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7全明星赛,如何评价Dota2?
谢不邀
这次的回答,可能比较乱,因为参杂了不少个人情感。
1.游戏细节
我DOTA2玩了一千五百多个小时,算得上个老油条了。不敢说对DOTA2有多精通,但至少也是每个英雄都玩过好几次了。其实说句老实话,我个人感觉DOTA2作为DOTA1的续作,已经做得非常棒了。画面焕然一新,所有英雄也有了新的模样。细节方面更是做到了极致,光是英雄的台词据说都已经达到数千页。英雄在受伤时,还会有不同的行走姿势,而且故事背景里有关联的英雄,在碰面时也会触发特殊对话,在技能还没冷却好的时候,不断的按键,会使英雄厌烦,他们甚至还会吐槽你.....DOTA2对细节的追求,可以说是所以类似游戏里最好的了,不吹不黑,LOL在这方面真的比不上DOTA2。
2.游戏体验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别人打DOTA2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游戏里都是什么妖魔鬼怪啊,女性角色还可以,男性角色就没一个是人类(直到后面发现了圣骑和船长),各种操作都看不懂。我还记得新手教程是操纵龙骑士,感觉好像龙骑士还挺简单,于是乎打匹配的时候,就选了龙骑。那个时候,哪知道龙骑是拿来打大哥的,一进游戏装备也不会出,优势路劣势路也分不清楚。结果自然是一直死,被喷得狗血淋头。那一段新手时光,差点被喷得怀疑人生。但好在,也有很多老手会教你怎么打。我也开始看一些直播,看一些比赛。情况也在不断好转,于是开始打天梯,一步一步打到了4000分。
其实很多人说,DOTA2的新手体验很糟糕,没错确实很糟糕,新手教程只是教了你最基本的东西,而靠这些东西去面对匹配里的对手,是完全不够的。有些人就在这里就退怯了,抱怨游戏体验差,抱怨欺负新手;而另一些人,则开始在受虐中成长。最后,也能做到在五个人的团队里,能够独当一面。我想这就是DOTA的魅力吧。
3.游戏定位
DOTA追求的向来不是普世大众化,它所追求的从始至终都是竞技性。DOTA1是如此,DOTA2亦是如此。与LOL的定位不同,DOTA2并没有太多的娱乐元素,无论是从热度还是玩家数量来说,DOTA2都是远远比不上LOL的。因为它所针对的,始终都是那一群硬核玩家,那一群愿意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来进行一场比赛的家伙。如果是LOL是大众所需,那DOTA2就是私人订制。不适合所有人,只适合一部分人。DOTA2的比赛并不算多,但观众从来不会少。舞台上闪耀着的那个不朽盾,是每个DOTAer的追求。
4.关于梦想
DOTA里的追梦故事实在太多,EE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抛下一切进入职业圈;OB战队忆苦思甜里那些捡烟头、睡公园的日子;Buring在TI上那个让人心酸的背影;ti7,lfy在输掉比赛后,小书童坐在场馆外楼梯上抽泣的身影.....DOTA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游戏,他更是一群人的梦想,一代人的青春。如今,多少当年叱咤风云的选手已悄然退役,当我看到全明星赛上DENDI的出场时,不由感到一阵心酸。他们老了,我们也在慢慢变老,一切都在悄然逝去。如今我已经没有时间再打DOTA,但我仍然会抽出时间去看看比赛,哪怕我已经落后了好几个版本,甚至不知道夜魔能飞了,但我仍然会耐着性子看下去。因为,这就是我曾经的梦想,曾经的青春。
越说越乱,可能有些文不对题,大家要是觉得扯淡就当是我说梦话吧。
我是蛇皮鲁,一个普普通通的DOTAer。
TI历史上有哪些趣事?
Ti7赛前采访Rtz,Rtz吐槽现在队友只给他玩两个英雄(剧毒和德鲁伊)而他表示他非常不喜欢玩剧毒(Maybe也特别讨厌玩剧毒)并且打算在比赛中用态度表明这件事。结果在对阵液体时他果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面对Mindconrol的先知,他疯狂随意插蛇棒给先知A掉送钱,之后Cr1lt确实不给他玩剧毒了,改无限选死灵龙了。
Ti7更新了聊天轮盘后各队之间都喜欢玩梗。最贴合实际的梗是IGV和帝国128分钟超级膀胱局,两边队员疯狂发车长老名言:“玩不了啦”。
钱四爷的谜团误以为对面在打盾,盲跳进去凋零接大一套骚操作,结果里面空无一人,钱四爷立刻为自己喝彩:“漂亮!”
B组揭幕战,Lfy选了一个巫妖Aa双辅助配虚空的团战美如画阵容,由于阿福没拿到节奏英雄,Lfy反而打的异常吃力,虽然凭借实力最终还是碾压了Xctn,只是没有一次打出预想中的完美团。直到最后阶段,Xctn一次垂死挣扎的进攻Lfy上路高地,结果被Monet开大罩一群,Aa大接Lich大,笋干爆炸!
“ Ай-ай-ай-ай-ай, чтосейчаспроизошло!”
“They are all dead!”
…
Xctn为己方被漂亮的团灭疯狂喝彩,Lfy一脸懵逼。
SuMail中单对阵Maybe,过一阵就发个聊天轮盘:有没有好心人给中路插个眼?解说们吐槽,Eg小组赛是在打路人么?
Ti6
我忘记是不是Ti了,反正是Wings,冲进对手泉水一阵虐泉,官方采访问你们为啥要这么做,Wings严肃脸:“他们没打GG,我们以为他们要买活反打.”(实际上Wings就是想虐个泉。)
EG破三路翻盘Ehome后志得意满,在官方推特上下战书:“Wings,You're Next!”
一天后,Wings胜者组决赛暴打EG,推特回:“next What?”
败者组第一轮开始前G胖发表深情演讲,说我们也许第一天就要送走一些Ti上的传奇,比如小8(Ti4冠军,一冠两季),比如Puppey(Ti1冠军,一冠两亚)然后Rtz这个逗比候场的时候吐槽传奇没提到他,他很不高兴。然后秘密对Lgd,他遇到气不顺的Maybe,对线阶段10分钟被Maybe剑圣单杀了四次…
Ti5
Ob特别喜欢播Cdec的比赛,黄翔激动的说:“兄弟们可能不知道,预选赛的时候其他队都嫌弃我们菜,不想和我们打训练赛。只有Cdec好吧,特别喜欢和我们训练,所以才能一路走到现在(决赛)”
后来有好事之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了Ob和Cdec训练赛的实况:Cdec每次15分钟杀穿三路,非常适合正式训练后放松娱乐。
Ti5最有趣也是最感动的还是全明星赛,那一届的赛制是十名票选选手,再在观众席上挑十个最跳的观众打10V10。
船胖先是选人的时候选了个华裔说出著名的:Cn Dota Best Dota。接着全场镜头多次给到一个全副武装Cos屠夫的兄弟,于是主持人善解人意的指定了这位看上去就很辛苦的哥们。
结果摘下头套的那一幕全场掌声雷动,原来是Dendi这哥们扮成屠夫混在观众席里,虽然这届全明星票选没Dendi(预选赛才出现候选名单来不及做他)虽然Navi已经被淘汰,但是看着汗水淋漓的Dendi,只有最热爱Dota的他,永远配得上这个传奇场地。
那么让他从2号位转成1号位怎么样呢?
还记得noone在去年dac全明星公屏打的sccc mid=gg吗,他看的确实很准,nb之后没一点成绩,军哥哥有经济是能carry全场,带队走向胜利的,打c真的不错。同样也记得前两年苏美尔公屏的 good qop,是让苏美尔认可的男人啊
当年sccc巅峰版本,是中路兵线长,双酱油常来帮他游走建立优势。后来改了,酱油不来帮了,就没见他中路优势过几次,被称为对线梦想,把把都是刷刷刷补发育,有经济能carry,这种风格转C或许有出路,个人感觉他一直都是打c比中单合适,去年好像还和moogy换过位,那时候还行,不过换位之后他俩都只能选那几个英雄,很僵硬。
但不是人人都能像ana那样对线不行转c的,ana是因为年轻,反应快,切入好,sccc已经25左右了,风格定型,操作和反应能力下降太多,转1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日,军体拳没能打进Ti9,可能也没心情打天梯吧,基本白给。
而且还有一场比赛直接丢了装备。
大家对于军体拳如何评价呢?觉得他转1号位如何?喜欢的朋友们,麻烦点下关注,谢谢!
DOTA2会不会出全新的英雄?
dota2会不会出新英雄,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Dota2这款游戏要想能持续吸引玩家,就势必要出新的英雄。只不过dota2新英雄的开发进度过于缓慢,才让你产生不会出新英雄的错觉。
目前关于新英雄的最新消息,应该就是v社在ti7上公布的两名新英雄,下面是两个新英雄的宣传片截图。
(下面这个从之前透露出来的信息,应该是西尔芙,也就是空气之灵)
一口气出两个英雄,可以说兑现了之前v社给予玩家加快新英雄开发进度的承诺,由于dota2对平衡性的要求很高,每一个新英雄的技能设计、效果与其他英雄或元素的作用关系都需要严格测试(虽然每次还是会有bug存在,毕竟dota2里英雄技能作用机制的种类太多了)。
例如之前的齐天大圣,刚推出的时候,技能相当imba,超强的被动吸血与输出配合上超远的近战攻击距离,近战英雄基本上没法和大圣对线,因此,推出后也是一削再削。相比于dota1,Dota2的开发者一直都对新英雄,保持着很严谨的设计态度。冰蛙在dota1时代设计了太多很imba的新英雄,例如最原始的凤凰和神谕者(老玩家都懂得),因此在dota2发展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也只真正意义上开发了大圣这唯一一个新英雄。
这一次,v社宣布同时更新两个新英雄。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与其测试很久才推出一个很少bug的英雄,还不如先做出来,之后再不断根据玩家的反馈去修复,毕竟dota玩家还是非常热爱这款游戏的。
LOL和DOTA的奖金差距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A是由Valve开发的游戏。Valve公司选择了一种分散化管理、以邀请赛为基本模式的竞技形式。Valve会主办其中一些最大的邀请赛,包括国际邀请赛(The International)。但是,大多数的比赛还会由外部组织举办如ESL和WESG。所以这么说来,DOTA是没有常规赛季的。而这,正与拳头的英雄联盟比赛模式完全相反。
自2013年起,英雄联盟的赛区联赛就成了这个游戏的主要比赛,如北美和欧洲的LCS。NA/EU LCS是采用循环赛模式的常规赛季联赛。在韩国、中国和其他赛区,也运营着相同模式的联赛。拳头这种集中化的模式创造了利润
不同的比赛结构让两个游戏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状况,在2016年,一共举办了20个DOTA邀请赛,合起来的奖金池超过了3000万美元。但是超过2900万美元集中到了DOTA的四大赛事,包括2000多万美元奖金的国际邀请赛(The International)。这意味着拥有所有DOTA奖金66%的高水平比赛来自于两个星期的国际邀请赛。
这个模式对于DOTA2选手来说,是有机会赚到钱的。在国际邀请赛上,如果你有强劲的表现,你就能一夜之间暴富。但同时,这又是极具风险的。去年的冠军将900万美元的奖金带回了家,占了总奖金池的44%。前四名的队伍一共分走了70%的奖金。这就是说,如果没有打到四强,你几乎拿不到任何东西。
去年三支最强的队伍:Team Liquid、OG和NB,在主流赛事中努力拼搏,最后一共带回家了1100万美元,或者说,每名选手拿到了7.6万美元(还未扣除战队和教练的部分)。DOTA的赛制能给选手带来光辉荣耀,但却没法提供足够的保障。而这也正是拳头在努力避免的。
的确,英雄联盟选手并不会从联赛中获得大量的奖金,但是他们却有薪资的保障。根据ESPN所做的调查,北美联赛选手的平均年薪是10.5万美元,在欧洲,平均年薪是8万美元。这还不包括选手直播和其他机会所赚的钱。
从前,选手在联赛中的薪资大部分由赞助商提供,再加上小部分的比赛奖金,以及拳头的补贴。根据Super Data Research 的估算,2015年的时候,选手81%的收入来自赞助者。赞助资金的多少是由队伍在地区联赛中的成功程度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一些顶级队伍来说,联赛要比一些大的国际大赛更为重要的原因。
据英雄联盟的先锋人物、TSM战队老板Andy Dinh所言,一个英雄联盟联赛的“席位要比赢得世界赛冠军要值钱得多。”
下一步,拳头公司宣布将会在中国和北美进行联盟商业化改革。在这两个联赛里,他们会队伍和选手分享利润,包括赞助商、比赛转播权、甚至是游戏中的销售所获得的盈利。总共的收入会有多少,目前还不知道,但拳头在北美已经从潜在的商业化伙伴身上获得了巨额的好处,这其中还不包括提前支付的1000万美元资格买入费。
总的来说,英雄联盟为选手提供了一个稳固得多的竞技环境(特别是最近)。他们更像是全职员工。而且,这不仅仅发生在最顶级的LCS层面——拳头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创造一个赛制,来支持未来的年轻选手们,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LCS中。
通过这些方法,英雄联盟的运作与传统体育更为接近。DOTA2的选手更像是自由职业者,拥有着非常大的灵活度,也有机会在国际邀请赛上获得巨额收入。这种方式的话,DOTA的收入更加依赖选手的表现——赢了才会有钱拿。
不过,DOTA世界的改变即将来临。明年,奖金池100万美金的主要赛事,从2个增加到了11个。不仅仅总的奖金池会有极大的增长,奖金的分散也会给选手和队伍提供更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能继续保留赢家通吃的局面。
因此,我们至少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英雄联盟和DOTA2的选手赚的钱都还挺多的。而随着电竞的持续发展,他们只会越来越富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