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伏完,三国杀什么时候半价合成?
半价合成
时间:9月24日-9月28日
内容:
200将魂兑换界曹植,200将魂兑换界凌统,200将魂兑换星张辽,500将魂兑换蒯越蒯良,1500将魂兑换贺齐,2000将魂兑换王平,5555雁翎兑换蹈锋饮血*曹彰,5555雁翎兑换秔稻丰积*陈登,5555雁翎兑换密谋诛曹*伏皇后。
3v3什么意思?
3v3:有很多解释 下面我列举了四种
1.篮球:比赛双方报名3-5人,上场队员三人。
2.竞技游戏 对战游戏 我现在就有玩3对3的游戏如三国杀 , 英雄杀 ,大小王者等。
3.3v3电路图中也有一般为主电源或数字部队的供电。
4.还有最简单的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三个人对3个人。
诸葛亮空城计到底存在不存在?
提起诸葛亮,就会想到空城计,空城计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军事天赋。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
我也是历史迷,对空城计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解答你的问题。
但凡历史就有三种形象,三国时期尤为典型:
第一、历史形象:
历史形象是史书上记载的形象,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正史。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但是它不等于历史真相。正史所载也不一定可靠。吕思勉大师所著的《三国史话》曾经多次提到,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也未必可靠。因此正史也只能定义为史学家们所主张的历史形象。
第二、文学形象:
这个就很好理解,就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形象,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
第三、民间形象: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所塑造的形象。典型的就是关二爷在古代是个武将,在近代居然成了剃头匠的祖师爷。
所以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彼此之间差异是巨大的。
这三个形象是易中天教授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非常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
空城计的来源在哪里?诸葛亮的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极力塑造的,其中空城计就是其中的典型;但是这个塑造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晋代有个叫郭冲的人,他对诸葛亮极力推崇。他认为世人对诸葛亮的推崇远远不够,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叫《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意思是:我现在要向大家公布诸葛亮干的五件大家都不知道的大事。这其中就有空城计。所以空城计不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是来源于郭冲记录。
郭冲说当时司马懿来打阳平,诸葛亮当时手上没有兵。就用了一个空城计,司马懿就退兵了。
史学家怎么看待空城计?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解的引用了郭冲这个记录,并且对其进行了驳斥。他的理由是,据他考证司马懿当时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根本就不在阳平战场。人都不在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因此是不符合事实的。
文学家们怎么看待空城计?空城计这个故事很精彩,所以文学作品对此事一说再说,文艺作品一演再演。
文学作品当中的空城计是这么回事,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手上无兵无卒,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急中生智,命令大开城门。派了些老兵在门口扫地。自己带了两个小孩在城楼上面弹琴。司马懿来了,诸葛亮和他悠闲对话。司马懿对诸葛亮多有了解,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见此景怀疑有埋伏,于是撤军。
文学形象中的空城计是有价值的,不论它本身的真假。后世的历史上也多次有人模仿使用空城计并获得成功的,可以说也是军事斗争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值得后世借鉴的。像清朝入关前,就是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在打仗,不也能打胜仗。
空城计似乎是不存在的
我们理性的分析过后会发现空城计的发生是不符合逻辑的。
第一点、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呢?无非是怕城中有埋伏。一个小城中能埋伏多少人呢?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派出一队斥候去看看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点、司马懿已经走到城门前了吗?他可以看到诸葛亮抚琴神色自若,听到他琴声不乱,这说明双方相距不远。那么从大军当中派出一个神箭手把诸葛亮射下来不就好了?
第三点、按照郭冲和罗贯中的说法,双发兵力十分悬殊,那司马懿为何不按照兵法将城池围起来呢?十而围之嘛、读过兵法的人都知道。
因此我们分析过后就会发现,空城计是文学创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有可能是郭冲为了抬高诸葛亮身价而杜撰出来。
但是空城计真的不存在吗?第一点、历史学家的观点一定正确吗?
现在一提起空城计许多人都嗤之以鼻,直接丢出个两个字的评论-假的,理由就是我看了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裴松之说它是假的,于是我也说他是假的。
裴松之驳斥空城计的理由是,据他考证司马懿当时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根本就不在阳平战场。但是当时裴松之进行考证也只能是从记载上面来考证,特别是古代,交通不发达,消息不灵通。司马懿当时可能确实是在当荆州都督,但是荆州都督有没有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呢?
古代确实官员无故不得离开任上。但是这个时候魏国发生了大事情啊。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诸葛亮来打魏国了,并且打的魏国节节败退,这是关乎生死的事情。魏王着不着急,他会不会把麾下能对付诸葛亮的人调回来统兵对抗诸葛亮呢?
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司马懿被认为是当时魏国唯一能和诸葛亮抗衡的人,不管他在哪里当官,魏王调他统兵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司马懿在当荆州都督和他不能出现在阳平战场不能建立绝对的因果关系。
裴松之做注解的时候也是基于他自己已经考证的信息了写的。而魏王的旨意裴松之考证的时候不一定能查得到。因此也不绝对正确、前面我们也说过了,历史形象是史学家主张的形象,它不等于历史真相。
第二点、司马懿撤兵它不符合逻辑,但他会不会有深层原因?
我们知道司马懿在魏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曹丕时期司马懿确实受到了信任和重用。但是到了曹睿时期他开始受到猜疑而不受重用,被君王猜忌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小命就没了。要不是诸葛亮多次伐魏,曹睿要依靠司马懿抵挡,他很有可能会被闲置甚至处死。飞鸟尽良弓藏,相信司马懿自己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和蜀国交战,可以击败蜀国,但是不能伤了诸葛亮。同时诸葛亮也看到了这点,他知道司马懿不会伤了自己,于是一生谨慎的他大胆用计。因此就出现了如此不符合逻辑的空城计,这是两位智者在三国后期博弈的默契。
因此空城计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实上热爱历史的人,对历史当中的人物都会在自己心目中塑造一个形象。这个形象一旦形成了以后,往往很难再接受别的形象。
如果你说的形象和他心目中的形象说的不一样,他就说你不对。我们看三国历史剧,经常有观众评论说这个诸葛亮演的不像。那个真的诸葛亮事实上他并没有见过,为什么说不像呢?那就是因为他自己心中有一个诸葛亮的形象。
在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之后,作为诸葛亮作为军事天才标志的空城计是否真实存在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关心它了解它之后,已经对它产生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
三国杀逐鹿天下10V10武将搭配?
一、江东氏族6人:陆逊、二张、顾雍、陆抗、虞翻、朱桓(凑不齐话,上朱然凑6人)
+吴国3人:鲁肃、周瑜或甘宁、吕蒙或凌统。
+神吕蒙或神周瑜或神诸葛,凑刺客、水军、军师的兵种羁绊。
主要效果是杀无数量限制。
5蜀国:关羽、马超、诸葛亮、张飞、刘禅、关兴&张苞 后3人中选2个。凑不齐,上个黄忠也行。
+2董军:董卓、李肃中的1个,吕布、李儒中的1个,能凑弓箭手的上貂蝉也行。
+3吴国:鲁肃、吴国太、徐盛、孙策、孙权,后4个里上2个。
+神刘备或没有。
主要组成3骑兵或5骑兵,2长枪兵或4长枪兵、2军师或3军师、2弓箭手或没有。
常规打法:神刘备放2号位,鲁肃放3号位。神刘备死亡,后排放0牌董卓,在用鲁肃一换很爽。2020年下半年,鲁肃技能大削,上不上鲁肃无所谓了。
三、巾帼弓箭流
别的武将的都是一个兵种羁绊,但是巾帼都是2个,巾帼里兵种最多的是弓箭,分别是貂蝉、张昌蒲、甄姬、孙尚香。为了凑5巾帼,可以上小乔,然后再上孙权、张辽,组成6弓箭,
所以组合为:貂蝉、张昌蒲、甄姬、孙尚香、小乔、孙权、张辽+其他
其他备选:神张辽、袁绍、步练师、大乔、吴国太、伏皇后、蔡邕、夏侯敦、董卓、李肃等等。
三国杀有个不让出牌的技能怎么破?
在三国杀中,有一些技能可以限制其他玩家出牌,这可能会对你的游戏策略造成困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破解这些技能:
取消技能:有些角色或卡牌拥有可以取消其他角色技能的能力。例如,曹操的技能“奸雄”可以取消其他角色的一张手牌或装备牌。通过使用这些能力,你可以解除对你出牌的限制。
使用特殊卡牌:三国杀中有一些特殊的卡牌,如【无懈可击】和【闪】,它们可以用来响应其他玩家的技能并取消其效果。当你被限制出牌时,使用这些卡牌可以帮助你恢复出牌权。
改变出牌顺序:有些角色或卡牌可以改变出牌顺序,使你能够在限制你出牌的技能之前出牌。例如,张辽的技能“突袭”可以让他在其他角色之前出牌。通过改变出牌顺序,你可以绕过对你出牌的限制。
合作与配合:与队友合作并相互配合也是破解技能限制的有效方法。通过与队友交流和协作,你们可以共同制定策略,互相支援,从而克服对出牌的限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