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歌,九歌有哪些?
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东皇太一》指天神;《云中君》指云神;《湘君》《湘夫人》指湘水之神;《大司命》主管寿夭之神;《少司命》主管子嗣之神;《东君》:太阳神;《河伯》指黄河之神;《山鬼》指山神;《国殇》指祭祀为国捐躯的将士;《礼魂》是送神曲。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扩展资料创作时间从《国殇》的情调看,应该是悼念在丹淅之战中阵亡的将士的歌辞,具体时间是在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丹淅之战之后,蓝田之战之前。《九歌》与屈原其它作品的幽愤风格不同,而写得清新凄艳,幽渺情深。显然是因为利用了民间的素材,融入了民歌的情调,这样比起他其它的作品,风格有些独特。名称由来关于“九歌”名称的来历,王逸认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间祭歌创作的。朱熹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胡适则认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与屈原传说绝无关系”。
今人多取朱说。“九歌”名称,来源甚古。《尚书》、《左传》、《山海经》、《离骚》、《天问》各书所说到的“九歌”内容虽有种种演化,但可证“九歌”乃是传说中很古的乐章。至于屈原用它作为篇名,似乎不会跟远古“九歌”的章数有关,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调相同。
可能是取其“娱神”这一点,再结合《离骚》所说的“康娱”、“乐”的意思,基本上属于新歌袭旧名的类型。《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罍街端午节有节目吗?
在端午节期间,罍街会举行龙舟比赛、踩高跷、打秧歌、猜灯谜等传统活动,同时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美食展销等活动。
其中,龙舟比赛是罍街端午节的重头戏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此外,踩高跷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罍街的高跷非常高大,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打秧歌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常常伴随着锣鼓声和各种器乐演奏。猜灯谜则是一种文化活动,人们可以在猜谜的同时增长知识和文化。
总之,罍街的端午节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各种传统活动和文艺表演都会让游客们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假期。
屈原和粽子的渊源和典故?
屈原与粽子的故事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百姓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山鬼高中必背吗?
山鬼高中必背颂
《山鬼》为屈原加工创作的楚地民间祭祀歌谣《九歌》中第九首,篇名"山鬼"并非指山中鬼怪,而是山神,全篇以自述口吻,讲述了一段哀怨又执着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多情的神鬼形象,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缠绵哀婉,感人至深,笔者将从内容与形式、形象、情感三个方面浅析这首凄美人神恋歌的艺术特征。
屈原九辞?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