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式狙击步枪,现代枪械的口径一般是多少?
枪械口径从.177 到50BMG 种类繁多, 每个口径都有它产生及流行的渊源。 下图列出了比较常见的一些美式口径。
这个表还是复杂了些, 所以下表是更为常见的一些现代流行的口径。这里包括了
.22 口径, 最小但是是使用最广泛的口径, 也是我们国内常见的小口径步枪子弹。 子弹虽小但有足够的杀伤力, 通常称为“最后的武器”, 枪支弹药都比较轻便。 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 即使丢失大多数装备,仅有的一支.22步枪有可能让人幸存。
.40 S&W 威力大于9mm, 是美国警用枪支的标准口径, 1990年设计定型, 是1986年FBI 迈阿密事件的产物, 事件期间FBI特工主要使用9MM 口径, 两名犯罪嫌疑人共中了18枪才死掉, 而FBI特工最后是2死5伤。 事件后FBI主导开发了.40口径, 以弥补9mm w威力不足。
9MM自1902年由德国人Luger设计成功以来,目前是最为流行的手枪和微冲口径, 价格便宜, 生产厂家繁多。
.45 ACP是1905年由勃朗宁设计,最为著名的武器是美军早期的制式手枪M1911, 由于该枪在军用民用领域的流行, .45也成为一款非常成功的子弹设计。
.38SPL 大约1898年出现, 自1920年-1990年左右都是很多警用枪支的弹药。 该子弹为有缘弹壳, 专用于左轮手枪。
7.62x39 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用于AK-47 SKS 国内的56半 56冲 81式等等。 在美国主要是民用AK/SKS
5.56/45 (.223) 即为北约的制式弹药, 第一种成功的小口径制式弹药, 开创了中间弹向小口径转变的趋势 1963年设计定型, 开始用于AR-15 /M-16。 现在是广泛的用于军民双方的步枪弹药
7.62x51 (308) 上世纪50年代设计定型, 用于替代二战弹药30'06, 适用与M14步枪与M60机枪。 现在主要是通用机枪 M60 M240等的标准弹药。
12号霰弹, 最为流行的霰弹, 用于军用, 家防,打猎。 国内常见的是银行押运员使用。按里面铁砂多少, 从独头弹到鹿弹到10号鸟蛋, 种类繁多, 适用各种不同场合。 通常说, 第一支枪应该是把泵动霰弹枪, 什么工作都可以做。
.50 BMG, 12.7重机枪弹药。最初为勃朗宁重机枪设计。 威力巨大。 现在除广泛用于重机枪外, 还是长距离狙击和反器材武器弹药。
除以上这些世界流行的主要口径外, 还有些弹药也由很高知名度, 比如AK-74 使用的5.45X39
TOKAREV/PPS等使用的7.62x25 (中国51手枪弹), 马卡洛夫手枪弹 9x18,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祈同伟最后用的是什么狙击枪呢?
答案就是大名鼎鼎的CS/LR4型7.62mm高精度狙击步枪。这也是我国在世界上很有名的一款狙击步枪。
(CS/LR4高精度狙击步枪)
2012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金鹰-2012”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中,第一次参赛的中国队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本次比赛共设有17个比赛课目,云集了8个国家的17个参赛队伍,其中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很重视这场比赛,赛前都信誓旦旦的要把冠军带回国。结果我国参赛队员取得了其中14个科目的第一,而且在总成绩上,我国参赛的两个狙击小组以绝对优势包揽了前两名。而在比赛中,我国参赛队员所使用的狙击步枪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CS/LR4高精度狙击步枪)
这款狙击步枪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狙击步枪CS/LR4。要知道,我国大量在部队中服役的88式 5.8毫米口径的狙击步100m的全散布直径达7.27cm,美国著名的7.62毫米口径的M24狙击步枪的100m全散布直径却是2.9cm,这几乎就是世界级的一个标准了,再来看看这款CS/LR4的精度如何,100m全散布直径2cm,超过美国的M24高精度狙击步枪,真的令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啊;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款世界级的狙击步枪的设计师,竟然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她就是曾当选为第三届重庆市十大女杰的范方梅女主任设计师。
(女设计师范方梅)
2009年,在某次国际狙击大赛上,中国选手使用国产的85式7.62毫米口径狙击步枪参加比赛,结果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了,其原因就是85式狙击步枪的精度太差,散布范围达到了国外狙击步枪的3-5倍,在当时来说根本不算是合格的狙击步枪。同年,范方梅临危受命担任高精度狙击步枪项目负责人。她查阅了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所有相关资料和试验数据,并收集国内外狙击步枪发展动态,凭借女性独有的敏锐,和精心专研,终于找出了这款步枪精度不够的内在原因,并一举设计出了世界级的CS/LR4高精度狙击步枪,摆脱了我国狙击步枪落后的局面。
(SDM SMG9半自动微型冲锋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正式服役的03式步枪和CS/LS5型9毫米冲锋枪(SDM SMG9半自动微型冲锋枪)也是出自范方梅之手。03式步枪已经在边防部队和武警中正式批量服役,SDM SMG9半自动微型冲锋枪已经出口到欧洲,在欧洲具有很好的口碑和销量。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正是由于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我们精良的武器装备,才有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向她们致敬!
作者:利刃/油田70后
为什么主流的狙击枪都不是连发的?
这里的连发我想可以理解为是半自动狙击步枪吧。现代各国主流高精狙中包括英国的Accuracy International的AWM,美军的M40,我军的26万都采用栓动方式。那么我们来看看栓动狙击步枪到底有什么优势。
其实第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
相比较复杂的更容易出现故障的半自动导气结构,栓动步枪结构更加简单,可能出现错误的部件更加少,自然也就更加可靠。 半自动在拆装消音器时需要考虑是否导气不足或是导气过量,而栓动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第二就是栓动会比半自动来的更加精准(precise)。由于整个射击过程中,半自动步枪在子弹通过导气孔后,枪机就会开始随之运动,相对来说导气式会比短程活塞以及长程活塞式来的更慢开始运动,运动也就意味着震动与不稳定,自然有可能造成误差。而栓动在整个开枪过程中,枪是完全不动的,自然不确定因素也就少的多了。要想使用同样的子弹达到同样的精度,自然半自动的要求需要更高。
没有半自动的需求。除去美军的精确射手步枪(一般这些人会使用MK14或者SCAR HK416(M27)),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大部分会使用栓动步枪(m107以及M82除外)原因是半自动所提供的最大优势在于连续射击的能力,而一般狙击手需要射击的是在500m以上的人,可是500m左右子弹可能需要飞行1s左右,才能看到弹着点,并且在射击过后,由于枪的剧烈抖动,加上高倍镜的干扰,射手无法看清子弹落点,自然需要副手帮忙报靶矫正,自然半自动的连续射击自然没能很好的保持。
栓动较半自动重量较轻,方便机动。 半自动比起栓动多出很多对精度没有提升的零件,比如说一把巴雷特M107重量就在13kg 而它的老版本则要高达15kg而一把AI的AI338的重量则只有其重量的一半,而且将大部分重量都花在了提高枪支精度上。并且M107还是在采用大量钛合金之后才减重这么多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被狙击手瞄准来得及跑吗?
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具体分析,被狙击手瞄准来得及跑吗?首要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如何在第一时间知道你被狙击手瞄准了,否则后边的一切假设推理都不存在。一般情况下,你无法地时间获取被瞄准的信息,因而只能祈祷狙击手的枪法贼臭,打不着你。
反狙击作战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作战样式,狙击手之所以被称为战场幽灵,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行动的隐秘性,也就是说在没有开枪之前,你很难有效确定狙击手的存在,这就带来了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狙击手。
一般认为,在不知道对方狙击手存在的情况下,想要摆脱被击杀的命运只能祈祷祖先保佑,这就成了一个概率问题,逃脱被狙杀的概率很小。因为很多国家培养的专业狙击手,对于在中远距上的精确击杀训练标准是相当高的,很好会出现脱靶的现象,因而在狙击手占据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其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瞄准,从而做到以及必杀的效果,毕竟很多国家都在强调,狙击手一次开枪机会作训理念。
在这种情况下,在你听到枪声之前,炽热的子弹早已击中你的致命部位,因为子弹的飞行速度要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快的多得多。一般狙击步枪的初速不会超过1000m/s,比如我国的88式狙击步枪初速为895m/s,就算是85式狙击步枪也就是830m/s,但是相比与空气340m/s速度,子弹的飞行速度比声传播快了2倍还多。
在实战中,狙击手虽然追求的是一枪毙命,但通常也会出现一些失误,首发并没有命中;在这种假设条件下,进行相关的规避还是有一定的可行的,至少知道某个方向上有狙击手,从而采取一些规避性的动作,也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狙击步枪一般多采用手动结构,有部分精确射手步枪采用半自动,因而在首发与第二发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隙,这也为规避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般情况下,听到枪声第一反应就是寻找掩体卧倒,这也是国际上最普遍的一种做法,遇到狙击手也同样有效,在找到掩体卧倒之后,一般不要轻易去开火招惹对方狙击手,因为步枪的射程通常够不着中远距狙击步枪,开枪也是白开,根本起不到压制的作用,这时就需要借助烟雾弹这类东西进行战场遮蔽,而后有序迅速撤离。
另一种情况是,在没有有效掩体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判断狙击手的具体方位,而后向狙击手方位的左右水平方向上加速跑,直至找到有效掩体为止,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狙击手最大的问题在于视野上,因而需要配合一个观察手指示目标,理论上水平移动速度,由于镜子的视界有限,需要狙击手进行调整,从而降低被命中的概率,或许还真能逃出生天。
最后,还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狙击手一旦使用反器材狙击步枪的话,一般的掩体没有太大的作用,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就曾用一发12.7mm狙击弹击杀了隐蔽在墙后的三名武装人员,这个实战战例被作为素材曾在美国好莱坞大片中展示过。因为大口径狙击枪弹的威力巨大,一般的树木、土堆这些掩体都很难进行有效防御。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区分标准是怎样变化的?
如图,这是边境自卫反击战时我军的双联装14.5大口径重机枪阵地在射击。弹药口径、射击方式、杀伤威力至今是轻\重机枪的区别标准,并没有变化过!
在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问世之前,重机枪与轻机枪的主要区别就是:枪械口径与射击方式不同、弹药杀伤威力也不同。然后使得重机枪的枪械体积大、份量更重。
如果重机枪与轻机枪的子弹口径是相同的,那么区别如下:重机枪弹的装药量比同口径的轻机枪弹更大;
重机枪弹的弹売粗于同口径的轻机枪弹売;
而弹丸口径虽然相同,但重机枪弹丸的长度更长、重量也更重。
由此,弹药威力增大,重机枪射击后坐力大,一般无法抵肩射击,唯有采用三脚架固定,双握把手持击发射击的方式。
而重机枪的枪管材料要求更高,枪管结实、粗厚,长度也更长。
这样,重机枪全重达数十公斤,一个机枪战斗组须配属人员五人以上。而轻机枪重量不过几公斤,二人就组成了一个轻机枪战斗组。以我军的53式重机枪弹与56式枪弹为例,再说一下弹药。
(1):
53式7.62毫米重机枪,使用的是7.62ⅹ54重机枪弹。
这是1953年的仿苏制重机枪。朝鲜战争时,该枪大量装备我军步兵团\营一级机枪连,极大增强了我军步兵火力。然后,我军仿制列装。在后来的中印边境、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该枪以强劲的火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53式重机枪使用的机枪弹,是专供重机枪使用的。
后来的67式7.62轻重两用机枪,以及79\85式7.62狙击步枪,也使用53式枪弹。
但是!我军同时期装备的56\81等型号轻机枪,虽然同为7.62毫米口径,却不能使用53式重机枪弹的。
(2):
56式7.62毫米轻机枪,使用的是7.62ⅹ39普通弹。
而该弹也通用于56式半自动\自动步枪,以及81式步机枪。
由此,同口径轻\重机枪在弹药上的区别就是:
重机枪配置专用的大威力枪弹;轻机枪则与步兵班的步枪手实现弹药通用。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问世,以及重机枪轻量化之后,就是使重机枪与轻枪的区别发生了一些变化。轻重两用机枪与步兵班的自动步枪弹药实现了通用之后,装上三脚架固定,就成了重机枪;
从三脚架上取下,打开两脚架,又变成了可伴随步兵冲击的轻机枪。
于是,射击方式的不同,就成了重机枪与轻机枪的区别。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与步枪弹药通用的小口径轻机枪固定在三脚架上后,同样的枪、同样的弹药,为何有效射程就变远了?
因为三脚架支撑更稳固,可以更有效地扺消射击后坐力。
比如,练过拳的人都明白,打后手重拳时,后拳蹬地蹬得越稳,拳头份量就越重。如果脚没蹬实,那么拳头就会发飘,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与小口径步枪通用弹药的轻机枪,就算装上了三脚架,却在大量实战中证明了,射击威力始终是不如人意的。于是,各国军队在步兵枪械小口径化之后,仍然保留了中口径大威力机枪。
美军装备了5.56小口径米尼米通用机枪后,仍在步兵班加装了一挺M60式7.62通用机枪。
苏军在列装了5.45口径AK74枪族后,也仍然继续装备7.62口径通用机枪。
轻量化之后的大口径重机枪,也实现了抵肩射击。于是,射击方式也不再是重机枪与轻机枪之间的区别了。
比如我军的89式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全重降到了27公斤以内,虽然仍采用三脚架固定,但是却实现了抵肩射击。
只是,大幅减重,必然降低了机枪射击稳定性。又从许多公开视频上看,12.7口径机枪射击时,后坐力对射手肩膀的冲击,仍然是不可小觑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