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世纪1404,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么?
在大明王朝,朱棣绝对算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名声,仅次于其老爹朱元璋。他也跟他的老爹一样,然而跟他的老爹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虽然黑粉不少,但是粉丝更多。而一说到朱棣,很多的人想到的是靖难之役,篡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位,对方孝孺的诛十族,残杀宫女,仿佛朱棣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那么,朱棣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暴君呢?
今天,填哥就为大家解说一下朱棣,让大家看看,在填哥的心目当中,朱棣究竟是一位明君,还是一个暴君。
对一个人物的剖析,其实不难,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朱棣,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一、少年天子,征服乃儿不花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公元1360年,根据记载,成祖朱棣自小就是一个美男子,且性格刚毅果敢。明成祖的第一次露面,是征服乃儿不花。
当时明成祖和晋王一起出征。但是晋王一见敌军人多势众,就胆怯了。明成祖朱棣却丝毫不惧,避实击虚,大败敌军。因而深得朱元璋的赏识。
在大明洪武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就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年仅21岁的他,就镇守北平。可谓年少有为。
二、靖难之役。残杀建文功臣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长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后,深感多位皇叔的威胁,于是,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采取削藩政策。先后削除周王,湘、代、齐、岷诸王。燕王深感威胁,于是在王府装疯卖傻,并称自己身患重病。
但是建文帝仍然没有解除对朱棣的疑虑。派大臣监视他。
于是,朱棣以清除齐泰、黄子澄为借口,于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叛。这就是有名的“靖难之役”。战争进行了四年,建文帝先后任用耿炳文、李景隆平叛,大败而归。在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占领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于是登基称帝。
平心而论,建文帝削藩的想法是对的。历朝历代,有实力的藩王都会对朝廷产生巨大的威胁。但是建文帝的削藩操之过急,手段过狠了。他不是削减藩王的权力,而是直接废为平民,甚至逼迫自裁了。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逼着朱棣造反啊!
朱棣登上帝位后,对建文帝的臣子展开大规模的清洗。齐泰、黄子澄不用说了。方孝孺、练子宁、陈迪、胡润,董庸、卓敬、黄观、王度、卢原质等人都被诛族,特别是景清,不仅自己被杀,而且乡里人都被诛杀,连同他的学生,老师,姐妹包括姓景的族人都不放过。因为忠于建文帝,在朱棣登基之初被杀的不下数万人。可谓是心狠手辣。
三、复藩削藩
位高权重的藩王自古以来都是皇权的威胁。建文帝就是因为削藩太急才遭到灭顶之灾的。朱棣初等帝位,为了稳固统治,恢复了被建文帝削除的藩王的爵位。但是等到帝位稳固之后,朱棣又开始削除各个藩王了。
建文四年,壬申,徙封谷王橞于长沙。永乐元年,己未,徙封宁王权于南昌。夏四月,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属。九月,庚子,岷王楩有罪,削其护卫。二年春三月戊辰,改封敷惠王允熙瓯宁王,奉懿文太子祀。三年,九月冬十月,盗杀驸马都尉梅殷。丁卯,齐王榑有罪,三赐书戒之。四年,齐王榑有罪,削官属护卫,留之京师。六年春正月丁巳,岷王楩复有罪,罢其官属。朱棣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先后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这样既解决了建文帝没有解决的削藩的问题,又不至于引起新的叛乱。
四、迁都北京。移民充实北京。
明朝自从朱元璋开始,就在考虑迁都的问题。甚至一度想要迁都西安。但是因为朱标的死而作罢。
明太祖没有完成的事,朱棣帮着完成了。公元1421年,在朱棣的主张下,大明王朝迁都北京。虽然朱棣的迁都北京,有着回到自己老根据地的打算。但是此举,也使得北京从此作为中国的都城600余年(民国时期除外),成就了北京的辉煌。
北京,也成就了明朝硬气。因为实话说,南京作为都城并不合适。中国自古以来的威胁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定都南京。除非遇到朱元璋一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否则就近指挥调度大军抵抗侵略十分困难。容易在北方的铁蹄下丧失半壁江山,沦为偏安一隅的局部政权。
而定都北京,相当于把都城定在了前线。指挥调度都十分容易。明朝因此有“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之说。如果不是迁都北京,明朝很有可能在土木堡之变后就土崩瓦解了。至少也是只剩下半壁江山了。
但是北京作为一个边疆城市,而且还经过多年的战乱。所以人烟稀少。为此,明成祖多次下令各个地方移民,充实北京。为北京的繁荣昌盛奠定一定的人力基础。
建文四年乙未,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永乐元年秋七月甲戌,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二年七月丁卯,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三年九月丁巳,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虽然,这些举措,有建造北京皇宫的动机,但是,无疑这些充实北京的人口,促进北京的发展。
五、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现在众说纷纭。但是无论如何,在成祖、宣宗的支持下,于永乐三年开始,宣德八年结束的郑和的船队的浩浩荡荡的下西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声望,宣扬了中国的国威。
郑和下西洋,既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行史上的壮举。他比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早了近一百年。他给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谊和问候。
六.亲征蒙古
在中国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心腹大患。宋朝甚至因此而两度被灭。
明朝建立后,追亡逐北,继续打击残元政权。徐达、蓝玉多次深入漠北,给予残元政权沉重打击。但是成祖即位之后,残元政权仍然是巨大的边患。
明成祖勇武过人,多次率领军队亲征漠北,追歼残敌。给予残元政权一定的打击。
永乐八年,首次亲征,追击雅本失里,败阿鲁台,
永乐十二年,击败马合木,大败瓦剌
永乐二十年,亲征阿鲁台,大败兀良哈
永乐二十一年,再次亲征阿鲁台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亲征蒙古途中去世。
永乐的亲征,虽然也说明成祖手下大将缺乏,但是也为明朝前期为患边疆的残元政权予以打击。
七、镇守安南
越南北部,古称交趾,又称安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国的领土。但是自从宋朝时期,越南的北部就开始脱离中国自立。自此之后,交趾经常反叛。元朝末年,交趾趁着中原大乱的机会,又一次自立。还发兵攻打明朝。
明成祖多次发兵,征伐安南。把安南纳入中国国土。并派兵镇守安南。可惜明朝宣德皇帝从安南撤兵。从此,安南脱离中国的统治。
八、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
明朝初年,东北地区很多地方归顺大明。明朝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在奴儿干地区设置卫所。但是随着明朝在东北统治的稳固和地方的扩大。一个辽东都指挥使很明显不够用。所以,永乐七年,在当地官员的建议下,明成祖决定升奴儿干卫所为奴儿干都司。统一指挥东北的北部,包括黑龙江,嫩江,外兴安岭以及库页岛和日本海等等广阔的地区,加强对东北包括女真在内的各个民族的管辖。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对明政府在东北的统治和东北的开发,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九、励精图治
明成祖不仅仅积极开疆拓土,稳固明朝的统治。对内方面,也是励精图治。孜孜不倦。
成祖多次下令赈济灾民。这在有着抹黑明朝之嫌的《明史》上也屡见不鲜。
永乐元年癸亥,耕耤田。己巳,振北京六府饥。甲午,振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饥。五月丁丑,除天下荒田未垦者额税。庚寅,捕山东蝗。丁酉,河南蝗,免今年夏税。壬辰,罢遣浚河民夫。二年辛卯,振松江、嘉兴、苏州、湖州饥。如此种种,在明史之中,记载的次数达三十多次。
而且,朱棣还多次赦免罪犯。重申藩死罪的,要经过五次复核。朱棣还多次劝课农桑,并亲自下地耕种,作为表率。
威武的大明军队
在朱棣的统治下,大明百姓安居乐业,明朝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朱棣的统治,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朱棣虽然个性残暴了一些,但他的文治武功,还是值得称道的。朱棣,还是不愧为一代明君的。
郑和的官职是什么?
郑和职务是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是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为何倭寇能如此猖獗?
大明海贼王——从为祸一方到“守国门”
明代时期的倭寇猖獗,是根据明朝中央政府的政策变化而变化的,且性质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性质上的改变了。
一、元末明初时期的倭寇事实上,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倭寇犯边的记录了,只是当时主要侵犯的地区是朝鲜半岛(元初是行省,后来通过娶公主,才被允许成为属国)。因此到了现代后,就很少提及元代时期的倭寇犯边。
“尝驾小舟流劫土佐、丰后海洋间,隐泊野岛,窥视商船劫掠之”、“勾引本夷为犯中国”、“不满所欲,卒蟠劫而去”、“终元之世,使竟不至,寇盗边睡。”主要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日本本土施行了海禁,导致日本急需的中土产品急缺。二是忽必烈攻打日本。(是先于南宋末年时海禁,后元朝发动战争)
因此朱元璋建立明帝国时,历经了差不多百年的时间,日本倭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航海经验及获取了中土修建的海船。比如张士诚的军队中,就有一支纯“倭人”组成的卫队。
明朝建国之时,并未完成全国的统一,当时需要面对残元在传统汉家北地(陕西、山西)、西南边陲等地的固守,以及其他起义军组成的政权(如川蜀区域)。
因此,现代网络最著名的那道白话文圣旨就出现了——“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其实这时刻的倭寇,主要组成更多是其他反对明朝的反对势力组成,并非完全是“倭寇”。
比如张士诚统治时期,就有一支较为强大的水师,经商、或者曾从海路送一批粮食到元大都(燕京)。
另外元朝时期,注重商业,因此元时广东区域历来都是对外通商口岸,在《元史》中就记载了广东水师攻打东南亚各国。
所以这些忠于张士诚或元朝的水师,在明军攻来时,有部分是逃到海上,沦为海寇,而后勾结“倭人”,或是装扮成“倭人”,沿海攻击明朝实质控制区。
故而这个时期的禁海令及“倭寇犯边”的性质并非是明朝禁止对外贸易及联系,而是一种统一战争形式下的、对反对势力坚清壁野的战略。
二、明早期的“海禁”政策内涵、及海寇状况在看明史时,有一种错觉,仿佛之间朱元璋一朝一直都在禁海。可是当仔细探究时,又会很奇怪,朱棣永乐三年,从哪里弄来的强大水师,来支持“郑和下西洋”的?
要知道,一个合格的水手、舵手、船长可是需要培养许多年才能完成远航的,要不也就不会有那句“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的说法了。
朱棣时期的海禁很严,但是由于拥有一支强大的远洋水师的存在,因此这个时期的“海禁”性质就跟他爹朱元璋时期就有所不同了。
1、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2、(十月,永乐大帝派遣人出海告诫)“逃若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俊,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逃若在彼者,咸赦前过"其实这句话并非是朱棣的原创,早在千年前的汉武帝同样也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当时汉武帝说是是长城的作用,长城可不仅仅是用来防御草原游牧的,同时还拥有禁止“逃民”。
因此,可以这样推断,朱棣即位后,立刻在永乐二年时,对内、外发布了命令,先是禁止民间造远洋海船,后对于之前反抗他爹朱元璋的反对势力是既往不咎,只要“稗复本业”,就可以“永为良民”。
到了永乐三年,还没有回归的“海外之人”,就要承受郑和舰队的雷霆战火,就如陈祖义,洪武初年其家族外逃,随后他成为海盗,历经十多年后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
所以这个时期的“倭寇”、“海贼”,基本被郑和下西洋时,教育得成为了“良民”。
可朱棣并不满足于此,当郑和返航后,带回的财富使得朱棣在肃清大明周围海域的海寇后继续“迷失”了,“海禁”反而更加严格。此时的“海禁”性质变了,不再是朱元璋时期针对反对势力时的了,而是针对国内的私营商人。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豁番货,违者依律治罪。”——明成祖朱棣给交趾布政司的旨意“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大明律》《抑商与通商:明太祖朱元璋的商业政策》张明富先生就已经在此书中明确述说了一切了,南宋和元朝时期,私营商人走私逃税过多,同时也冲击了官营的利润,因此明成祖朱棣不仅仅要扩充他的钱袋子,还要看住谁敢窥视他的钱袋子。
三、明中期的“海禁”政策、及“倭寇”状况明宣德皇帝朱瞻基时期,工部尚书黄福的话很是有趣,直接来了个对比手法进行朝堂对奏:
“……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征交阯、北伐沙漠,而供给未尝乏绝。近年以来无大营造征伐之费,当有数年之积,而仓粮每岁仅足,设有水旱之灾、征调之用,将何以给之。”
明面上是跟朱瞻基抱怨钱不够用了,实则是告诉朱瞻基,“你爷爷靠下西洋,赚得盆满钵满的,你是仔卖爷田不心疼“。
这番对奏是在宣德五年四月丁酉记时说的,然后到了宣德五年六月九日,朱瞻基再次命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甚至宣德九年(1434年),还有明朝指挥使王景弘率船队出使苏门答腊等南洋国家。
宣德十年朱瞻基死了,明英宗即位,在一群文臣的运作之下,终止下西洋贸易,最终哪怕是明英宗复辟成功,太监再次建议开海依旧没能成功。
但是“禁海令”依旧不断在重申……于是乎,“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这个时期,“倭寇”开始逐年不断增长,毕竟只有陆上的政策,海上的炮火已经被皇帝囚禁起来了,大不了全家找个海岛依旧能继续生活。
四、明中后期的“海禁”政策及“倭寇”状况在日本的《海船史》中提到了一点,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基本是九死一生(18次遣唐使,只有8次回国)。可到了明朝后,明正德时期,日本的使者所乘坐的船只不再是日本所造,而且借用国内的大船,略加改造。
明英宗的复辟,带给了明皇朝覆灭的种子,为了镇压反对者,明英宗启用了权臣,虽然最后又用文臣覆灭了这些权臣,可同时又赋予文臣内阁的高权利、高职务(之前的内阁最多也就正五品,此时已经是正二品官员)。
导致了朝政日趋腐败,明朝军事由强盛退为衰弱,海防废弛,御僻力量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土地兼并日渐严重,尤其是南方豪强对卫所的军屯田的侵蚀,又致使了大量所谓军人逃亡,军队缺员严重,战斗素质极差,器械俞败,粮草不济等等恶性状况加剧。
1、兵非素练,船非专业,见寇泊主,辄望见逃匿。而上又无统率御之,以故贼帆所指,无不残破——《明史》2、“浙、闽海防久隳,战船、哨船十存一二”甚至是卫所军官害怕出海驻守海岛,私自将卫所内迁,导致原先驻军的海岛被海贼所占据。
(大明的海贼王时代开启了)
因此到了嘉靖年间,“倭寇”从之前的癣疥之疾,逐渐成为动摇明朝统治的局面。
为什么是嘉靖?
主要是因为在嘉靖之前,明朝虽然没有废除“禁海令”(主要是朱元璋挖的那个坑),但是已经施行了勘合贸易。可嘉靖即位后,嘉靖二年,在浙江爆发了倭人争贡之役,两个大名的倭人为了争夺勘合贸易权,大打出手,最后在众臣提议和嘉靖的认可之下,全面“禁海”,中断一切贸易。
要知道,在明英宗复辟之后,已经有大量人员为了“讨生活”,进行海上走私贸易,取代之前朱棣——朱瞻基时代的官营贸易。
虽然这些私营商人,时商时盗,可至少还不会做得太过。结果嘉靖一个“断人财路”,已经在不断整合之后的华人海盗团体就不敢了,因此嘉靖在位45年里,“宋素卿、王直、陈东、徐海、曾一本、许恩之流争挟倭为难”,尤其是王直,他的五峰海商集团,一度控制了日本萨摩国的松浦津。
嘉靖在位的45年,一部大明之海贼王在中国海域、日本海域、南洋海域上演了,这些“海贼”可不仅仅为祸中土,上岸劫掠、攻城掠地,他们还发行自己的规章制度,一度打得刚步入大航海时代的西洋人都要按他们的规则办事。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嘉靖皇帝死后的明穆宗(隆庆皇帝)认可的道理,随后修改政策,开启了“隆庆改革”。有效缓解了因嘉靖皇帝时期,明朝官员诱杀王直而导致的“海贼”集团再次整合成“虎鲨”的可能性。
虽然隆庆皇帝因“嗑药”早逝,但是万历皇帝即位后,虽没有政策上延续隆庆的开海,可是禁海令已经形同虚设。
因此那个攻城掠地的“大海贼”时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时代开启了,一个亦商亦匪的海盗王再次出现——郑芝龙!直至到他的儿子,“海贼守国门”的郑成功死后……大明的海贼王与明朝一起落下了帷幕。
图片均来源网络
原创,转载请注明
报考中职教师资格证?
中职专业课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过后可参加中职专业课教师资格面试,教师资格中职专业课可选专业如下:
D01-农林牧渔类
D0101-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D0102-现代农艺技术 D0103-观光农业经营 D0104-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 D0105-种子生产与经营 D0106-植物保护 D0107-果蔬花卉生产技术 D0108-茶叶生产与加工 D0109-蚕桑生产与经营 D0110-中草药种植 D0111-棉花加工与检验 D0112-烟草生产与加工 D0113-现代林业技术 D0114-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D0115-园林技术 D0116-园林绿化 D0117-木材加工 D0118-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D0119-特种动物养殖 D0120-畜牧兽医 D0121-宠物养护与经营 D0122-淡水养殖 D0123-海水生态养殖 D0124-航海捕捞 D0125-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D0126-农产品营销与储运 D0127-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D0128-农村电气技术 D0129-农业与农村用水 D0130-农村环境监测 D0131-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D0132-农资连锁经营与管理
D02-资源环境类
D0201-国土资源调查 D0202-地质调查与找矿 D020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 D0204-地球物理勘探 D0205-钻探工程技术 D0206-掘进工程技术 D0207-岩土工程勘察与施工 D0208-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施工 D0209-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D0210-地质与测量 D0211-水文与水资源勘测 D0212-采矿技术 D0213-矿山机械运行与维修 D0214-矿山机电 D0215-矿井通风与安全 D0216-矿井建设 D0217-煤炭综合利用 D0218-环境监测技术 D0219-环境管理 D0220-环境治理技术 D0221-生态环境保护 D0222-气象服务 D0223-雷电防护技术
D03-能源与新能源类
D0301-石油钻井 D0302-石油天然气开采 D0303-石油地质录井与测井 D0304-石油与天然气贮运 D0305-火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 D0306-火电厂热力设备安装 D0307-火电厂热工仪表安装与检修 D0308-火电厂集控运行 D0309-火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 D0310-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 D0311-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 D0312-反应堆及核电厂运行 D0313-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D0314-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 D0315-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 D0316-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 D0317-输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 D0318-供用电技术 D0319-电力营销
D04-土木水利类
D0401-建筑工程施工 D0402-建筑装饰 D0403-古建筑修缮与仿建 D0404-城镇建设 D0405-工程造价 D0406-建筑设备安装 D0407-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 D0408-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 D0409-建筑表现 D0410-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 D0411-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 D0412-市政工程施工 D0413-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 D0414-铁道施工与养护 D04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D0416-工程测量 D0417-土建工程检测 D0418-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
D05-加工制造类
D0501-钢铁冶炼 D0502-金属压力加工 D0503-工程材料检测技术 D0504-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 D0505-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 D0506-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 D0507-有色金属冶炼 D0508-建筑与工程材料 D0509-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 D0510-选矿技术 D0511-机械制造技术 D0512-机械加工技术 D0513-机电技术应用 D0514-数控技术应用 D0515-模具制造技术 D0516-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D0517-汽车制造与检修 D0518-汽车电子技术应用 D0519-船舶制造与修理 D0520-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 D0521-金属热加工 D0522-焊接技术应用 D0523-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 D0524-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应用 D0525-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 D0526-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 D0527-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 D0528-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 D0529-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 D0530-电气运行与控制 D0531-电气技术应用 D0532-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D0533-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 D0534-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
D06-石油化工类
D0601-化学工艺 D0602-工业分析与检验 D0603-石油炼制 D0604-化工机械与设备 D0605-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D0606-精细化工 D0607-生物化工 D0608-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D0609-橡胶工艺 D0610-林产化工 D0611-核化学化工 D0612-火炸药技术 D0613-花炮生产与管理
D07-轻纺食品类
D0701-制浆造纸工艺 D0702-平面媒体印制技术 D0703-塑料成型 D0704-纺织技术及营销 D0705-纺织高分子材料工艺 D0706-丝绸工艺 D0707-染整技术 D0708-针织工艺 D0709-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D0710-皮革工艺 D0711-食品生物工艺 D0712-民族风味食品加工制作 D0713-粮油饲料加工技术 D0714-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 D0715-家具设计与制作
D08-交通运输类
D0801-铁道运输管理 D0802-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 D0803-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 D0804-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 D0805-电气化铁道供电 D0806-铁道信号 D080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D080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 D0809-城市轨道交通供电 D0810-城市轨道交通信号 D0811-船舶驾驶 D0812-轮机管理 D0813-船舶水手与机工 D0814-船舶电气技术 D0815-船舶通信与导航 D0816-外轮理货 D0817-船舶检验 D0818-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 D0819-工程潜水 D0820-水路运输管理 D0821-民航运输 D0822-飞机维修 D0823-航空服务 D0824-航空油料管理 D0825-汽车运用与维修 D0826-汽车车身修复 D0827-汽车美容与装潢 D0828-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 D0829-公路运输管理 D0830-公路养护与管理
D09-信息技术类
D0901-计算机应用 D0902-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D0903-计算机平面设计 D0904-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D0905-计算机网络技术 D0906-网站建设与管理 D0907-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 D0908-软件与信息服务 D0909-客户信息服务 D0910-计算机速录 D0911-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 D0912-电子与信息技术 D0913-电子技术应用 D0914-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D0915-通信技术 D0916-通信运营服务 D0917-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 D0918-邮政通信管理
D10-医药卫生类
D1001-护理 D1002-助产 D1003-农村医学 D1004-营养与保健 D1005-康复技术 D1006-眼视光与配镜 D1007-医学检验技术 D1008-医学影像技术 D1009-口腔修复工艺 D1010-医学生物技术 D1011-药剂 D1012-中医护理 D1013-中医 D1014-藏医医疗与藏药 D1015-维医医疗与维药 D1016-蒙医医疗与蒙药 D1017-中医康复保健 D1018-中药 D1019-中药制药 D1020-制药技术 D1021-生物技术制药 D1022-药品食品检验 D1023-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 D1024-制药设备维修 D1025-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咨询 D1026-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D1027-卫生信息管理 D1028-医药卫生财会
D11-休闲保健类
D1101-美容美体 D1102-美发与形象设计 D1103-健体塑身 D1104-休闲服务
D12-财经商贸类
D1201-会计 D1202-会计电算化 D1203-统计事务 D1204-金融事务 D1205-保险事务 D1206-信托事务 D1207-商品经营 D1208-专卖品经营 D1209-连锁经营与管理 D1210-市场营销 D1211-电子商务 D1212-国际商务 D1213-商务英语 D1214-商务日语 D1215-商务德语 D1216-商务韩语 D1217-商务俄语 D1218-商务法语 D1219-物流服务与管理 D1220-房地产营销与管理 D1221-客户服务
D13-旅游服务类
D1301-酒店服务与管理 D1302-旅游服务与管理 D1303-旅游外语 D1304-导游服务 D1305-景区服务与管理 D1306-会展服务与管理 D1307-中餐烹饪 D1308-西餐烹饪 D1309-钟表维修
D14-文化艺术类
D1401-社会文化艺术 D1402-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D1403-播音与节目主持 D1404-影像与影视技术 D1405-图书信息管理 D1406-出版与发行 D1407-文物保护技术 D1408-音乐 D1409-舞蹈表演 D1410-戏曲表演 D1411-曲艺表演 D1412-戏剧表演 D1413-杂技与魔术表演 D1414-木偶与皮影表演及制作 D1415-乐器修造 D1416-计算机音乐制作 D1417-动漫游戏 D1418-网页美术设计 D1419-数字影像技术 D1420-工艺美术 D1421-美术绘画 D1422-美术设计与制作 D1423-商品画制作与经营 D1424-服装设计与工艺 D1425-服装展示与礼仪 D1426-皮革制品造型设计 D1427-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 D1428-民间传统工艺 D1429-民族音乐与舞蹈 D1430-民族乐器修造 D1431-民族美术 D1432-民族服装与服饰 D1433-民族织绣 D1434-民族民居装饰 D1435-民族工艺品制作
D15-体育与健身类
D1501-运动训练 D1502-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D1503-体育设施管理与经营
D16-教育类
D1601-学前教育
D17-司法服务类
D1701-法律事务 D1702-社区法律服务 D1703-保安
D18-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D1801-办公室文员 D1802-文秘 D1803-商务助理 D1804-公关礼仪 D1805-工商行政管理事务 D1806-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D1807-物业管理 D1808-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D1809-民政服务与管理 D1810-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D1811-社会保障事务 D1812-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D1813-家政服务与管理 D1814-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D1815-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
永乐大典能和四库全书相提并论吗?
后人对永乐朱棣的评价是: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对乾隆皇帝的评价多是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发展。两位帝王的格局和眼界天壤之别。乾隆帝自称十全皇帝,一生六下江南,盛世繁华的背后是隐藏在民间食不果腹的疾苦,为沿途带来了极大的拖累和负担,从乾隆朝开始,国力日衰,越来越闭目塞听,妄自尊大,而眺望外洋则是工业化革命的如火如荼,是大航海殖民时代轰轰烈烈。
反观明朝永乐皇帝的一生,自1405年开始至1433年,历时28年,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宝船浩浩荡荡,耀疆异域,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永乐时代的中国版图,是汉人政权历代之最。他特别重视加强对南海地区的经营,向北他五次亲征蒙古,向南占领安南,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一生劳心励志,在封建帝王中极为罕见,最后驾崩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道路上,死在榆木川,可谓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帝将编修永乐大典之责交给了大才子解缙。解缙组织400多名文人历时一年,完成了第一次编修,但永乐皇帝勃然大怒,斥责其未了解自已的编撰意图,又派姚广孝一同续编修,姚广孝将编撰团队增加到4000余人,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传奇的一部古代典籍集大成者,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据统计现仅存嘉靖年间副本200多册,大多已毁于战火,并散佚到了世界各处。永乐大典的特点是:尊重历史,保留古书原貌,编撰过程不允许加入主观臆断,其伟大之处正在于此。
回头看乾隆皇帝责成纪晓岚编撰的钦定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也有着不解之缘,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将丢失部分重新集篡)问题,得到乾隆皇帝认可,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于永乐大典的辑佚,所以才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但满清借纂修之机,贯彻“寓禁于征”政策,与本朝立志不合尽行删除,不留痕迹,所以这次编撰既是一次文化盛典,也是一次文化浩劫,最后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文津阁藏本最为著名,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册,从规模上,相当于永乐大典的三倍。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从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来说,永乐大典的编撰格局和文化视野,远远高于乾隆皇帝的四库全书,但是不影响两位帝王的视野跨越时空的聚焦,两部烟波浩渺的文化巨著熠熠生耀,都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