠(我也知道猫咪不能吃人的食物,因为有很多盐,迫不得已,猫粮还在路上,小朋友别学姐姐哦)。而且,因为肠在抽屉里,她还学会开箱子自己拿来吃[笑哭]。遇到一个问题,她来了三天,一次大小便都没有过,还急死我了,但就在我担心的第二天她就在常和我睡觉的床上拉了一大泡尿,还拉屎[流泪]。刚来是很安静,就黏我,我去哪跟哪,但后来就皮了,真的,每天晚上玩的不亦乐乎,管不了。又因为我妈不喜欢猫,我和我爸被咬,我也要马上去读书了,没人管她,就送给离我家不远很喜欢猫的我的舅舅家了,想她的时候也可以去看她[雾霾]最后附图
近期即将上映的由邓超自导自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怎么样?
在生命的绝境中,你会想起谁?
韩寒用《乘风破浪》中主角阿浪遇险卷入的一场奇妙冒险,向观众描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的亲情。
两年后,阿浪的饰演者邓超用一部《银河补习班》,以儿子太空遇险、身处绝境的回忆视觉,向人们展示他所理解的父爱如山。
《银河补习班》怎么样?我认为它能在2019年暑期档乘风破浪!如此认知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而成的:
现实主义说起邓超和俞白眉组合,大家很自然心存芥蒂想到了《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的低口碑,而对应地,邓超非喜剧、恶搞的作品,大家也公认地承认优秀,比如早期的《中国合伙人》、中期的《烈日灼心》、近期的《影》。
这次,邓超和俞白眉拾起的是现实主义题材,这与他们两的身份-父亲就非常现实的契合,而现实主义题材最重要的是能做到情感穿透、利用感染力带动影片话题性和增量观众。
比如,去年暑期档的《我不是药神》就在“医疗”的角度上取得广泛的“感同身受”,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自来水”宣传带动一波又一波的增量观众,从而取得31亿票房的成绩。
《银河补习班》同样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广泛存在和关注的教育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父母一辈对补习的重视和寄望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等等,这些无一不贴合目前中国社会的现状。
影片跟《我不是药神》一样不纯碎去批判体制,而是通过影片中父子去适应体制的做法,更会让广大家庭有感同身受的借鉴作用。
因此,《银河补习班》的现实主义不单有广泛的现实基础、能引发共情,还能在情绪感染中悄无声息引导观众积极向上。
口碑《银河补习班》并不属于像《复仇者联盟4》那种开局爆发力极强的商业大片,尽管邓超的影片票房号召力不弱、尽管影片本身的质量极佳,但这种口碑型影片尤其需要口碑发酵时间。
这个时候,点映就成了《银河补习班》用来发酵口碑的不二选择,第一轮点映是在7月13日至7月14日14:00-18:00,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的所有地方,选择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周末有更好的人流,排除一线城市可以看出片方对一线城市票房的自信。
事实上,第一轮点映效果很好,连续两天以全国大盘6%的排片占比票房却据第四,7月14日点映票房2338万甚至比前一天的1395万将近多了一倍,最为重要的是,点映所需要的口碑完全如片方所想的那样有品质:猫眼9.4分、淘票9.1分。
如果对这个评分没概念,可以做个对比:目前猫眼评分最高的是《摔跤吧!爸爸》的9.8分,去年暑期档冠军《我不是药神》的评分是9.6分。
购票平台对普通观众的影响和引流作用毋庸置疑是远远高过专业影评平台豆瓣的,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银河补习班》更进一步推出7月15日至7月17日18点至21点、包含一线城市的全国范围的第二轮点映。
黄金时间却仍占据7%左右的排片,充分证明了《银河补习班》口碑的发酵度得到影院和观众的认可。点映的铺垫让口碑型影片也能拥有开局爆发力。
档期题材和口碑都属于影片内容本身,内容过硬已经让《银河补习班》立于不败之地,而档期这个外因中对影片票房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助力了它。
暑期档开始之前,业内有档期四大金刚的说法,四大金刚指的是《少年的你》、《八佰》、《小小的愿望》和《银河补习班》。
随着前三者相继撤档,《银河补习班》成了四大金刚中的“硕果仅存”的一部,既然是独苗,自然,《银河补习班》成了档期国产片的头号种子。
作为头号种子,其待遇远远不止竞争压力的骤减、排片空间的提升这么简单,更在于,少了头号种子《八佰》和同档期的《小小的愿望》后,所有的焦点、热点、注意力都在《银河补习班》身上了。
这意味着,它成为观众观影的第一选择、媒体(包含自媒体)聚焦的中心,现实主义情绪感染力带动的话题性传播有了从上到下的全渠道。
更别忘了,《银河补习班》的题材尤其贴合暑期档这个档期观影的主力军-学生群体。
由此,《银河补习班》内外因素相结合,其乘风破浪贯穿半个暑期档有了可能-从7月18日一直到8月18日影片都会有排片,而票房方面,15亿是保底,其甚至能跟IP热度逆天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掰一下手腕。
理论上来说流浪地球的结局?
我认为会有下一部。
首先,原著小说中其实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人类确定流浪地球计划并开始实施地球停转;第二:地球成功停止自转并还是逃离太阳系;第三:人类出现反叛军并将实施计划人员推出室外,将其活活冻死,与此同时太阳爆炸。
如果按原著来的话电影《流浪地球》目前只翻拍了一半,再加上中国影视科幻可一直是块大蛋糕,商业方面来说怎么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分杯羹呢。
所以我认为《流浪地球》会有第二部,只是到时候还是不是原班人马就不一定了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
背后大赢家15天市值暴增55亿?
文 ✎ 李曙光、唐郡
编辑 ✎ 廖影
上映11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砍下了超过24亿票房,这个成绩大幅度甩开此前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第一《疯狂动物城》的15.3亿元,直奔着30亿大关而去。 《哪吒》也正式接棒《大圣归来》成为新晋的“国产动漫之光”。 中国动画总会分为两个极端,要么被贬损的一无所长,要么动辄扛起中国动漫崛起的大旗。但说到底动漫还是一个产业,产业的崛起和成熟的标志是更稳定的爆款率,若是产出好作品总像是赌博,可遇不可求,那这门生意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哪吒》这场盛宴还正巅峰,思考暂且留作后话,背后的投资方光线传媒,借着哪吒之光,这几周却正意气风发。 自7月15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点映即爆火后,光线传媒股价三周暴涨28%,其场景恰似压中《战狼2》时的北京文化。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别高兴的太早,一部爆款从来不是一家影视公司真正的救命稻草。01一部《哪吒》还救不了光线 如果没有《哪吒》暂时的高光给光线加冕,光线传媒现在的处境无疑极为尴尬。 《哪吒》上映前不久,光线传媒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500万元—105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5.02%—95.97%。
2018年上半年,光线传媒通过出售新丽传媒股权获得22.39亿元投资收益,增厚当期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26亿元。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为3,000万元—4,000万元,即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4500万元—7500万元。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之后,光线传媒业绩实际同比下降66.81%—80%,仍然不容乐观。 这样的形势下,《哪吒》对公司颓靡业绩的提振效应不言而喻。 截至发稿,《哪吒》实时票房已达24.48亿元,猫眼预测该电影最终票房将达到44.79亿元。 7月30日,光线传媒曾发布一则关于《哪吒》票房的公告称,截至7月29日,《哪吒》票房超过8.99亿元,公司预计来自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20,300万元—24,300万元。照此比例推算,上述预测票房可能为光线传媒贡献10亿元—12亿元的营收。
2019年上半年,光线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2019上半年票房的影片共七部,总票房为28.16亿元,分别为《疯狂的外星人》《四个春天》《夏目友人帐》《阳台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雪暴》《千与千寻》,电影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的原因,是报告期的电影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爆款是影视公司的止痛药,却从来不是解药。 近年来北京文化就屡屡压中爆款,在2017到2019年北京文化先后押中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三部少见的国民级爆款电影。这几乎是是所有影视公司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反观北京文化,自2018年开始业绩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现亏损,其股价更是一泻千里,当前市值不足65亿元,令人大跌眼镜。 一家影视公司的产品就像是流水线,每一部都投资不小,但是参与票房分成却是有限的,所以一部爆款很难覆盖掉整体的业绩成本,堆高财务数字。 虽然是头部影视公司,光线近年来也相当不被看好,在《哪吒》爆发之前,光线传媒惨遭各大基金的同时减持。 光线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7只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有光线传媒,合计持股数量为4783.84万股,占流通股比1.74%。 但在一年之前的2018年一季度末,这个数字其实是47只公募基金重仓光线传媒合计持有11018.46万股,持股比例达到了4%,一年时间基金减仓光线三分之二,不仅是不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还是对整个影视娱乐行业的不看好。 根据Wind数据,全市场共有16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其中91家均在2018年出现扣非净利润亏损,全行业合计亏损近300亿元,寒气逼人。 一部《哪吒》或许能短暂提升光线的尴尬业绩,提振市场信心,但拉长到更久的时间维度上,光线还需要很多部《哪吒》。 其后要上映的封神三部曲后两部《姜子牙》、《凤凰》将会成为市场对光线动画制作水准的初步检视。02 光线的抉择 光线传媒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影视娱乐公司”,创始人王长田1988年从复旦新闻系毕业后,已然在传媒圈奋斗了31年。 一路走来,光线的历程也展示着中国影视娱乐行业的变迁与波折。
光线最初是以娱乐新闻起家,这与王长田的经历有关,创办光线之前,王长田在《中国工商时报》当了4年的记者,随后王长田立誓要做“像样的娱乐节目”。 1998年王长田创立了光线传媒,随即推出《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和《中国音乐风云榜》,这些都成为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热门节目,也显示了光线不俗的节目制作能力。 2011年8月光线在创业板上市,是继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后第三家内地上市的影娱公司。上市之后有了资本的加持,光线从单纯的节目制作开始了影视娱乐全维度的布局,其间正值一些诸如《中国好声音》等大型综艺节目火热。 光线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也开始尝试制作大型综艺节目。 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央视的《梦想合唱团》、《超级减肥王》、《中国正在听》,都是那时候光线的作品。 但慢慢的王长田发现,即便这些节目再优秀,光线也仅能以收取制作费的形式开展业务,维度狭窄,护城河浅,优秀的核心制作人员只要被挖角,团队就会丧失竞争力。 后来的灿星、世熙公司纷纷拿出比光线更好的综艺成绩,这让老大哥光线面上无光。 从渠道上来看,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是行业常态,光线根本不可能染指电视播出平台,毫无渠道优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那几年光线在影视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泰囧》、《港囧》、《致青春》、《美人鱼》等都有上佳的票房成绩。 2011年刚上市时,光线传媒一半收入都来自电视栏目制作与广告,而影视剧(主要为电影发行)贡献了不到4成的营收。从毛利率来看,影视剧毛利率不到25%,仅是电视栏目制作与广告的一半,前者远不如后者赚钱。 2014年,公司电视栏目制作与广告收入大幅增长,但由于成本增长过快,该业务毛利率大跌,从上年的仅50%跌至约10%。 此后更成熟、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和互联网平台成了光线的重心,电视节目制作逐渐被淡化。 2015年,光线赖以成名的《中国娱乐报道》改版网络平台播出。 随后2015年7月,光线传媒撤销电视事业部,原光线电视事业部总裁张航通过他的微信公号“丁丁张”发表文章《惟有青春永不散场》,称此次调整是“应对时代需求转化”、“必须做出的积极应对”,并借用汪国真诗中的句式称:这不是“解散”,而是“重组”;不是“黯然退场”,而是“重新出发”。 同年光线的影视剧收入占比窜升至90%以上,正式成为支柱产业。 但中国电影市场的喜怒哀愁,大抵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彻底品味。 光线常在公告中用“电影制作成本上涨”等字眼来解释业绩的不佳。这和它的投资风格有关,光线投电影喜欢大制作大成本,以期保证电影的质量水准。 历数光线这几年的项目,《美人鱼》、《大鱼海棠》,以及买断的进口片《你的名字》、《嫌疑人X的献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年的《哪吒》等,从选角到制作周期无一例外都是大成本。 即便有一些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但这些大制作一旦扑街便会造成巨幅亏损,是爆款作品无法弥补的。
光线欠缺的是像战狼系列一样以小博大的作品,但是这需要偶然因素太多,能够冲出来的低成本电影是少数。
成本高企,投资回收效益低下,恰恰说明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不成熟,中国电影市场没有像好莱坞一样的成熟产业,边际成本始终难降。
当听到一部电影要打磨5、6年的时候,一边是佩服制作人员的匠心,背后何尝不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孤立和生硬。03 进军动画市场 光线进军动画电影市场的契机是《大圣归来》。 2015年7月10日上映的《大圣归来》历时八年制作、原有11家出品方共担投资风险,但光线却在中途悄然退出。 在《大圣归来》火爆之后,光线遭到行业内不少冷嘲热讽。 但随后光线火速做出补救,投资2000万与《大圣归来》的主创共同成立十月文化公司,以示进军动漫市场的决心。 2015年10月份,光线正式成立彩条屋影业,专攻中国动画电影市场。 此前中国还没有头部影娱公司专注于看似市场并不大的动画电影。 一开始光线在动画电影上是尝到了甜头的,2016年,《大鱼海棠》《你的名字》票房都超过5亿,两者成本分别为3000万和1900万,光线获利颇丰。 但是随后宣发势头强劲,口碑极佳的《大护法》却只有8760万元的保本票房,与日本东宝公司再次合作引进的《烟花》,票房也不足9000万。
中国电影市场的产业链不够完善,中国动画则更薄弱。
《大鱼海棠》2004年导演梁旋就开始立项,中间一度需要众筹才能继续下去,要不是光线偶然发现投资续命,这部电影上映之路依旧漫漫。 《哪吒》的打磨周期是5年,期间无数公司亏本在为《哪吒》做贡献。今年暑期档同期动画电影没有一个水准是与《哪吒》相当的。 没有竞争对手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中国动画电影的爆款依旧是可遇不可求的状态,王长田梦想的是做中国的迪士尼,但这条路何其漫长。04光线离迪士尼还有多远? 在《哪吒》片尾的彩蛋中,出现了光线即将于2020年推出的另一部动画电影《姜子牙》,这两部电影同属彩条屋正在打造的一个系列电影——“封神宇宙”。 这种“XX宇宙”的系列电影名称,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迪士尼的“漫威宇宙”。早在2014年,光线传媒决定打造内容产业链之时,王长田就提出要打造“中国迪士尼”。5年后的今天,“封神宇宙”横空出世,光线的野心和行动力一览无余。 然而,迪士尼1926年创立,花了将近一个世纪方有今天的辉煌。在动漫甚至电影产业均处于草莽阶段的中国,光线距离迪士尼还有多远? 迪士尼以动画电影风靡世界,旗下拥有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漫威影业、梦工厂、卢卡斯影业等一大批首屈一指的影视内容制作、发行公司,但迪士尼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影视娱乐公司。 迪士尼(DIS.N)2018年财报显示,其业务包括媒体网络、乐园及度假区、影视娱乐、消费品和互动媒体四大部分。 其中,影视娱乐收入占比仅为16.80%,对整体业绩影响不大。实际上,自2008以来,这部分业务收入占比从未超过20%。 从收入结构看,媒体网络业务才是迪士尼最大的收入来源。截至2018年9月29日,迪士尼媒体网络收入达24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1.22%。 该部分业务主要包括有线和广播电视网络、电视制作发行、国内电视台、无线电网络和电台等,著名的美国广播公司(ABC)就隶属于迪士尼。业务收入来自有线电视会员费、广告销售和电视节目分销等。 迪士尼乐园则是其第二大收入来源,2018年占比约34.15%。还有7.83%收入来自向全世界的制造商、游戏开发商、出版商和零售商授权IP,以及在线视频内容分发等业务。
从战略层面来看,基于庞大的内容宝库,迪士尼建立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仅依靠贩卖内容本身产生的收入占比却极小,单部影片票房对其业绩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反观光线,情况就完全相反。2018年,其超过7成收入来自电影制作和发行,票房是影响收入的最重要因素。业内普遍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当前国内电影制作公司80%左右收入依靠票房分账,是赚是赔就看票房。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直言,投资电影更像“赌博”,他说:“我没见到过任何一人对票房的预测永远准确,会有很大赌博的成分,如题材、演员组合、导演能力、宣传角度执行、天气影响、竞争对手等,众多因素影响电影票房,我们能做的只是降低失败的比率。” 正因如此,光线传媒收入增速极不稳定,业绩时好时坏。 2011年以来,光线传媒营业收入增速上下波动频繁,2014年之后更是基本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并于2018年陷入负增长。
营收增速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估值指标之一。受此影响,光线传媒的股价也不断剧烈波动。2014年转型以来,光线传媒股价呈现出明显的剧烈波动趋势,仅2019年以来其股价历经上涨、下跌、再上涨,振幅已接近40%。 国内电影制作行业几乎都面临靠天吃饭的命运,某一年押中爆款,日子好过一点,过后一切如故。 值得一提的是,据《哪吒》总制片人易巧透露,该片是彩条屋首部采用标准化工业流程操作的电影。凭借全工业化流程,像《哪吒》这样的优质影片会变得相对可复制。 若果真如此,“封神宇宙”、或将是光线传媒突破“赌博”命运的一个标志性作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是第一步,迪士尼式的内容商业帝国才是未来。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到今天,观众已然比过去成熟和理性,好作品有更多闪光的机会,摆在从业者面前的命题是,如何跟上观众的审美进步,将整个赛道变得成熟可控。
战斗天使和流浪地球哪一个时代背景更宏大?
首先可能是因为档期原因所以这两部电影自上映以来一直在被广大影迷朋友拿来做对比,不管是在制作上、故事情节上、还是票房上都被一一拿出来对比。
那么如果说两部片子的时代背景谁更为宏大,毫无悬念我觉得是《流浪地球》更为宏大。因为事关人类的生死存亡,在未来太阳即将熄灭,太阳对地球而言太阳就是地球的一切,失去了太阳那么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不复存在,为此地球上的各国做出推进器,带着地球去“流浪”寻找下一个太阳。(这与电影《2012》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能够继续繁衍生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理由比生命延续更为重要更为宏大了吧。
而在科技方面我觉得是《阿丽塔—战斗天使》更为先进,《流浪地球》我觉得是物理科技领域,而《阿丽塔》我觉得是生物科技领域,就拿现代科技发展水平来说,物理科技领域是要领先于生物科技领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生物科技领域要想取得突破真的要比物理领域要困难得多,而《阿丽塔》更多向大家展现的是基因工程、智能科技领域,所以我觉得科技我会投《阿丽塔》一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