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王,从古至今历史记载上真在存在的高手有哪些?
民国武术宗师孙禄堂,中华武术的最后一个高峰。
《大公报》评价孙禄堂先生道:
“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术者皆望风倾倒。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
国术名家李景林曾谓:
“环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唯孙禄堂先生一人。”
孙禄堂,堪称民国武林第一人。
13岁那年,形意拳师李奎元看中了孙禄堂的资质,就把他带到自己门下,学习形意拳。
从这时起,孙禄堂每天勤学苦练,不论寒暑,从不间断。每天早晨起来就站桩,一站就是几个时辰,大冬天出的汗,能把棉衣打湿。
3年后,李奎元感叹孙禄堂的资质,生怕耽误了这位少年的前程,就把他推荐给自己的恩师——“半步崩拳”郭云深。
郭云深交游广阔,经常去拜访各地的朋友。
外出时,经常是郭云深骑马奔驰,孙禄堂奔跑在后,一跑就是几十里。全然不觉疲倦。到了地方后,郭云深与朋友交谈喝茶,孙禄堂就在旁边站三体式,练习各种招式。
在郭云深门下经过八年的苦练,孙禄堂的境界,早已到了至虚的“化劲”,并且与门内外的各路高手广泛切磋,他每战必胜,未尝一败,胜而不伤人,谦逊如仪。
郭云深赞叹说:“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为了彻底揭示拳学原理以及博采众长,郭云深就推荐他到北京,跟随程庭华学习八卦掌。
有一天,一位南方的武师北上京城,专访各派名师狡较技,所向披靡。连程庭华都不是对手。
这时孙禄堂刚到程庭华那里时间不长,只是学习了几个月的转掌,但是孙禄堂自愿代替程庭华于南方人一战。
在比武中,孙禄堂一出手就将那个南方人击出窗外。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了。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
他学会形意拳和八卦掌后,与人较量,整个黄河南北都没人是他的对手,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中国。
1885年,他从北京出发,开始在全国寻求技艺高超的人。
这次旅程,途径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十一个省。
访少林、朝武当、上峨眉,听闻有技艺高超的人,都不辞辛苦前往拜访。
有一次,遇见一个云游道士。
道士教给孙禄堂一则修心养气的法门,这个法门要是练好了,能够自然辟谷,清净腹藏气血之杂物。
孙禄堂把这则法门融入到形意八卦的修行之中,最终达到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的境地。
1888年,孙禄堂返回河北故乡。
他的功夫已经达到“行至坐卧周身各处节能触之即发、仆人于丈外无时不然的境地。”
一天,孙禄堂正准备去一家茶馆喝茶。
刚掀开帘子准备进去,这时早已埋伏好的二十几个人突然从门内外冲过来围攻他,他“感而遂通,若电光击人,使前后偷袭者皆昏扑于地”。
这一次失败的偷袭,使孙禄堂的形象更加的高大,众人“皆疑为天神”,前来学艺者数不胜数。
于是他创办了蒲阳拳社,“每日潜心玩味深化不测之功用,研究易经黄老奇门遁甲等学,并兼教乡人文武两道”。
1923年的冬日清晨,孙禄堂刚从外地赶回北京。
走到院子门口时,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他就站在那里看着这厚厚的积雪,似乎不忍下脚破坏这天作银毯,于是纵身一跃,竟然到了北房的台阶上。
从旁边屋檐下走过的徒弟看到了这一幕,特意用尺子量了一下,距离是三丈五尺。
后来这事就传开了:孙禄堂纵身一跃能有三丈五尺的距离。
武至极而文。
孙禄堂于1915年出版《形意拳学》一书,这是公开出版的有关形意拳的第一步专著。
他参儒道两学、合丹经易理重构形意法、理,建立形意拳的理论及技术体系,提出“中和为用、和之中智勇生焉”得理论。
1916年,孙禄堂撰写并出版了《八卦拳学》一书,这是有关八卦拳的第一部公开出版专著。
在这本书中,孙禄堂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并发明先后天相结合的技术和理论系统,授以“天人合一、神化不测”之功用,创立了八卦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1919年,出版《太极拳学》一书,这又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关于太极拳的专著。孙禄堂在书中说:太极拳的本质不过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
拳术毕竟是拳术,不是仙术。
1933年,孙禄堂预言了自己的驾鹤之日。孙夫人大惊失色,赶紧让女儿带他去德国医院做全面的体检。
孙禄堂笑着说:“吾身体无恙,去何医院。只是到时将有仙佛接引,吾欲一游而”。
家人怎么肯,坚持要带他去做检查。
检查结果很好,德国医生史蒂夫说:“孙先生的身体无任何不良迹象,比年轻人的身体还要好”。
中医名家孔伯华说:
“孙先生六脉调和,无一丝微瑕,这么好的脉象,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当年秋天,孙禄堂突然返回家乡,并且不吃不喝,每天只是练拳习字,这种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
到了12月16日早上,他对家人说:“仙佛来接引矣。并说你们快去烧纸,迎接人家。”
自己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在炕上,嘱咐家人不要哭,还说:
“吾视生死如游戏耳”。
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害苦了吴三桂。如果没有陈圆圆被抢,吴三桂说不定自己就当上皇帝了。至于刘宗敏,自然死得透透的,连带着李自成也被他害死了。
吴三桂本是明朝将领,镇守边关,誓死抗清。明末年间,李自成起义军、明军、满清三股势力各据一方。崇祯死后,改朝换代,吴三桂选择了李自成。
他们都达成了投降协议,吴三桂也带着军队朝北京出发。
可就在这时,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掳走了陈圆圆,还被吴三桂知道了。
吴三桂大怒:“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堂堂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女人都保护不了,还有什么面目见人?)
于是,吴三桂一合计,直接打开国门,迎接清军入关。
后世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把家国大义扔了,让满清入主中原。
可实际上,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表象,他真正想的,是坐收渔翁之利。
而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也确实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明朝末年的局势,为满清入关提速了几十年。
【陈圆圆的5个男人】陈圆圆长得很美。
她自幼母亲早亡,被养在姨父家中。江南闹饥荒时,贪财的姨父把她卖到苏州梨园学戏剧。
第一次登台,她扮演的是《西厢记》中的红娘。
“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
身处梨园,陈圆圆是戏子,也是女妓。
因为容貌出众,诸多贵公子为她折腰,更有无数人追求她,里面不乏有达官贵族。
1.贡若甫江阴大官贡修龄的儿子贡若甫,重金为陈圆圆赎身,想要娶她当妾。可惜,正妻大闹一场,差点把家掀了。
父亲贡修龄见了陈圆圆的真容,当即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
(这是贵人,让她走,赎金也不要了。)
可怜贡若甫,没娶到陈圆圆不说,连赎金都没拿回来。
2. 冒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痴恋陈圆圆。
两人感情缱绻,约定终生,可惜,因为丧乱,两人几次推迟约期,最终,陈圆圆被外戚田弘抢入京城。
田弘的女儿,是崇祯皇帝的宠妃,得知他掳走陈圆圆后,冒襄只能做罢。
3. 田弘田弘掳走陈圆圆后,享受了美人的照顾。
在田家,陈圆圆要唱戏,还要伺候田弘,虽然比不上两情相悦的冒襄,日子也算安稳。
然而,田妃去世,田弘眼见就要失势,为了继续荣华富贵,他决定拉拢当时手握重兵的吴三桂。
4.吴三桂田弘为了拉拢吴三桂,便把倾城倾国的陈圆圆送了过去。
他自称是陈圆圆父亲,还为她准备了嫁妆,亲手将其送入吴三桂府中。
吴三桂,或许不是陈圆圆的第一个男人,却是第一个给陈圆圆名分的男人,虽然只是一个妾室。
在吴府,她不再是人人可欺的戏子,而是吴三桂的爱妾。
5. 刘宗敏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灭掉大明进入北京。
他手下的强将刘宗敏见色起意,掳走了陈圆圆。
此时的吴三桂,正在山海关一带与清军对抗。
刘宗敏是个什么角色?刘宗敏出身贫苦之家,父亲被官府逼税自杀,母亲因此成为乞丐后冻饿而死。因为这段经历,他自小就对官府充满恨意。
13岁那年,刘宗敏拜铁匠为师傅,混得一口饱饭的同时,也把自己练成了闻名遐迩的铁匠。
而后,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专门杀官济贫,刘宗敏感觉这便是自己的目标,便迅速放下铁匠的手艺活,加入起义军。
凭借着一股子力气和狠劲,刘宗敏成了李自成的得力干将。
崇祯11年,起义军在潼关被围剿,刘宗敏带十八骑突围,全力帮着李自成收拾残兵、扩充队伍、东山再起。
崇祯13年,李自成被围困于巴西、鱼腹诸山中。刘宗敏为了救他,杀死自己的两位妻子表决心,立誓要与李自成共存亡,最后轻骑突围,保住性命。
崇祯14年,刘宗敏带领军队杀了福王朱常洵,拿下洛阳城,与起义军一起把朱常洵的血混着鹿肉开庆功宴——“福禄宴”。
……
累累军功之下,刘宗敏不仅是李自成的左右手,也是李自成最亲近的人。
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刘宗敏也封为汝侯。
刚进城时,李自成还曾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在这规矩之下,起义军对百姓还是不错的。
可是,等到李自成进入皇宫,他立马后悔了自己的旨令。
皇宫远比他想象的豪华,宫中美女也比他想象得要漂亮。于是,他打破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将一个宫女收纳为妃。
上梁不正下梁歪,李自成破戒后,底下人便纷纷行动起来,其中最狠的便是刘宗敏。
在李自成的授意下,刘宗敏把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和官员全部抓起来,要求他们拿钱赎人,如果不从就严刑拷打。
根据《明史》的记载,刘宗敏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专门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
这些特制的夹棍上,还有棱角,与铁钉相连。
只要有不愿意给钱的,就用夹棍夹碎手足。
为了起到震慑作用,他还在门口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
在这样的酷刑之下,刘宗敏获得七千万两银子,全部制成了银饼。
而这些被威逼的官员里,就有吴三桂的父亲。
【吴三桂的处境】崇祯死后,在边关的吴三桂,早就坐如针毡。
他一直在抗击清军,结果皇帝死了。
此时,他当不了缩头乌龟,必须选择一方投靠,要么是李自成,要么是清军。
相比于清军,吴三桂更倾向于李自成,毕竟,很早之前李自成就对他抛出了橄榄枝。
当李自成抓了明朝官员家眷后,吴三桂就打算投降了,毕竟,改朝换代已成定局,保住一家老小才是当务之急。
李自成是真想招揽吴三桂,为此,他特地派人送去了圣旨,以及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劝降书。
但吴三桂也是有耳目的。
他打听到2个消息:
其一,父亲吴襄被刘宗敏抓了,遭到严刑拷打。尽管吴襄已经凑了白银五万两,但距离刘宗敏要的二十万两还差太多,恐怕凶多吉少。
其二,刘宗敏抢走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深思熟虑以后,做了一个决定:砍杀大顺使者,与李自成决裂。
与李自成决裂后,吴三桂顺理成章归入满清之下,协助多尔衮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表面上来看,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投降清军,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但其背后还有多重原因。
第一,李自成不重视他。最开始,吴三桂以为父亲和陈圆圆,只是被当成人质,要挟他投降。
按照正常的逻辑,人质应当被好好保护。
可是,当吴三桂收到消息,父亲遭到严刑拷打,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立刻明白了,李自成对自己并不重视。
毕竟,谈判尚未开始,李自成就自毁筹码,也就是说,李自成打心底里认为,吴三桂除了归顺自己,没有别的退路了。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只要不傻,就知道,自己作为前朝将领,肯定没什么好待遇。
第二,李自成仇恨地主。李自成的起义军是农民出身,对地主有着天然的仇视。
进城之后,他们不问人品道德,对明朝官员一律掠夺、拷打,可见其本质。
吴三桂是明朝将领,在李自成的种种做法下,他知道,长远来看,自己与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很难和平相处。
要么,李自成当皇帝,自己的家族在迫害下渐渐消散;要么,奋起反击,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何况,李自成还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在这样的权衡下,吴三桂调转枪头,对付李自成,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吴三桂只有归顺满清一条路吗?历史上是这么写的,但是,一个镇守边关的将领,一点点野心都没有吗?
我想,这是不可能的。
【吴三桂的算盘】调转枪口对准李自成后,吴三桂打开国门,放清军入关。
大家可能不清楚明朝军队的实力,事实上,如果没有吴三桂的帮忙,满清根本不可能夺得明朝的政权。
哪怕满清夺得紫禁城,反清复明的运动也持续了非常久。
简单来说,满清能当皇帝,纯粹是捡了漏子。
那么,捡了什么漏子呢?
吴三桂+李自成,这两人,少了谁都不可以。
先说吴三桂。
吴三桂打开国门后,帮着满清进北京城,整个满清入关后,几乎如入无人之境。
当时,李自成已经建立大顺,入主北京,也就是说,李自成是皇帝。
吴三桂把满清的军队带到北京城,按照正常逻辑,李自成肯定要死守北京城,毕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然而,吴三桂怎么也没想到,李自成怂得直接弃城而逃。
李自成不打,吴三桂两败俱伤的算盘,就此失败,满清入主中原成了必然,吴三桂也自然不能趁乱当皇帝。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人怂。
【结局】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仓皇逃出北京时,把抢来的女人和辎重全部丢弃。
陈圆圆也在这场战乱中,回到了吴三桂的怀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吴三桂和李自成决裂时,李自成直接下令,砍杀了他一家老小。当时,陈圆圆已经是刘宗敏的妾室了,因此逃过一劫。
吴三桂失去了所有亲人,只有一个陈圆圆相伴。
此后,他带着陈圆圆四处征战,两人再也没有分离。
而显赫一时的大顺军队,在退败途中,离心离德,起了内讧。
他们一面抵挡清军,一面自相残杀。
顺治二年,刘宗敏在通县九宫山撤退时被俘虏,当场杀害,年仅38岁。
刘宗敏的死,虽不是吴三桂亲自动手,却也算他一手促成。
可以说,刘宗敏抢陈圆圆,残害吴三桂父亲的行为,不仅害死了自己,也害死了李自成,害死了大顺王朝。而李自成的怂,则害苦了吴三桂。
如果李自成不怂,和满清军队正面抗击,这天下江山,或许也落不到满清手里。
后来,吴三桂独霸云南,成为平西王,陈圆圆入平西王府。
据说,在吴三桂的云南后宫,还有上千嫔妃。
根据《天香阁随笔》的记载,陈圆圆年老色衰后被冷落,又与吴三桂正妻不和谐,最终入了佛门,了此残生。
不过,想想吴三桂后来被清朝讨伐的凄惨结局,对于陈圆圆来说,入佛门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在历史的记载中,陈圆圆的一生并无子嗣。
但是在金庸的《鹿鼎记》里,陈圆圆与李自成有一个女儿——阿珂。
陈圆圆,虽没有梁红玉的英姿飒爽,却也以美貌倾倒了一个时代,无形中搅弄了明末清初的时局。
后世对她的描写,也延绵不绝。
可对于她自己而言,角色容颜带来的,更多的是身不由己。
而吴三桂,未必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是找了一个借口,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毕竟,不想当皇帝的将军,不是个好将军。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玄奘法师徒弟为何破戒?
笔者说的应该是协助玄奘法师编著《大唐西域记》的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爱情故事,怎么说呢,你可以说他们是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典范,也可以说他们是有违人伦,苟且而合的奸夫淫妇。很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演绎和诠释了这段爱情,所以我们深深的记住了辩机和高阳公主的名字,当然了,还有一个千年“绿帽王”房遗爱。
题主是问的是辩机为何被腰斩,那么,我们就从辩机和尚说起。
辩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辩机被历朝历代定义为“淫僧”,辩机的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其15岁出家,开始师从著名的高僧学者道岳大师,常驻长安西北金城坊的会昌寺,长期专研佛法,虽然年轻,可谓是佛学界泰斗。公元645年,著名的玄奘法师从天竺归唐后全国选精通佛法之人进行翻译经书和编纂《大唐西域记》,辩机被玄奘选中,遂遵玄奘为师。此时,辩机年仅26岁。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辩机和尚是一个单纯的人,更是一个当世为人所敬仰的高僧。
辩机与高阳的爱情故事这个就不用展开说了,反正就是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已作人妇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爱情的16岁高阳公主因打猎,在野外遇到了英俊且彬彬有礼的辩机和尚,公主一看,这那啥,比我家那闷木头房遗爱可有风情多了,人也帅,也有学问;那辩机呢,估计当了二十年和尚,和歌里唱的一样,发现“这老虎怎么这么可爱”,于是情投意合,好上了,一好就好了八、九年,这期间什么“千年绿帽王”房遗爱在两人偷情时还给他们看门把风这么有技术难度和心里障碍的事情咱就不提了,反正两人爱的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并且得到了女方老公点赞和五星好评。在一堆文青眼里,就是什么“不负如来不负卿”啊,就是“自由爱情的先行者”之类的。
辩机被腰斩这个乐极生悲真不是说说,就看看我们普通人周围的出轨的事吧,真还没有很多年不被旁人发现的。649年,这事就被揭穿了,一个小偷偷了辩机住处的玉枕,被官府抓住了,这个玉枕头是高阳送给辩机的礼物,那是皇家的东西啊,官方一追查,就查到了辩机,辩机开始不认账,但毕竟佛学大师他终究不是刑讯大师啊,所以事情败露了。这下,一代“天可汗”李二陛下雷霆震怒,这可是妥妥的皇家丑闻,牵涉到自己的亲女儿不说,这房遗爱还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宰相“房相”之子啊,就这么被绿了?还TM是深绿。这下辩机就可悲了,再怎么精通佛法再怎么普度众生都不管用了,在现实的君王面前,他就是个小人物,纵然和高阳是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他也只能成为皇权的出气筒,于是以“淫僧”为由,被腰斩于市。
高阳的结局不得不说,唐朝的公主开车费油是有依据的,这高阳公主就是先行者,辩机被斩后,高阳估计是气的七窍生烟,干脆自暴自弃,开始公开的享用男宠,放纵自己。而且,他对辩机确实是真爱,后来甚至进行了造反,当然,不出意外的失败了,一条白绫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追随她的爱情去了。
钢铁直男是的,如果说高阳和辩机的故事里还有我们应该记得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是“千年绿帽王”——钢铁直男房遗爱了,这位仁兄真的可以,也不知道他对高阳是否也是真爱,反正是老婆偷人我帮忙看门,老婆造反我也跟随,最后陪伴高阳造反,自己也一命呜呼。
葵花宝典是谁写的?
《葵花宝典》最初是一部“修仙功法”秘籍,是由逍遥派第六代传人宝花与心葵两人所著,后偶然遗失世俗被一宦官太监叶修所得,因自身天残地缺而修改宝典中大部分修炼要诀,凭借极高的天赋得到了一部适合他自己的功法秘籍。
这《葵花宝典》的来历到有些不凡,其中有不少值得品味细究的地方,东方不败凭借一部残破的宝典就能够力压任我行与令狐冲成为“笑傲江湖”的翘楚,这就足以证明这部秘籍的优秀之处,如果当初东方不败能够在红叶禅师哪里得到完整的宝典,那么她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这《葵花宝典》到底有何来历呢?
说起这“葵花宝典”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斗酒神僧”,在南宋时,也就是“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以微弱的优势胜过其他四人成为了五绝翘楚,而王重阳也因此得到了“九阴真经”,让武林避免了大规模的争端。
但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是,王重阳在得到九阴真经之后为了防止经书落入欧阳锋手里,特地在第二年去了大理天龙寺寻找一灯大师交换一阳指,想要以一阳指来克制欧阳锋的蛤蟆功,在王重阳路过嵩山少林寺附近时偶遇一神秘僧人。
这神秘僧人自称一生“为儒、为僧、为道”,行事颇为怪异,王重阳本来不想搭理此人,但他却在此人身上感受到了浓烈的内力波动,心中惊骇之下倒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僧人一上来就要与他斗酒,说是赢了想却他身上的九阴真经一观,这下子王重阳心中更不淡定了。
但碍于此人内力武功都神秘诡异,王重阳也只得硬着头皮按照僧人的要求来办了,无奈的是,此番斗酒王重阳输掉了,只能交出经书,毕竟就算不交他也不可能打得过此僧人,然而让王重阳惊奇的是此僧人在观看九阴真经之后虽然大为赞叹,但最后却摇头说秘籍却有残缺,一味的只注重以阴胜阳,以柔胜刚却不是完美之道,如果其中在融入一些阳刚之法,以求到达阴阳互济那就完美了。
王重阳听到此处也觉得颇有道理,毕竟以他的天赋自然也参悟了一些九阴真经,他能够创造先天功就证明了这一点,心里对神秘僧人更加钦佩了,神秘僧人在观看结束之后就归还了此九阴真经,并告诫王重阳修炼时注重其中要法,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盲目修炼。
王重阳在神秘僧人离开之后去了大理得到了一阳指,并通过一阳指重创欧阳锋,而这九阴真经则转交给师弟周伯通,并没有流传给全真七子,王重阳去世时还不忘告诫周伯通千万不能修炼,全书分上下两册封存起来(后来周伯通修炼的九阴真经完全就是意外)。
这斗酒神僧到底是谁呢?根据“为僧、为道、为儒”这个线索我们可以推断就是虚竹,虚竹一生做了僧人、又继承了逍遥派与灵鹫宫道法,之后又成为了西夏驸马,这又转而为儒,虚竹又继承了逍遥派三老的内力总和,到了“射雕英雄传”不过一百二十岁左右,按照天山童姥九十六岁还活蹦乱跳的情况来说,虚竹活到一百二十岁是完全有可能的。
虚竹根据九阴真经创造了九阳真经,这九阳真经被虚竹记录在少林寺藏经阁中的《楞加经》中,直到此经书被张三丰师傅觉远偶然发现。
顺带提一下,这“楞加经”一直都是虚竹熟记于心,并遵循师叔教诲每日诵读的经书,虚竹参悟九阴真经时顺带记录在楞加经中也很正常。
虚竹在少林寺记录九阳真经之后回到了天山缥缈峰,根据心中所想所悟又把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记录在灵鹫宫的密室里面,作为逍遥派的传人,记录武功在密室一直都是逍遥派的传统。
心葵子与宝花虚竹过世之后,这逍遥派落入了一个叫心葵子的人手里,此人也是虚竹弟子晚年收下的传人,颇得逍遥派真传,在众多弟子中传承了逍遥派掌门之位。
这心葵子与师祖无崖子一样,也是人间难得的高颜值,高颜值除了虚竹之外一直都是逍遥派的传统,无崖子时期天山童姥与李秋水为了他而相互争夺,到了心葵子这里也走了与师祖一样的道路,心葵子有两个师妹分别叫宝花与紫雪,这两人也与李秋水和童姥一样,为了争夺心葵子而明争暗斗,最终宝花稍胜一筹,得到了心葵子。
两人结为道侣之后无意中发现了师祖虚竹留下的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可虚竹为了防止后人胡乱修炼,特地把这两部经书修改成为了梵文,心葵子与宝花不懂这梵文经书,只得先去学习梵文在来参悟,并且两人各参悟一套经书,心葵子参悟九阳真经,而宝花参悟九阴真经。
两人在参悟时出现一些理解错误,之后又强行把这些理解与逍遥派的基础功法相互联系,两人的资质虽然不错,但终究还是差了一些火候,这两部经书都没有完全参悟透测,其中大部分梵文没办法翻译限制了参悟进展。
就在两人准备放弃时他(她)们突然发现各自参悟的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两人都修炼这变化而来的秘籍,都能够对对方产生牵制作用,宝花为了防止心葵子移情别恋,特别修改了两人参悟的功法成果,而心葵子为了表示自己对宝花的情谊,毫不犹豫地修炼了这修改之后的功法。
这根据“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创造而来的秘籍取两人名字命名为《葵花宝典》。
这“葵花宝典”分为“乾坤两部”,男子修炼乾部功法,女子修炼坤部功法,是一部道法,其中注重以“练气”为主,以丹药修炼为辅,这葵花宝典原版妥妥的是一部修仙功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且看“葵花宝典”修炼法决!
这葵花宝典第一层修炼需要练气,这是修仙的第一步,吸纳天地灵气洗经伐髓,在日出东方时带来的第一丝紫气是最适合修炼的,此时应当气定神闲、闭目养神,天地灵气自天地之间进入丹田,之后灵气经过全身奇经八脉运行九九八十一大周天,如此修炼百余日可耳聪目明,精气焕发,葵花宝典第一层小有成就。
之后的葵花宝典第二层就需要两人辅助修炼,男子主要练气,女子主要修炼气血,如果修炼有成,灵气化为真气那就是源源不绝,此方法参考了九阳真经不断吸取制造内力的功效。
葵花宝典分为两部,自然也分为两种修炼方法,首先就是练气还虚,其次还需要修炼以气御剑,(东方不败以内力附着在飞针上就是如此,只不过与御剑来说太小儿科了,甚至入门级都达不到,这也是她修炼的葵花宝典不全面的原因)。
在练气还虚时需以丹药为引进行修炼,以求增加练气的速度与纯度,这个在“葵花宝典”残缺版也有所记载,只不过丹药不全、炼制方法太高艰难,到了最后反而成为了鸡肋方法,没有以丹药为引辅助修炼,这速度就下降了许多了。
葵花宝典的遗失与修改心葵子与宝花修炼葵花宝典至大成境界,成功突破先天大圆满期进入练气还虚境界,如果继续修炼下去达到练虚还神也并不是不可能,但到了练气还虚之境的心葵子与宝花已经破碎虚空,去了另外一个更高的位面。
心葵子与宝花破碎虚空之后这“葵花宝典”遗留了下来,偶然间被宦官叶修所得,叶修得到这葵花宝典之后仔细参悟了多年,在完全参悟之后心中大为悔恨,这天赐机缘给自己修仙得道的机会,可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了太监,这宝典中所要求的修炼方法自己完全不符合啊!
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叶修也是大毅力之人,这葵花宝典修炼的成果太过吸引人,他也不甘心就此放弃,在考虑再三之后,叶修根据这葵花宝典修改了其中一些必要的条件与要求,既然葵花宝典需要“阴阳互济”,那自己也可以达到其中的平衡条件,以一人修炼两种功法,并不是只有分开修炼才能成功。
这你还别说,叶修还真的修改了新版的葵花宝典,一部专门为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修仙秘籍,只是这修改之后的葵花宝典始终存在缺陷,叶修自己本来就不符合天地道法,这修改之后的秘籍自然也成为了魔功,最终叶修也没有成功破碎虚空,功亏一篑渡劫失败。
不过这“葵花宝典”倒是流传下来,辗转反侧之后落入红叶禅师手里,红叶禅师深知这魔功的坏处,自己也不会去修炼,准备就这样尘封下去,只不过后来被华山的蔡子峰与岳肃两人偷偷摸摸记下其中要诀,回到华山之后两人记录下葵花宝典的要诀,因意见不统一造就了华山剑宗与气宗之争。
而红叶禅师在得知葵花宝典流露出去之后一狠心就把叶修所著给毁掉了,担心这魔功又会在江湖上引起风波,可红叶禅师没想到的是这残本葵花宝典也异常的厉害,不仅早就了一个东方不败,还早就了另外一部“辟邪剑谱”。
华山之争导致残本葵花宝典落入任我行手里,可现在的任我行手里有吸星大法,在任我行看来这吸星大法远远比葵花宝典优秀得多,然这葵花宝典缺陷不少,就单单是开篇的“挥刀自宫”就可以劝退一部分人了,但任我行没想到的是这葵花宝典他故意交给东方不败,没想到他却修炼了,依靠这残本葵花宝典东方不败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其实这“新版葵花宝典”本来就是宦官叶修给自己准备的秘籍,他也没想到后人会去修炼,叶修是自己修炼不了原版而特意修改成为挥刀自宫,如果其他人知道真正的《葵花宝典》其实不仅不需要挥刀自宫,甚至还是一部修仙秘籍的话,不知道是如何感想。
结语:葵花宝典秘籍内容主要是以练气为主,在“笑傲江湖”早期连载版明确记载为江湖中一对夫妻所著,并不需要什么条件,后来新修版则变成了一个前朝的宦官所修改,根据对“笑傲江湖”的年代推测,此前朝的说法大概是南宋到明朝之间,笑傲江湖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朝代,但文中透露的朝代几乎是明朝无疑。
几经周折之后,这葵花宝典早已不是当初的“葵花宝典”了,如果说前朝宦官修炼的是第二版,那么东方不败修炼的其实是第三版,删删改改之下已经残缺太多了,甚至还有一个让人难以抉择的开篇目录。
图:均来自网络
喝了二十几年白酒?
我哥18岁参军后,染上了酒瘾,有人会问,当兵了怎么会染上酒瘾呢,部队不是有纪律的吗?其实话说回来,是父母害了他,当时父母为了哥哥能不吃苦,父亲依靠从前在部队当兵时的战友关系,将哥哥调到了军区干休所,在干休所里,因为哥哥为人豪爽,讲义气,除了和同事们关系好,时不时地聚一下,喝一点酒之外,最主要还是那些老干部关系也好,老干部们的子女大都不在身边,有事叫我哥时,他总是不推辞,脏事累事总是帮着干,老干部们有事无事也喜欢喝点酒,一个人喝总是无聊,看我哥有时做事辛苦了,就炒上两个菜,把我哥叫到一起喝,还有就是我哥酒品好,酒量大,斤把无事,就是喝得再多,不吵不闹,直接回宿舍睡觉,第二天也绝不会跟谁提起在那个那里喝酒了,就这样,在干休所里我哥算是出了名了,老干部们有事无事或者来个朋友,总叫我哥去喝酒,我哥也是来者不拒,喝了东家喝西家,只要不值班就是在酒桌上,有一天,轮到他值班时,坐在大门的值班室里,感觉浑身不得劲,心里总缺了什么似的,但又不知道缺在那里。他就站起身来,当他起身准备出去走一圈时,看到办公柜上放着的几天前送战友退伍的半瓶送别酒时,我哥两眼放光,终于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了,迫不及待地拿起酒来,猛喝了几口后,之前那种似有若无的感觉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就这样,一轮他值班,他便会拿一瓶酒放在值班室内,待查岗结束后,他便会喝上几口。直到有一天,他一身酒气地趴在值班室呼呼大睡时,被巡查的军区副首长抓个正着,原本是开除回家的,幸亏老干部们的说情,他被调到了一线野战部队去了,在那儿,还是因为偷喝酒,被提前退伍了。
回家后,他最怕的父亲在他退伍前一年,因为脑溢血去世了,再也没人可以管得住他了,他是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后来,他和他初中的女同学结了婚,生了孩子后,家里人劝他不要再喝酒,可他也不听,还动手打嫂子和母亲,为这事,我也和他打过架,家里人没办法,只好让他继续喝酒,却没想,情况并没变好,他整天不做事,没钱喝酒就向嫂子和母亲要,不给还是动手打人,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没办法,没酒喝就想动手。
因为动手的事,派出所也来过,居委会也来过,他每天出去被其他人指指点点,让他很是难受,04年的时候,他决定出去打工,去上海,家里原本不同意,怕他在外喝酒误事,惹事生非,走上歧途,但又怕他在家要钱喝酒,动手打人,两难之下,将他托付给几个在上海务工的他的战友,帮忙照看。自从他去了上海后,家里也清静了不少,刚开始时,他也每月寄些钱回家,后来也就没有了,但家里人也不在乎这些,只要他好便行,每年他除了过年回一次家,基本上是不回家的,回家酒也没少喝。
到了他四十岁那年,他自己突然回到了家,说要戒酒,我们听了后,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这是他有了酒瘾后整整二十年里,第一次自己提出戒酒的要求,担心的是怕他复蹈前辙,但谁也想过是他的身体出了问题。
为了更好帮助他戒酒,我们让他先去医院做个肝功能,第二天他便去了医院,回来后说,一切正常。只是脸色比去之前要难看许多,母亲问他怎么搞的,他搪塞道是因为抽血的原因,大家也没在意,家里都在为他戒酒准备着,买了许多零食,放在他房间里,嫂子还特地去借了DVD机,租了连续剧光盘回来,然后又把房间里哥哥留下的酒瓶全部整理掉,包括像酒瓶的醋瓶、酱油瓶都换掉,怕的是他见物想酒。戒酒的前一天晚上,哥哥整整喝了一瓶酒,就上床呼呼大睡了,母亲为了防止他第二天违背戒酒要求,让我陪着哥哥。
第二天一早,他起床后习惯地在床边摸了一下,以前那个位置总摆着酒,他会拿起酒喝上两口再起床,如今那个位置上空空如也,他像呆子一样坐在床边,两眼傻傻地望着地上,扶着床边的双手仿佛撑不起他瘦弱的身体一般不断地抖动,我叫了他一句,他转头望向我,我至今也忘不了他的表情,眼神空洞无神,布满了血丝,嘴角微向左上斜着,粘稠的口水从嘴角滑下,挂在胸前,脸色苍白,脸颊在不受控制的一丝一丝地向上抽动着,仿佛是有一双大手在他的头顶提拉着,似乎是要将他的灵魂从他的身体中抽出撕毁。我有些害怕地又叫上了一句,他对我不理不睬,机械地转过身去,伸手抓起摆在床头柜上的一包薯片,用力撕开,抓起里面的薯片大把大把塞进嘴里,仿佛是要把即将失去的空洞灵魂塞满。突然之间他又如同被定住一样,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两腮被薯片塞得鼓鼓的,却又不咀嚼,转眼间,他猛地将口中的薯片向外一吐,站起身来,将手中的薯片狠狠地甩在地上,转身就在房间里不停地翻找着酒,却什么也没找到,他又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去找,母亲的房间还反锁着,他一句话不说一脚就踹开,将还睡在床上的母亲和嫂子还有孩子,吓得龟缩在床角,哥哥看都没看一眼,一言不发地在母亲的房间里继续翻找着酒,如今在他的眼里亲情、爱情和金钱远没有一瓶酒让他觉得更值得。最终他什么也没找到,他又发了疯似的跑进厨房,瞪着红眼,淌着口水,将厨房里的碗盘瓶罐砸在地上,我冲上前去一把将他紧紧抱住,一把提起来,抱进了房间,将他甩在床上,压在身下,他不停地扭动着,却是毫无力气,就这样过了二三分钟,他才停止扭动,原本苍白的脸颊有了血色,全身上下大汗淋漓,又过几分钟,他才拍拍压在他身上的我,让我下来,说他已经好了。我看了他一眼,确实比刚起床时正常了许多,站在房门口的母亲也让我下来,我便起了身,哥哥缓缓从床上站起身来,望了一眼在厨房里整理地面的嫂子和孩子,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嚎啕大哭起来,母亲也是泪汪汪地不停地抚摸着跪在地上哥哥的头,嘴里喃喃道:“作孽啊,上辈子我欠你什么了,作孽啊!”。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元给了哥哥,哥哥接过钱,立刻起身,披了件衣服,眼睛里满是光芒地出了门,十分钟后提着一箱酒进了家,躲进了房间,打开DVD,抱着酒瓶,嚼着薯片,笑嘻嘻地看着连续剧,他不知道站在客厅里的几个人对他已是心灰意冷。当天嫂子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母亲没有挽留。几天后,哥哥向母亲要了几百元钱,又跑到杭州去打工了,一年以后,在他四十一岁那天,他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也留下,但什么也没有带走。如今8年过去了,侄子也争气考上一所211大学,嫂子没有重新组建家庭,她全心全意地扶持着侄子。母亲每天跟朋友走走路,打打牌,身体也不错。而这一切他却无法看到,原本他应该是幸福的,却败给了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