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名将,三国名将令蜀国最强四人组?
1、赵云,三国迷对赵云想必不会陌生,民间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可见,在民间,赵云的形象是多么光辉。赵云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其赢得了许多经典战役,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赵云怀抱阿斗,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其中张辽、张郃也参与了围剿,可是赵云依然平安杀出重围,战斗力可见一斑。当然,有人可能说曹操交代了:不许放箭,活捉赵云。但是,在战场上,搏命时刻,曹操阵营的将领也不至于为了活捉赵云而故意放水吧!
2、黄忠,排在第二,相信不少人觉得黄忠排名太高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黄忠与关羽之战,黄忠若不是手下留情,以他的箭术,可能就要了关羽的命。
虽然有人说,黄忠趁人不备暗箭伤人,但是,那时候关羽正值壮年,黄忠已经年迈,不敢想象,如果黄忠年轻二十岁,那武力值会有多高!
3、张飞,可以说,张飞、关羽、马超 三人实力应该不会差太多,之所以排在第三,主要考虑有两点,首先,张飞的防御力要高于关羽,翻看《三国演义》不难发现,关羽勇猛一世,却总是躲不过别人的弓箭,作为军中主将,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这样军心才不会乱,同时,关羽和曹操在一起时候说过:吾三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依照关羽高傲的性格,如果张飞比自己弱,应该不会说出那样的话!另一方面,张飞的性格决定,张飞好武力,在危机时刻,超常发挥的可能性要高于马超,故排第三。
4、马超,与张飞一战,不分胜负,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要知道,曹操身边有多少战将保护,但是,面对马超,只有护着曹操狼狈逃跑的份,可见其勇猛!难怪,关羽非要和马超比武!
5.关羽,肯定不少人觉得鼎鼎大名的“武圣”——关羽竟然排名第五,要知道,“武圣”不是因为其武力高才被称为“武圣”,而是因为其“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所体现出来的忠义,重点是在“圣”字。
虽然,关羽斩杀敌将很多,但诛颜良、文丑时不得不说是沾了马快和敌人大意的光,毕竟,没有人会把一个名不经传的人放在眼里,成名后,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敌将实力太差了,同时,关羽躲箭功夫确实也差了点,弓马技术这都属于武力的一部分!
蜀国五虎上将之间比过武了吗?
在《三国演义》中,被刘备封为蜀国五虎大将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都是名满天下的英雄,他们的武艺各有春秋,不相上下,即便罗贯中本人也难分出个高低来,更何况他人乎?
为了不让读者对五虎大将其中的某位英雄大失所望,因此作者基本采用和谐、中庸和回避的手法来描写这五人彼此之间武艺的高低之分。这正是罗贯中所要的效果,也是这位大师的精妙之处。书中不单单用这种手法来处理蜀国五虎大将,其他各国名将之间的武艺也大多采用这一间接回避的写法。
蜀国的五虎大将关张赵马黄,他们各自都有惊人武艺,辉煌战绩,显赫威名。关羽除了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外,还有水淹七军,生擒庞德等壮举,足以说明关羽的本领手段何等厉害。张飞力战吕布,大战马超和许褚,孤身一人在丹阳桥上吓退了曹军百万雄师,还活活吓死了一员曹将,号称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如此威武世所罕见。赵云为保阿斗,单枪匹马七进七出力战曹军,杀得曹军人人发呆,个个发愁力斩六十余员曹将,真是名付其实的天下第一孤胆英雄。马超曾经也是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魂不附体,落荒而逃险些丧命,后来经常做噩梦,提起马超其名便谈虎色变。黄忠虽老宝刀未老,战长沙力敌关羽难分胜负,定军山力劈夏侯渊也是好生了得。
蜀国五虎大将,关羽为分猪肉与乡民,跟张飞大打出手,未分高低;关羽与黄忠大战数十合没分胜败;张飞与马超大战三百余合也未见输赢,由此可见,五虎大将彼此之间的武艺非常接近,没有谁强谁弱之别,也没有谁高谁低之分,他们各自都是三国里一等一的世之虎将。
蜀汉五虎上将有没有后代?
五虎上将后人的故事,同样精彩。
关羽之后:一起神话关羽有二子:关平、关兴。
小说中,将关平描写为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时所收的义子。
实际上,正史中,关平就是关羽之子。
关平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直到父子二人一起被俘遇害。
实际上,当时的关平,年纪应该很轻。
199年,刘备、关羽配合曹操击灭吕布。当时的关羽以“妻无子”为由,请求曹操批准他迎娶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后来魏将秦朗的母亲),结果“提醒”了喜爱美女的曹操,被曹操横刀夺爱了。(《华阳国志.刘先生志》
所以,219年关平遇害时,应当是尚不满二十。
年纪轻轻就遇害,可谓不幸。
然而,跟着武圣人身边,也有幸运的地方。
后世也将关平与关羽一起祭祀,道教中,将其称为“关圣太子”。
关羽的另一个儿子关兴,则在小说中成了“二代虎将”,续写父亲的武将传奇。
事实上,关兴确实很不错,年好时就有美名。
诸葛亮也对关兴抱以很高的期待,在其弱冠之年就提拔他为侍中、中监军,大力培养。
然而,关兴“数岁卒”,还不及建功立业就去世了。
关兴的儿子关统嗣爵位,也做到了虎贲中郎将,但也在未及建功立业时就去世了。
关统没有儿子,因此,关兴的庶子关彝继其爵。
蜀汉灭亡时,庞德的儿子庞会借机复仇,“尽灭关氏家”。
然而,1988年,考古发现的《关氏家谱》,则使关羽后人的问题又一次充满悬疑。
此书记载:关羽失荆州后,关樾隐藏在民间,直到西晋统一天下,他才复姓为关,并流下一支;此外,关兴也留下一支,也就是邓州关氏。
目前,《关氏家谱》在学术上尚存争议,无法确认,也无法证伪,但普遍认为很有学术价值,还没有草率将其归入“野史类”。
其实,庞德之子庞会所屠的,应是正嗣关羽爵位关彝一家。关平之子(关平去世时20岁左右,确实可能有子留下),关兴其他庶子,未必在成都,自然也未必被屠了。
当然,这些都是猜想,学术上的事情,还是留给专家们去解决吧!
此外,关羽还有一女。
当年,孙权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结果,被关羽怒斥:虎女怎么能嫁给犬子呢?
此女后来下落不明。
不过,后世民间传说此女为关银屏,后来又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此外,民间传说中,关羽还有一子关索,与关银屏一样,他也有一段传奇故事。
总的来说,关羽的子孙,在正史中的时运都一般,接连几位寿命都不长,最后还被庞会灭族了。
然而,由于关羽在民间崇高的地位,关羽的这些后人地位也都很高。
甚至于,到了后世其他小说中,关羽的后人也往往登场亮相。《水浒传》中的关胜,《说岳全传》中的关铃,皆以关羽后人的身份登场,杀敌护国!
作为人,关羽的后人是不幸的;但作为神,他们与关羽一起,成为忠心卫国的象征。
张飞之后:死者酬圣主,生者图未来张飞的长子张苞,在小说中与关兴一起,成为蜀汉的“二代虎将”。
实际上,在正史中,张苞“早夭”,甚至走在了张飞前头。
因此,张飞去世后,次子张绍嗣张飞之爵。
张苞的儿子张遵,后来在蜀汉官至尚书。
蜀汉灭亡前,张遵与黄权之子黄崇、李恢之侄李球一起,随诸葛瞻抵御邓艾。
绵竹一战,张苞与其他几位官二代一起壮烈牺牲,算是不负祖父之名了!
而嗣张飞之爵的张绍,后来的命运稍好。
张绍在蜀汉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邓艾兵临城下时,后主正是让张绍带队,与谯周、邓良一起往邓艾军中请降。
后来,张绍随后主去了洛阳,被册封为列侯。
此外,张飞还有二女。
当年,夏侯渊的之女在拾柴时被张飞所掳,张飞娶为妻。夏侯氏生有二女。
这两位女儿,后来都嫁给了后主。
如此,因为张飞的“风流债”,曹操、刘备两位势不两立的英雄结成了亲戚···
长女敬哀皇后在237年时去世了,次女张皇后在次年由贵人进为皇后。
蜀汉灭亡后,张皇后随刘禅到了洛阳,并在北方度过余生。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主与张皇后的后人多死于此难。
总的来说,张飞后人,既有为国死难者,也有保全富贵者,境遇算是五虎上将后人中比较好的了。
马超之后:国际悬案在国内的历史,甚至传说中,马超后人的经历只有一个“惨”字。
在组织抗曹斗争时,马超的妻子及至少一个儿子,在冀城被姜叙所“讨”。
此后,马超依附张鲁,继续抗曹。
后来,马超受到张鲁的猜忌,紧急逃往武都氐,后又转投刘备。
走得太急,其庶妻董氏和儿子马秋,留在了汉中。
后来,张鲁降曹。曹操将董氏赐予阎圃,将马秋交给张鲁处理,“鲁自手杀之”,亲自处决了马秋。
投刘备不久,马超去世。
马超去世后,其子马承嗣其爵。
然而,这也是马承唯一一次出现在史书之中了。
此后,马承经历如何,马承的后人又如何,史书不见记载了。
马超另有一女,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理。
然而,刘理及其子孙,“三世早夭”,马超的女儿的运气看起来也是比较悲惨的。
可以说,国内史书中,马超的后人只有一个“惨”字可以形容了。
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欧洲,马超后人却留下一段悬案!
亚美尼亚“史学之父”莫里谢夫在《亚美尼亚史》记载:三世纪时,一位叫马抗的人,他自称是中国一个国王的儿子,因遭中国皇帝追杀而来到亚美尼亚,为波斯效力。随后,中国皇帝(晋武帝?)派人到波斯要人,波斯君主不愿得罪中国,诈称已将他们流放到世界的边缘,实际上让他们去了亚美尼亚。
无独有偶,在美国历史学家《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内容基本差不多。
其后,这支“中国骑兵”(《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原文)镇压了亚美尼亚当地贵族的叛乱。
后来,罗马与波斯争雄,罗马不断支持亚美尼亚的复国运动,反抗“波斯统治者和他们的中国雇佣军”。
马姆哥见自己得不到波斯的支持,遂联合亚美尼亚王子,一起反抗波斯,并为亚美尼亚赢得了独立。
在今天,亚美尼亚的首都,仍然有许多人自称是马超的后人···
对于马超与这位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关系,历来争论不休,甚至出现了一些“伪造证据”(比如网络上伪造《蜀世谱》的记载)。
马超自己或许也想不到:他居然留下了一段国际悬案吧!
黄忠后人:无后黄忠的儿子黄叙,很早就去世了。
因此,《三国志》明确记载:“无后”。
当时,如果没有嫡子,庶子也可继承爵位。然而,史书明确记载“无后”,黄忠的爵位无人继承,看来,黄忠至少是真的没有留下儿子了。
当然,不排除黄忠还有女儿,只不过,至少没有嫁给名人,因此史书不载了。
赵云后人:未尽的记载赵云有二子。
赵云去世后,长子赵统嗣其爵。
赵统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
不过,赵统的事迹也就仅此而已了,没有进一步记载。
赵云的次子赵广,为牙门将。
后来,随姜维在沓中,临阵战死!
《三国志》对赵云后人的记载,只比黄忠稍微多了几个字。
看起来,与黄忠明确的“无后”相比,关于赵云后人的记载看起来令人疑惑。
赵统的事迹,史载不详,然而,他是嗣爵之人,依常理,赵统如果去世,爵位传承蜀汉官方要统计,史书也是要记载的。
蜀汉灭亡时,赵云之子应当也至少是4、50岁的人了,依常理,不至于没有生子。
然而,不知为何,史书一嘴都没有提···
此外,在前面讲关羽后人时提到,《关氏家谱》中称:赵云的女儿嫁给了关平的儿子关樾,融入了关氏家族。
当然,还得强调一句:《关氏家谱》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但历史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大家先听着就好啦。
五虎上将的概念,是《三国演义》提出来的。
因此,现代许多朋友认为“五虎上将”之说完全是“演义”的结果。他们质疑一些人(尤其是未能并列为四方将军的赵云)的“资格”。
其实,《三国志》将五人合为一传,自有其道理,这五人确实也都是刘备开创基业的重要将领,也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足够精彩的表现!
因此,何必去争执“五虎上将”的“成分”呢?
五虎上将的人生壮怀激烈,因此,人们对其后人也不免充满好奇。
正因如此,不免有人对他们的事迹“演义”、“传说”,其后人的事迹反而变得有些扑朔迷离了。
然而,无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五虎将们的尚武精神,已经传承于整个华夏了!
三国杀名将传蜀国?
三国杀名将传蜀国张飞阵容
援军:左慈、吕布、貂蝉、袁绍、张让、文丑
阵容优点是:有输出有控制有肉盾有治疗,三国杀名将传蜀国最强4人阵容相当全面的阵容。削减怒气可以有效打乱对手的节奏,能延长战斗回合数,能有效发挥控制和毒伤的优势。
蜀汉五虎上将封了四个将军?
首先纠正问题的一个小瑕疵,刘备封四个将军是在夺取汉中后,而不是称帝时。这个时间点很关键,也是为什么没有加封赵云的前提。那么赵云功勋卓著,忠贞不二,为什么在刘备汉中称王后没有加封赵云为四大将军之一呢?
应该说,赵云的落选是很遗憾的,这也是当时许多人的共识,以至于民间一直拿赵云和其他四人并列,所以才出现了五虎上将的说法。那么究竟是谁顶了赵云的缺,我们来分析一下。
公元219年,曹操从汉中之战中撤出,刘备随之彻底占领汉中,随后刘备自封汉中王,同时对汉中之战中有战功的人进行褒奖。当时加封了四位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备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馀皆进位有差。此次加封以四大将军最为荣耀,因此众人都翘首期待,但是结果是令人诧异的,赵云竟然不在其列。那么到底是谁挤走了赵云的位置呢?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
首先肯定不是关羽,尽管关羽并没有参加入川作战,也没有参加汉中之战,但是关羽当时是襄阳太守,镇守荆州。而刘备在入川之前,只拥有一块领地,那就是荆州。换句话说,刘备对关羽非常器重,将原来自己统领的荆州全权交给关羽,可见关羽责任之重。
因此,只要关羽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守好荆州,那么就是大功一件。而关羽在刘备入川时,当孙权派兵前来夺取荆南四郡时,关羽及时救援,和吴兵对峙于湘水。尽管最后谈判结果不尽人意,但是在关羽大军压迫下,刘备还是保住了南郡这个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关羽功不可没,而关羽位列四大将军之首也是理所应当。
其次是张飞,张飞在入川作战时单独率领军队攻城略地,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州。在汉中争夺战中又在宕渠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因此论战功,张飞也当得起右将军这个称号。
然后是马超,马超这个左将军有一些水。为什么这样说呢?马超从汉中南下投降刘备时,几乎是孜身一人。当时他的部曲早就被夏侯渊击溃,四散逃去。而在寄居汉中张鲁时也是被严重猜忌,因此,当时正是马超不得志时。
虽然马超无任何军队上的实力,但是威望尚在,这对刘备来说正好能用得上。因此,刘备在得知马超有意来降时,大喜。刘备为了让马超显示作用,让马超先不要动。刘备暗地里资助马超许多士兵,因此,当马超出现在成都城外时,看起来马超实力雄厚,其实都是表象。但是成都因为马超的来到,加速了投降。
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马超随后也参加了汉中之战,以自己的威望吸引羌族万余人来归,但是在战绩上实在不怎么出彩。所以,说马超挤走赵云的位置,稍稍有些道理。那么谁最不该挤走赵云呢?应该是黄忠。
黄忠的提升确实有些突然,这也是赵云落选的最大原因。那么黄忠有什么战功使得他能够挤掉赵云的位置呢?
黄忠当时已经是老将了,不出意外,再过些年,他会默默死去,不被世人所知。但是黄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应验了一句话,那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黄忠虽然年老,但是雄心犹存。
在汉中之战打得最关键的时候,刘备采用法正的车轮战术,轮番攻击张郃部。这促使张郃向夏侯渊救援,当夏侯渊救援张郃后,兵力出现不足。黄忠及时看到这一点,趁着夏侯渊修补鹿角的机会,率领大军猛冲下去,一举亲自斩杀了夏侯渊。说是运气也行,但是更多的是实力。
因此,论汉中之战最大的功臣,黄忠位列第一,斩杀夏侯渊。张飞位列第二,击败张郃。所以最后资历尚潜的黄忠挤掉赵云,成为了最后一名将军,后将军。
黄忠位列后将军许多人看不惯,其中就有关羽。当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后,愤愤的说:誓不与老兵同列。这从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大家对赵云落选的一种遗憾,那么赵云有资格位列四大将军吗?肯定的。
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授,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赵云早在平定荆州南部四郡时就单独领兵,随后领桂阳太守,镇守一方,当时军职是偏将军。而赵云这个人文武双全,威稳持重。刘备对他极其的信任,总是将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什么事情呢?后方重任。
刘备入川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辅助诸葛亮统领军事。当时吴夫人携带刘禅回江东,赵云和张飞一起领兵截回。这对刘备来说是个天大的事情,而依照张飞的个性,他是万万不会想到这一点的。因此,此事赵云功不可没。
随后,赵云随诸葛亮一起援助刘备进攻成都,赵云沿水路朔江而上,和诸葛亮军汇合于成都,随后破成都,刘备加封赵云为翊军将军,并且镇守军事重镇江州。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步就是位列四大将军之一,但是最后却落选了,为什么呢?
一是前面分析的,黄忠突然拦得大功,斩了夏侯渊,这不得不让刘备重新考虑四大将军的人选。二是赵云属于嫡系,而关羽和张飞都属于嫡系,黄忠和马超一个代表荆州系,一个代表凉州系,所以如果赵云入选,那么刘备就有偏袒嫡系之嫌。为什么这样讲呢?
当时刘备军中派系众多,为了平衡,刘备不得不尽量使各方都满意。夺取成都和汉中过程中,益州系其实出力最多,其次就是荆州系。因此,最后黄忠代表荆州系入选,而最重要的益州系没有一个人入选。不过刘备事后有找补。
刘备封赖恭为镇远将军,法正为扬武将军臣,李严为兴业将军,这些人都属于益州系。对荆州系其他人也有找补,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等等。那么赵云呢?赵云后来有找补吗?有的。
刘禅即位后,立马给赵云提了官,封赵云为中护军,镇东将军,算是对当年没有位列四大将军的一种弥补吧。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赵云落选四大将军确实遗憾,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人才众多,刘备需要平衡各方势力。黄忠突然立了大功,所以成功挤进四大将军之中。而马超的资历以及迫降成都的作用也是不得不忽视的。细细研究你会发现,连强大而人数众多的益州派都连一个人都没有挤进去,就更别提赵云了。刘备是个不徇私情之人,为了大局考虑,只有暂时委屈赵云了。不过随后刘禅对此事进行了弥补,所以大家不用对这件事情过于耿耿于怀!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