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苍穹ol傀儡品阶,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慈禧和李莲英是一种什么关系?
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恐怕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主仆关系。
清朝入关后,吸取了前明王朝的教训,认为太监这种“怪物”坏得要命,是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奄奄一息的元凶之一。
顺治皇帝不许悲剧重演。
为了防止太监干政,他出台一个铁律:太监“级不过四品”。
可是,李莲英却是二品大员,此乃清朝史上罕见。
而且慈禧死的时候,大清已经风雨飘摇,快要吹灯拔蜡,李莲英竟然为慈禧守灵三个多月,其忠心天地可鉴,似乎也不符合常理。
因为戏子无情,妓女无义、太监势利,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事出反常必有妖。
慈禧26岁就守寡,对于她和李莲英的关系,有诸多猜测,说李莲英可能是假太监。
从理论上讲,确实有这个可能。
秦国的太监嫪毐,就是向主刀医生行贿做了假手术,混进宫里,跟太后私通,为秦始皇生下两个小弟弟。
太监不是天生的,而是阉割手术之后形成的,而任何手术成功率都不是百分百,都有失败率。
过去大家喂养的猪,必须阉割,不然的话,它就要发情,不能成为肉猪。
过去阉割猪,尽管都是内行师傅操刀,也有阉割不净的情况发生。
所以,李莲英有可能是假太监。
当然,宫里有严格的查验程序,谁也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让一个假太监进宫。
一旦那样,不是跟宫女,就是跟娘娘闹出绯闻,事情很快就会暴露,
因为男人在宫里是稀缺资源,古人没有科学的避孕方法。
所以尽管清朝太监都是河间府的,大家都是老乡,但也没有人敢走这样的后门。
还有一种可能,因为李莲英六岁就做了手术,七岁应聘到宫中,理论上他还有阉割不干净,春风吹又生的可能。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李莲英真要是假太监,跟年轻守寡、如狼似虎的慈禧有什么纠葛,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这样的事,是朝廷最高机密,慈禧又是大清国领导人,史书上是不会有记载的。
即使有,也是野史,道听途说,没有什么证据。
李莲英是不是假太监,主仆有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我们无法确定。
但是慈禧对李莲英的宠爱有点过头,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宫里一个老太监回忆,光绪二十年(1894年),发生一件怪事。
那年是慈禧六十大寿,文武官员要举行彩排庆祝仪式。
但是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文武百官衣冠楚楚地在仁寿宫集合,人都齐了,就差李莲英。
可是左等右等过了半个时辰,李莲英才慢悠悠而来。
王公大臣一个个站得头晕夜黑,李莲英却非常坦然,没有表现出一丝愧疚。
有人猜测,李莲英是陪慈禧睡过头了,这才姗姗来迟。
李莲英为什么如此得宠,排除他假太监可能的话,那就是李莲英有专业技能。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李莲英有好几“招”。
首先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奉承就是跪舔,要让被舔者感到舒服、自在,欲仙欲死。第一个称呼慈禧“老佛爷”的人,就是李莲英。
还有一次,戏子杨小楼进宫演出。
演出结束后,杨小楼得了赏钱还不罢休,想趁着慈禧高兴,让她老人家赏赐一个字。
慈禧让人拿来笔墨纸砚,挥手写下一个“福”字。
可是当大家看这个字的时候,全都傻眼了,原来慈禧写的那个福,左边多了一点,礻字旁被写成了衤字旁,杨小楼接字的时候愣住了,手停到了半空中,大家都非常尴尬,慈禧脸上也挂不住。
这时候李莲英开口了:“老佛爷洪福齐天,给奴才的福也多那么一点,就是与众不同。”
一句话为慈禧解围,不露声色,可见他多么会当舔狗。
李莲英还有个优点,那就是心细如发、善解人意。
据宫女回忆,李莲英在慈禧失眠的时候,他会陪老人家唠嗑,谈古论今、家长里短、口若悬河,娓娓道来,一直聊到深更半夜,让慈禧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李莲英还会两个绝活,梳头和按摩。
他给慈禧梳头,不仅经常研究发型,让慈禧的发型成为时尚,而且梳理的时候小心翼翼,不让掉一根头发(慈禧年轻的时候),也不让一根头发散落到外面。
李莲英的按摩功夫也非常了得,可谓登峰造极。
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场景,看似很八卦,却符合事实:
慈禧唤李莲英:“小李子,过来”。
然后,李莲英便殷勤地伸手过去搀住慈禧。
坐下后,慈禧摩挲着李莲英的手,暧昧地说:哎呦,看你这小手滑得,贼柔贼柔的,一点不像三十多岁的男人。
慈禧喜欢这双手,不是因为那个,而是因为李莲英非常会按摩,按摩技术出神入化。
李莲英会按摩到慈禧身体的每个关键部位,轻手轻脚,不温不火、不轻不重,润物无声;不但能让慈禧一天的疲劳烟消云散,还能让她寂寞的心得到安慰,像腾云驾雾一样,飘飘欲仙,陶醉其中。
李莲英最大的长处,就是不过问政治,让慈禧对他没有戒心。
由于跟最高统治者形影不离,难免会涉足政治。
历史上专权的太监,并非一开始就想干政,而是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下,不知不觉涉足政治的。
因为统治者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身不由己会让身边的太监给拿个主意。
俗话说旁观者清,太监作为局外人,给出的建议往往是最合适的。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皇上开始事事征求太监意见,太监不知不觉走上干政之路。
太监干政可以飞黄腾达,但也会身败名裂。
尤其是慈禧这样的强人,太监干政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伴君如伴虎,如果不小心出了馊主意,会被当做牺牲品给除掉。
于是李莲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从不插嘴国事。
每当慈禧就国事征求意见的时候,李莲英总是说“奴才天生就是伺候老佛爷的,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懂。”
这时候,慈禧总是在他脸上拧一把,嗔怪说:“你呀,啥事都指望不上。”
嘴上这么说,可慈禧心里美滋滋的,对这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奴才没有一点戒心,更加喜欢他。
大多数的人,到了李莲英那个位置,都难免翘尾巴,难免得意忘形。李莲英却始终保持清醒,他虽然擅长阿谀奉迎,但他很少害人,不搬弄是非,没有在朝中树敌。
也许是因为有安德海的前车之鉴,李莲英为人低调,对人友善,对任何人都是慈眉善目,谦逊有礼。
因此,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宫女太监,大家对李莲英都是有口皆碑。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李莲英做到了,这是李莲英情商高的体现,也是他在慈禧死后,得以明哲保身、全身而退的原因。
在慈禧面前,李莲英更是中规中矩,极力讨慈禧欢心,知道她老人家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即使做到总管的位置,李莲英给自己的定位还是奴才,每天想着如何把主子伺候好、哄她开心。
像李莲英这样不骄不躁的奴才,可谓万里挑一,百年不遇,因此,慈禧对他非常依赖,两人的关系早就超越了主仆关系,成为密不可分的朋友。
清朝总督和提督哪个地位高?
清廷的封疆大吏中以直隶总督为尊,总督有三种:地方总督、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总督是清朝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统管一省或数省的粮饷、军务和经略。官职品衔为正二品,一般挂着兵部尚书或者督察院右都御史衔那就是从一品,若挂着大学士那就是妥妥的正一品。
清朝的漕运总督专门负责人员物资漕运的总督(主要是京杭大运河),有段时期还兼任巡抚或者由两江总督直接兼任。正二品的官职,与地方总督一样也可以挂兵部、都察院的头衔。但几乎没有人挂过大学士衔。
清河道总督,因南方河道常遇洪水泛滥,便承袭明制,设河道总督。河道总督品级类似于漕运总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河道的管治,其官阶也和漕运总督相似。在多数情况下,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和地方总督之间基本上没有业务上的交集,也就没有谁约束谁的说法。
在清代,提督属从一品武职,其中有左右都督衔为正一品,挂都督同知衔为从一品武职,挂都督佥事衔的为正二品。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撤销了挂职,改为从一品衔。全名为提督军务总兵官,又分为两类:陆路提督和水路提督。
负责一个省或几个省的绿营、水军。清代的提督共15人,其中12人为陆路提督,福建、广东、长江三地为水师提督。需要说明下在清代的提督中,有个权力很大的部门:“九门提督”,这一职位又称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必须是皇上亲信外还要满人担任,主要负责北京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等九门的守卫与治安,亦属从一品,不受直隶总督节制。
提督似乎是一个省的最高武官,但实际上品高权低,只属于当地绿营(汉人)的最高武官,而统辖八旗的都统和将军都比提督地位高。实际上清廷提督的实权,还不如地方知府的权力大。
比如曾国藩所任的“两江总督”,其全名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从总督的全称就不难看出,辖区内的军事大权实际上都掌握在总督手中,因此,尽管提督被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仍受总督的制约。如果总督不放任兵权,那么在他的提督权力就成了摆设。
宋代以后,讲究以文治武,因为如果武将势力过大,就会拥兵自重、甚至谋反,武官破坏力过大,而文臣却没有这么坏的影响,所以在这种以文治武的思想下,提督这武职自然比总督这些文官差得多。
那么残酷是真的还是电影演绎?
彘zhì,古时候是形容猪的。
彘,猪也。——《小尔雅》人彘就是说把人的四肢砍掉,挖眼、熏耳、剐鼻、剃发、毒喉、割舌,拔眉,划脸,把人体所有可以毁坏的器官等全部毁坏,然后丢到茅厕里,是为人彘,和《鹿鼎记》里韦小宝口中的“人棍”有些类似。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人彘可能就是戚姬了,这项残酷程度不亚于凌迟的刑法也是吕雉专门为戚姬设计的!
影视剧作品中的慈禧和丽妃在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慈禧把咸丰帝的丽妃做成了人彘装在了酒缸里,称为人彘,这段情节表现了慈禧的心狠手辣以及让观众对丽妃产生同情,更加痛恨慈禧,也让人对那个糟粕的年代更加厌恶。但是这毕竟是电影,既然是电影里面就肯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很多导演编剧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和热点对历史的修改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实在是完全反着演,列如那部连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都能讲错,更把李鸿章演成了体恤爱民,清正爱国的好官,被盲目跟风的网友捧上神坛的《走向共和》。“宰相合肥天下瘦”是我们那个年代饱受压榨亲身经历过的列祖列宗用血泪对他的评价,现在却被没有经历过他们苦难的“孝子贤孙”惺惺作态般的改为了“年少不知李鸿章”。
还原真实的兰丽闺蜜在真正的史料中,慈禧对丽贵妃的态度可能让看过电影的朋友失望了,慈禧不仅没有把丽妃做成人彘甚至对丽妃还关爱有加。丽妃,他他拉氏,比慈禧太后小两岁和慈禧同时进圆明园,当时慈禧被封为兰贵人,丽妃被封为丽贵人。当然,丽妃没有慈禧的心计,更没有慈禧的手段。慈禧被封为懿嫔一个月后丽贵人被封为丽嫔。之后丽嫔为咸丰生下一个女儿,也是咸丰唯一的女儿,咸丰对此宠爱有加,丽嫔被封为丽妃,这时候慈禧还是懿嫔,比丽妃晚一步。没多久慈禧生下了一位皇子,就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年号同治),咸丰大喜过望,不久,便封慈禧为懿贵妃。咸丰帝去世后,同治皇帝继位,慈禧顺利的成为了和慈安太后平起平坐的皇太后。紧接着,慈禧便让同治皇帝破格升丽妃为丽皇贵妃,一次晋升两级,同治十三年又被封为丽皇贵太妃,由此可见,慈禧不仅不恨丽妃,还十分疼爱这个当年和她一起进入龙门的妹妹。在清朝,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但在同治九年丽妃的女儿便被封为荣安固伦公主。
丽妃从小便体弱多病,活生生一个药罐子。在丽妃病重期间,慈禧还亲自关照丽妃用药。光绪十六年丽皇贵太妃在寿康宫病逝,享年54岁。光绪帝亲自拜谒金棺,奠酒、行礼,出殡时葬礼十分隆重,光绪十九年丽皇贵太妃被葬于清东陵定陵妃园寝,墓地处于第一排正中,为定陵妃园寝里最尊贵的位置。上谥号为庄静皇贵妃。丽妃本人性格温顺,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有相似,丽妃对慈禧也十分恭敬,慈禧自然待丽妃极好,俩人如同亲姊妹,并不想文学艺术作品中那般!值得一提的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导演都是李翰祥!如果一昧的以修改历史来博取群众的关注,这样做会误导很多不了解史实的人,这种做法是愚蠢的,是可唾弃的!话又说回来了,我想没有多少人拿着艺术加工后的电视剧当做历史看吧!
一念永恒中白小纯练的绿傀是什么?
白小纯的傀种,吸收了丹药之后,竟然长出了绿毛,这可是史无前例的。
按照许小山的说法,傀种在血池中炼化后,如果炼成功了。则会因为个人实力的高低,而炼化出白傀、黑傀、飞傀、不化骨、吼这五种不同品阶的尸傀。但是白小纯炼出的这个绿傀,却是明显的与众不同。
白小纯不愧是炼丹奇才,这丹药一出,白傀也进化了。
长了绿毛的白傀,那就不是白傀,而该叫绿傀。绿傀成长速度极快,很快,就将密室中的血池消耗干净。由于养尸坊的血池是相通的,很快,绿傀就把其他血池中的尸血都抢了过来。
这消息很快传到了许小山和尸峰大长老的耳中,等他们过来的时候,整个养尸坊都给毁了。
养尸坊可是许小山拿所有家底投资的生意,见到养尸坊被毁,许小山怎能不气?当即让自己的黑傀出手,要教训白小纯,结果自己的尸傀还没冲到白小纯面前,就被白小纯的尸傀给拦住。
白小纯的绿傀,一拳便将比自己高一个等级的黑傀给打趴下。
不仅如此,绿傀一吼,整个养尸坊的其他白傀也都从密室中钻了出来,他们在遵循白小纯绿傀的号令。
你们如何看待清平乐中赵祯和他女儿徽柔的一生?
《清平乐》中,赵祯把女儿徽柔当做自己尽孝的物品,按照自己对生母的愧疚,白白葬送了女儿徽柔一生的幸福。
《清平乐》中,宋仁宗三十多才拥有徽柔这一个女儿,作为他与苗娘子的第一个孩子,官家对徽柔也十分疼爱,再加上他与张贵妃生的三个女儿均夭折,也越发对徽柔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但仁宗再疼爱徽柔,也成了他用来弥补对生母愧疚的物品,把徽柔嫁给自己的表弟,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滥用。
官家早就为徽柔指婚《清平乐》中,徽柔第一次与李玮相见,是在上元节宴会上,当时的徽柔想吃宴会上的果子,便命李玮去帮她拿,善良的李玮便驮着徽柔拿厨架上的果子,被李玮的母亲发现,便责骂李玮,适逢官家来找徽柔,两人才正式知道李玮是李国舅家的二公子,而李国舅是官家生母李顺容的娘家哥哥,李玮与官家同辈,论辈分,徽柔应该叫李玮“舅舅”,却没想到官家早已为这二人指婚,只是二人不知道而已。
原著《孤城闭》中,苗昭仪作为徽柔的母亲,第一次见李玮,就觉得李玮长得傻头傻脑,说话慢吞吞。皇后问李玮读过什么书,李玮也吞吐地答不上来,实为尴尬,但官家却觉得李玮“占对雍容,举止可观”,当提及要选李玮做驸马,众人怔住,只能赔笑,苗昭仪更是觉得欲哭无泪,侍女只好安慰苗昭仪,官家或许只是说说,并无此意。
可当年五月,官家就宣旨:
以东头供奉官李玮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福康公主。
福康公主徽柔,自小饱读诗书,举止端雅,又极受官家喜爱,官家视徽柔为掌上明珠,不忍她远嫁辽国和亲,不惜用上万金钱换取徽柔的婚姻,转头却又为徽柔指婚给虎头虎脑的李玮,其实是暴露了官家的最大的私心,更是暴露他在宫廷中,觉得万物皆可用权力来弥补的贪欲。
嫁给李玮,方能弥补自己对生母的愧疚历史上,宋仁宗自幼便以太后刘娥为母亲,宫中多有流言称李顺容是赵祯的生母,但是始终在刘娥的权力下,将谣言散去,直到刘娥死去,八大王赵元俨才告知宋仁宗真相,得知李宸妃是自己的生母,他先是去开棺验尸,看李顺容是否被刘娥毒害,却没想到刘娥竟然以皇后的礼节,厚葬了李顺容,并封其为“宸妃”。
赵祯掌权后,先是封生母李宸妃“章懿太后”,后又给李国舅一家人加官进爵,竭尽全力补偿母亲的娘家人,但是官家仍然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愧疚,便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福康公主徽柔嫁给李玮。
官家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呆头呆脑的表弟,不顾辈分,不管真爱,只讲愧疚,可以看出,在朝堂之中,宝贝女儿只不过是比珍宝官爵更加昂贵的物品,随随便便就能当做弥补自己愧疚的物件,是权力之下的产物,纵使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
让徽柔做大宋最快乐的女子,不过是官家权利的产物原著《孤城闭》中,梁怀吉的好朋友张承照曾告诉过福康公主,李玮的官爵是虚设,原文称:
驸马都尉中‘都尉’的意思其实是‘提举公主宅’,就是帮公主看家护院的,而‘驸马’本义为驾辕之外的马,现在指帮公主驾车,陪公主出行,或四处奔走为公主跑腿的人。总之,驸马都尉就是服侍公主的品阶稍微高一点的家臣,任由公主驱使,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张承照的这段话,可以看出,福康公主嫁给李玮,不需要有舅姑之称,只需要享受整个李家的侍奉就可以了。这也恰好应了宋仁宗给徽柔找婆家的初衷:
我要给徽柔找一个对徽柔百依百顺,万分服帖的人家,让她做大宋最快乐的姑娘。
可官家的这番话,完全不考虑徽柔眼中的快乐,而仅仅考虑到了——他人在权力束缚下的恭维,就是快乐。
嫁给李玮,方能斩断曹家的外戚权力原著《孤城闭》中,福康公主曾一心青睐曹皇后弟弟曹佾(yi)的儿子曹评,曹评年方十岁,文才武艺皆全,深得苗昭仪喜爱,欲选他为婿,更把这件事与曹皇后说了,曹皇后心中也十分喜悦,可是当苗昭仪把这件事给官家商量时,官家却十分不喜,而苗昭仪也说话直白:
你就那么不想让徽柔嫁给曹家?
言外之意,是指责官家,你就那么害怕曹家这个外戚权力庞大,对你造成威胁。
官家虽然没有直面回复苗昭仪,但其实苗昭仪却说到了官家的内心深处。他一直畏惧曹丹姝作为皇后的权力,曹丹姝贤德大度,中宫风范皆有,而曹家为武将世家,他其实更畏惧自己的祖先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再次上演,所以才会断了福康公主嫁给曹评的念头,斩断曹家的外戚羽翼。
结语徽柔从小是被爱包围着长大,本以为赵祯会按照徽柔的喜好,让她嫁给曹皇后的侄子曹评,可赵祯却畏惧曹家权势庞大,不惜让她嫁给那个呆头呆脑、学问低浅的李玮,可以见得,赵祯这一生并未真正从心里想让自己的女儿快乐,他真的把全部的爱给了张妼晗,而不是徽柔。而徽柔看似是赵祯最爱的公主,而实质上不过是官家权力的附属品罢了!
作者:蔡小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