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火淬神出仙丹,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跟镇元大仙谁厉害呢?
谢邀!
先弄清一个问题,太上老君的师傅是谁?是鸿钧老祖 。鸿钧老祖的师傅是谁?是盘古。别问了,盘古没有师傅。
盘古出现前,世界一片混沌,无边无沿,无东无西,无南无北,也无天无地。世界经过一万八千年的孕育,孕育出了第一个人——盘古。他吸宇宙之精华,揽万物之灵气,终于孕成正果,成为万能之人。
有一天,孕育成熟的盘古睁开眼睛,发现四周漆黑一片,浑浑沌沌的什么也看不见,遂狠心拔下一颗门牙,化作一把利斧,用力一劈,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地被劈开为二,于是轻清上扬为天,浑浊下沉为地。
盘古惧怕天地复合,遂双手擎天,两脚踏地,奋力将天往上撑高,将地往下踩沉,每日分离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距离已达1千多公里。盘古已很累了,他不想再撑下去了……
盘古倒下后,肉身化成山岳大地,血液化成江海湖泊,毛发化成森林禾菽,两眼化成太阳、月亮,……
鸿钧老祖就是盘古的化身。鸿钧老祖有三个徒弟:一曰太上老君,道教始祖;二曰元始天尊,阐教创始人;三曰通天教主,截教创始人。
那么镇元大仙,又是什么来头呢?镇元大仙也拜在鸿钧老袓的门下,只是鸿钧老祖派他去看守果园,镇元大仙开始时想不通,不想去。鸿钧老祖道:这是美差,人参果是天上地下仙众垂诞的极品,天地之灵根,尝一颗可活47000年,凡人闻一闻可话360年,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再三千年果熟,一万年才生三十个果子。镇元子听说,眼睛一亮,就欣然接受了这个美差。
后来,唐僧师徒四人去四天取经,偷吃人参果,还把人参果树推倒,镇元大仙与孙大圣交手,仅仅拂动一柄玉鏖,就抵住了如意金箍棒的万钧之势,没几回合,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一甩,轻松将师徒4人掳入袖中……此后,悟空师徒4人,再次逃跑,又被镇元大仙袖里乾坤轻松擒获。从中不难看出,镇元大仙法力在悟空之上。
至于太上老君与镇元子比试,谁更厉害?他们师出同门,从没见过交手,不知道谁更厉害。不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排名中,太上老君都是排在镇元子之上的,因为太上老君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但是鸿钧老祖是地仙之尊,这也是名不虚传的。要我分出谁更厉害,我也没办法,要不,咱们问问悟空老师?看大圣怎么说!
花果山七大圣除了牛魔王之外?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悟空摘不掉妖王的标签。
天生灵胎,后台强大,悟空终成"天选之妖"。金箍棒上"如意"二字暗示了悟空的天命,他六个结拜兄弟就没这种命了。
天庭放任七大妖王,一因顾虑众妖实力,二来他们还算规矩。猴哥却开了一个糟糕的头。打猴看主人,猴哥当然没事,牛魔王的命运变了,剩下五兄弟被抹去一般集体消失……
【1】七大妖王的来历悟空学艺归来,心怀豪情,遍结天下英豪,初获如意金箍棒,威风一时天下无二。于是有了七大妖王结拜,号称"七圣"。
①老大丨平天大圣牛魔王
大哥名号和悟空齐名。我们看到了,后来老牛展现出的实力果不负此名,七妖之首绝非浪得虚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枪打出头鸟,当年的悟空就是那只鸟;擒贼先擒王,后来的老牛就是那个王。
魔界只有老牛有坐骑,避水金睛兽上天入海,这就是地位。其家族实力也很强悍。
老牛坐拥翠云山(芭蕉洞)和积雷山(摩云洞)两处地盘。老婆铁扇公主原为罗刹女,拥有法宝芭蕉扇。原著三处暗示,她已从精怪修到地仙(非正仙)阶段。摩云洞则是老牛和爱妾玉面狐狸的爱巢,羡煞小编也。
红孩儿在火焰山修成三昧真火神通,后自立山头于枯松涧火云洞,混世名号"圣婴大王"。猴哥都被那孩子整怕了。
牛魔王有一位亲弟弟,名号"如意真仙",就是霸占女儿国落胎泉的那位仙家。如意真仙手持如意钩,曾与大圣大战几十回合。
老牛是碧波潭老龙王的座上宾,也与九头虫素有交情。九头虫来历神秘,是西游记里唯一逃走的妖怪,是被悟空和二郎神放走的。
原著交代,牛魔王曾去云栈洞拜访猪八戒,也和沙僧有旧交情。
翠云山、积雷山、枯松涧、火焰山、女儿国、碧波潭都是牛魔王的势力范围,唐僧的仨徒弟都是熟人,牛魔王可谓势力强大,人脉众多。红孩儿明知悟空何许神也,逮住唐僧照吃不误,这就是例子,嚣张来自实力。
天庭和西方怎能眼看牛魔王做大?
②老二丨覆海大圣蛟魔王
蛟,江河水族之首,身躯庞大,通常划归龙族但不是真龙。蛟多作妖,以水作乱。
蛟魔王归四海龙王管辖,龙族在西游记中颇受打压。蛟魔王谈不上背景,但号称"覆海大圣",猴子的二哥实力也不会差。
有人说蛟魔王就是九头虫,牛魔王和九头虫相熟貌似也是佐证。大家怎么看?
③老三丨混天大圣鹏魔王
鹏魔王先祖为尊贵的大鹏家族。
如来说,混沌初开时,天地间第一只凤凰生下大鹏(后面出场的金翅大鹏是也)。鹏魔王应是大鹏家族其中一支的后代。
三哥敢称"混天大圣",空战能力想必强悍,西游记里带个"鹏"字都不凡。悟空飞不过金翅大鹏雕,也未必是鹏魔王的对手。
有人认为悟空的三哥就是金翅大鹏,这就扯远了。悟空重情,见老牛魔王板正地称大哥,见金翅大鹏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
④老四丨移山大圣狮驼王
四哥情况复杂。狮驼到底是个什么鬼?
移山大圣的名字有仨版本: 狮犭它、狮驼和狮狔。"犭它",音tuó,是个死字,后来用"驼"代替或说误用。至于到底哪个为准,繁体版的《西游记》已经查无可查。
可以确定狮驼当和狮有关。狮子被引进中原后融入华夏文化,逐渐向神兽演化,比如龙生九子之一狻猊。狮驼也或为龙子之一,毕竟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原著里"狮驼山"用的就是本字"驼",狮驼王和狮驼山应该没关系,不过移山大圣能不能把狮驼岭移走,这就不知道了。
⑤老五丨通风大圣猕猴王
猕猴王在众妖中并没多少存在感,或为天下猕猴族群中的王者(不包括六耳猕猴,混世四猴不入十类)。
不过,猕猴王能与牛魔王结拜,并排在悟空前面,必有过妖之处。所谓"通风报信",通风大圣当是聪慧机敏,耳目过人,善听能查,万物洞明,可知天地之间讯息。
猕猴王之能,兄弟皆不能,位列七圣也就不奇怪了,悟空也得呼一声五哥。
⑥老六丨驱神大圣禺狨王
禺,山海经里的白面黑颊长尾猴;狨,即猱,一种软毛小猴子。禺狨王是一种金丝猴王?
禺狨王号称驱神大圣,据说老六之神通可让精怪和神仙退避三舍。看来禺狨王不怕神仙的各种法宝,搞不好会吸星大法,或像星宿老怪一样法力无边,可以以一敌百。
⑦老七☞ 齐天大圣,美猴王
猴哥号称"齐天",却只排七妖之末。猴哥自己说"唯有老孙身小,排行第七"。"身小"不是指个头小,否则蛟魔王必须是老大。结拜常按年龄或实力排序,"身小"当指年龄小,也反映出猴哥的修行最短,道行最浅,这个排行基本反映了实力。彼时老君还没帮悟空升级,悟空也不是谦虚的猴子。七大妖王个个实力强劲,然而自从猴哥作孽后,500多年里只有老大牛魔王霹雳登场,剩下五兄弟再也没一个镜头。
猴哥的兄弟都去了哪了?
【2】七大妖王之终局猜想悟空若不造反,六位妖哥大概潇洒如前。但他打破平衡,开了个坏头。天庭不得不留心其他六妖王,他们更强大,也更老练。
悟空有大能,后台硬,自己惹完祸反倒修成正果,却害苦了其他兄弟。
牛魔王为七妖之首,位高势强,不太好整,只有招安。其他五位妖王的命运就难说了。我们推测一下,其他五妖去了哪?
①归顺佛道派系
兵戎相见多一个仇敌,化敌为友多一股力量。前有悟空归顺,后有老牛归降,佛道竞争,继续吸收有影响力的妖王为我所用,可以有。
本领最强的大哥和小弟都归了灵山,五位妖王倍受打击,实力对折,从前的光景不再,更无心无力图谋抱负。想来大哥的结局也不算差,好歹也在编,不如一起归了去。
话说妖王不灭,新妖难兴,这也不符合神话中的道教利益。妖王归顺也有可能。
②安分守己苟活
反抗天庭,想想五行山;不服西天,想想翠云山。再细思二嫂玉面狐狸的下场。
纵然大哥不算差,悟空更可喜,但妖各有志,一切好处都不如自由来得好。妖终究是妖,正邪两重天,安守初心做个普通妖怪也好。三界平衡,自然也会相安无事。
不过,这种事存在变数。牛魔王家变,因为地盘在唐僧西行路线上。哪天会不会再来一个唐大藏办佛事?万一唐僧像悟空一样也有七个结拜兄弟……
悟空已为天庭敲响警钟。终究是对立阵营,矛盾与和谐的纠缠就是世情,没人知道终章如何。洗尽豪情,且苟且活,未必是坏事。当年悟空被抓,众兄弟不是没这么做过。
③没有避过天劫
"……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道家五术所修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菩提警告猴子,每五百年将有一劫,天劫来临,鬼神难容。躲过则得造化,躲不过则命绝。
悟空天生灵胎,自有天赋和造化。红孩儿曾透露牛父已千余岁,老牛也精通72变神通。年龄即修行,道行不如牛魔王,造化不如孙悟空,如果五妖王躲不过天劫则命休矣。
妖精都盘踞山洞中,明白原因了吧?其一就是躲天雷、天火和天水。
天劫自有定数。假如个个妖精能躲过,妖界岂不是妖满为患?三界必大乱。
【3】写在最后神魔小说也要讲逻辑。五妖只是陪衬,来龙去脉可以略过,但必然有逻辑可寻。古人习惯以点代面的手法,孙悟空和牛魔王是主角儿,但也是六妖的代表,包括命数。
五百年后悟空和老牛重逢,老牛不疏因为兄弟关系;老牛也不亲因为对立阵营。
牛魔王只是六大妖王的代表,重出江湖也是被动,暗示了其他五妖王同样在据山为王,只是应该比牛魔王更低调。
牛魔王归顺,暗示众妖王的可能命数;五行山事件后六妖王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牛魔王被俘则是避无可避的命数;老祖警告悟空天劫,他的兄弟面临同样的命数。
大家觉得他们五个去了哪儿?我查证过了,反正我们小区没有。
你最想修炼的功法是什么?
“修成八九玄功妙,任尔纵横在世间。”当然是《封神演义》中的《八九玄功》了。《八九玄功》是一部堪称全能的功法,学成之后防御力极高(不怕物理攻击,不怕魂魄攻击,对毒免疫)、攻击力也不低(常昊、吴龙、朱子真等妖怪都是杨戬斩杀的),能变化(杨戬变过美女、花狐貂等)、通幻术(杨戬曾用幻术迷惑住陈九公、姚少司,夺回钉头七箭书)、会替身术(张奎捉住杨戬,命人将他斩首,死的却是张奎的母亲)、懂雷法(杨戬曾用雷法收服三尖两刃刀)、会纵地金光(化作一道金光,速度极快)、会三昧真火(杨戬曾喷三昧真火烧粮草),不弱于修成金刚不坏身之后的猴哥(猴哥偷吃无数蟠桃仙丹,偷喝无数御酒才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杨戬没吃过那些东西,只凭着《八九玄功》就做到了),简直是居家旅行、杀人放火之必备功法。
孙悟空在炼丹炉里不怕三昧真火?
原来太上老君的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炉。孙悟空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得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
1,悟空在八卦炉里的时候,是躲在巽宫位下,有风无火,所以基本没怎么被烧。
2,悟空眼睛被烟熏坏了。
悟空与红孩儿第一次交手,悟空捏着避火诀,毫发无伤。悟空被烟火搞得看不清路径,所以走了。
悟空与红孩儿第二次交手,依然捻着避火诀,并不怕火。这里强调了悟空怕烟,并且再次指出悟空在八卦炉中躲在巽位,不曾烧坏,只是被烟把眼睛熏坏,从此只是怕烟。
[原文]那妖又喷一口[烟],行者挡不得,纵云头走了。那妖王却又收了火具,回归洞府。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慌得那四海龙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休在林中藏隐,且寻你师兄出来!”八戒与沙僧听得呼他圣号,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林来,也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只见那上溜头,翻波滚浪,急流中淌下一个人来。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却是孙大圣身躯。噫!你看他蜷局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八戒笑道:“兄弟莫哭,这猴子佯推死,吓我们哩。你摸他摸,胸前还有一点热气没有?”沙僧道:“浑身都冷了,就有一点儿热气,怎的就是回生?”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你扯着脚,等我摆布他。”真个那沙僧扯着脚,八戒扶着头,把他拽个直,推上脚来,盘膝坐定。八戒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使一个按摩禅法。原来那行者被冷水逼了,气阻丹田,不能出声。却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原来悟空跳到河里,结果被冷水一逼,气阻丹田,暂时失去知觉。八戒帮悟空按摩了一会儿,悟空就醒来了。可以看出:
1,悟空并不怕火,并没被火烧伤,更没有被火烧死!在火中,悟空还是可以纵云离开。
2,悟空后来晕倒是因为被冷水逼的。当然,他之所以往冷一水里跳,是因为火烧得他热,这点确实是。悟空只是不怕火,并不是没感觉,热还是能感觉到的……但是这个火本身并没有对他造成伤害。打个比方,就像大夏天先吃麻辣火锅,又吃了冰激凌,冷热轮流刺激,结果拉肚子了。火锅或者冰激凌单独一个并不是拉肚子的原因。
3,悟空晕倒之后,八戒给他按摩了一会儿,须臾间,就醒来了。
综上:
1,悟空自己也会用三昧真火。
2,火部众神放的火,悟空是完全不怕的。
3,三昧真火,悟空捏着避火诀,也不怕。
4,虽然不怕火,但悟空还是会尽量躲在火烧不着的地方。
5,悟空怕烟。
6,悟空在与红孩儿的交战中吃亏,并非他怕红孩儿的火,而是他后来跳到冷水里,被激得晕倒了。
西游记小说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是牛魔王教的么?
却说唐僧师徒四众,一路西行,渐觉热气蒸人。这时见那路旁有座庄院,询问下方知来到了火焰山地界。火焰山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无春无秋,四季皆热。
在这西去必由之路上,为何会出现一座火焰山?
离谱说辞
第六十回,火焰山的土地对孙悟空道:“这火原是大圣放的。”行者怒道:“我在那里,你这等乱谈!我可是放火之辈?”
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宫守炉的道人,当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间,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孙悟空听后半信不信。
这段话原本没什么疑点,火焰山就是孙悟空蹬出来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孙悟空听后是半信不信。 半信不信就是不完全相信。也可以说是有可信的,和不可信的。
可信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过,被显圣擒过,八卦炉里煅炼过,丹炉也曾蹬倒过。毕竟这些是孙悟空亲身经历的嘛!
不可信则是,丹炉蹬倒后,落了几个砖来,到此处化为火焰山。换句话说,火焰山成山的过程对孙悟空而言不靠谱。这份不靠谱来自火焰山和兜率宫之间的距离。
第三十九回,孙悟空为了医救乌鸡国王,去兜率宫向太上老君求金丹。好大圣,别了他师徒三众,纵筋斗云,只入南天门里,果然也不谒灵霄宝殿,不上那斗牛天宫,一路云光,径来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中。
第五十二回,孙悟空知道了青牛的背景,去兜率宫请太上老君降怪。好行者,说声去,就纵一道筋斗云,直入南天门里。时有四大元帅擎拳拱手道:“擒怪事如何?”行者且行且答道:“未哩,未哩!如今有处寻根去也。”四将不敢留阻,让他进了天门,不上灵屑殿,不入斗牛宫,径至三十三天之外离恨天兜率宫前。
从孙悟空这两趟兜率宫之行来看,老君这三十三天之外的离恨天,是必须从天门里过的。要不然孙悟空直接去离恨天就好了,他反正不上灵屑殿,也不入斗牛宫,更不向玉帝禀报,又何必要进南天门,和四大天王废话是吧?
在此基础上,八卦炉被孙悟空蹬倒后,丹炉的砖 就要从三十三天之外的离恨天,先掉到了九重天。然后从四大天王看守的南天门,或者西天门等出去,再到下界成了火焰山。
乖乖,这就很离谱了!怪不得孙悟空会不相信。况且,还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理由,支撑着孙悟空的不可信。
不同火源
第七回,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这里提到了文武之火。确切的说,文武之火不是火源。文火指的是熬药时的小火。一般在药物煎沸后使用,即慢火或者微火煎煮。武火指的是大火,猛火。适用于一些不宜久熬的药物。说白了,文武之火就是一种先强后弱的用火方式。那八卦炉的火是什么火呢?
第十七回,孙悟空对黑熊是这样说的——老孙其实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送在老君炉里炼,六丁神火慢煎熬。
很明显了,八卦炉里的文武之火是丁甲神火。六丁乃是阴神,六丁神火即文火。六甲乃阳神,六甲神火即武火。八卦炉里的火孙悟空清楚。接着来看火焰山的火。
第四十回,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
既然红孩儿是在火焰山炼成三昧真火的,毫无疑问火焰山的火是三昧真火。火焰山的火源悟空也了解。
在已知不同火源的前提下,孙悟空根本不会相信火焰山是八卦炉的砖造成的。那么火焰山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生存方式
火焰山由于四季皆热,无春无秋。这里的居民要生存,就要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敬求铁扇仙。
铁扇仙有柄芭蕉扇,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居民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而这山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这是火焰山居民的生存方式。有问题吗?应该没什么问题。火焰山被芭蕉扇息火后,再到复燃,正好能让火焰山的居民收得一年五谷来。
在火焰山的东面有个女儿国,在火焰山西面有个祭赛国。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国中有一宝物,夜放霞光,万里有人曾见;昼喷彩气,故此以为天府神京。四国无不同瞻,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
四国指的是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东西梁国就是西梁女儿国。
火焰山是西去必由之路,女儿国年年进贡祭赛国,就必须要每年过一次火焰山。这等于说,火焰山每年至少要息一次火。
这里有问题吗?也没问题。不过和火焰山居民的生存方式一结合,就出问题了。火焰山每年要息一次火,居民在息火后,赶紧布种,及时收割,就可以收得一年五谷,用来养生了。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十年拜求一度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女儿国的进贡使者过了火焰山,去祭赛国进完贡,再回到女儿国,火焰山就复燃了。而火焰山居民种的粮食,却来不及收割。所以,他们不得不自己敬求铁扇仙,方式为每家每户十年轮流一次。
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扇仙用同一把芭蕉扇息了火焰山,复燃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也意味着,铁扇仙有控制火焰山的方法,她能让火焰山息火就息火,让火焰山复燃就复燃。铁扇仙熄灭火焰山用的是芭蕉扇,那她重燃火焰山靠的又是什么呢?
两把扇子
铁扇仙有两把扇子,一把是芭蕉扇,用来息火过山。也可以把孙悟空扇得无影无踪。还有一把是孙悟空第一次借回来的,所谓的假扇子。
第五十九回,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那师父爬上马,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
常理下,扇子从上往下扇,火的走势是向两边倾斜。孙悟空尽力一扇,却是火光上窜,还一窜千丈之高,把两股毫毛都烧净了。一把能够把火扇出千丈之高的扇子,本身就是一件法宝。只是这件宝贝不能息火,只能扇出火来而已!
现在答案出来了!这把所谓的假扇子,其实是铁扇仙让火焰山重燃的法宝。这法宝,造就了西去必由路上的一座火焰山。同时,火焰山的诞生,也成就了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这火不是燧人钻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取自五行。这样的取火方式,和老君的芭蕉扇如出一辙。
第三十五回,那魔慌了,将左手擎着宝剑,右手伸于项后,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唿喇的一扇子,掮将下来,只见那就地上,火光焰焰。原来这般宝贝,平白地扇出火来。那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炉中火,也不是山头火,也不是灶底火,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点灵光火。
因此,红孩儿之所以会三昧真火,是因为他知道三昧真火,取火的方式。他巧妙的利用五辆车儿的占位,取出了五行中的一点灵光火。假设,五辆车儿不按五行排列,或者红孩儿没有五辆车儿的话,他是喷不出火的。换句话说,红孩儿的三百年火焰山修炼,实际上就是去反复研究芭蕉扇是如何扇出火来的。这也是《西游记》里,只有红孩子儿会喷出火的原因。谁让他家有把能扇出火的扇子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