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魔者坐骑,有哪几位好汉是被宋江害得无家可归逼上梁山的?
被宋江“逼上梁山”的好汉,大致有扈三娘、朱仝、卢俊义、燕青,以及诸多朝廷将领。这些人之中,秦明、扈三娘、卢俊义实可谓家破人亡,其他好汉也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这是文本故事所讲的宋江害人上梁山,手段高明,用心险恶,为壮大梁山而逼良为盗。但是,这样读《水浒传》则又是断章取义,不得要领。从施耐庵的整个文本来看,所有的梁山好汉应当都是宋江所“害”,都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
梁山一百单八将,包括宋江自己都是被宋江“害”的,宋江就是梁山上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大恶了。但是,梁山好汉谁也不找宋江报仇,宋江也从来就没有上吊抹脖子的想法。宋江做了寨主,梁山好汉反倒是“众皆大喜,拱听约束”。这是为什么呢?
宋江“呼群保义,把寨为头”梁山好汉大聚义时,宋江设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祭奠天地,追悼亡灵。忽然,天降石碣,排定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座次。当圣手书生萧让按照何玄通的翻译,抄录毕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名单,梁山好汉俱惊讶不已,纷纷表示:“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什么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简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山好汉的聚义、排名是上天决定的,是天道循环的定数。如此说来,施耐庵是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呢?
其实不然。所谓“天地之意”原本说的是施耐庵为《水浒传》架构,决定梁山好汉座次的石碣,是张天师所为。这块石碣上的天罡地煞,原本就是道家的传说,早在梁山大聚义时就已经是“定数”了。从施耐庵所讲的张天师虚靖先生往上推,则是此前八九代张天师大唐洞玄国师立下了这块石碣。以我的理解,道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定数”,应当成熟于洞玄国师这个时期,大约是第二十代张天师张谌所处的时代。
而在洞玄国师之前,三十六天罡则是皇帝战胜蚩尤后,所命名的天下三十六城,比如天魁城、天罡城、天机城、天闲城……等等。关于天罡地煞的解读,本人的专栏中讲得更加的详细,张天师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水浒传》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讲得十分的周祥。此处不再赘述。
这就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那么,为何施耐庵要把“妖魔”指向大唐洞玄国师,也就是第二十代张天师呢?除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有可能在这个时期成型外,还有一层更深的隐喻,那就是抨击宋徽宗时期的宗教政策,揭露宋徽宗“革佛”的隐蔽性,指明其危害不在“三武一宗”之下。因为,张谌正是唐武宗时期的张天师。
于是,道家放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替天行道”。
容与堂本《水浒传》在梁山大聚义之后,有一首赞诗,照应全书开头,点明梁山大聚义的由来和“意义”。其中,特别提到“唯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水浒传》梁山大聚义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宋江被指定为聚集“妖魔”,召唤天罡地煞聚义于水泊。因而,宋江上应“天魁星”,肩负了呼群保义,召集“妖魔”,然后,“替天行道”的职责。
职责所在,当然就不是“害”人了。凡是名列天罡地煞的好汉,都得在宋江的召唤下,按照施耐庵所设定的“天地之意,物理数定”到梁山聚义,无论是逼上梁山,还是主动入伙。
朝廷将领是不是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个上梁山的朝廷军官是花荣,而在这拨上梁山的好汉中,还有秦明、黄信两员将官。这三个人是在晁盖时期,经由宋江推荐上山落草的。花荣虽然比黄信、秦明更为主动的上梁山,但若不是宋江来到清风寨,小李广依旧还会做他的副知寨。也可以说,宋江间接的害了花荣。
但是,花荣总也难逃“天地之意,物理数定”,宋江来不来清风寨,他都会出现在最终的大名单中。其中,也包括秦明、黄信。
那么,花荣他们如何上梁山呢?总不能直接的讲他就是天英星、他就是天猛星,或者他就是地煞星,是必定要上梁山的吧,或者说,梁山上早就有个宋江放出江湖令,告诉花荣:你这厮上应天英星,前来入伙吧,不入伙就得“罪下酆都”。
我这样讲,绝非抬杠,《水浒传》的蓝本故事《大宋宣和遗事》就是这么写的。书中说,宋江杀了阎婆惜,逃进了九天玄女庙,在香案上得到了一卷天书,天书上有三十六人名单。而且,还指定了宋江是天罡院的魁首,负责召集三十六人聚义。于是,宋江按照天书所示,上梁山按图索骥,聚齐了三十六人。比如,鲁智深入伙,《大宋宣和遗事》只有一句话:“那时僧人鲁智深反叛,也来投奔宋江”。
假如这样写,你还会读《水浒传》吗?
因而,施耐庵必须讲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配角们都是“妖魔”。所以,施耐庵首先讲的是“妖魔”的故事。比如,秦明上清风山落草,这件事就很“妖魔”。宋江先设计让花荣与清风山强人活捉了秦明,为了逼迫秦明入伙,便装扮成秦明,放火烧了青州城外的民居,杀死了无辜百姓。把青州城外变成了瓦砾场,慕容知府认定秦明做了强盗,便斩杀了秦统制的妻子。
秦明无奈夜走瓦砾场,即便如此,霹雳火还是不愿意落草为寇。于是,宋江做主,把花荣的妹子嫁给秦明做填房。
无论宋江、花荣、秦明,都是妖魔,他们这样搞事情,正常的读者是绝对不能理解的。人魔殊途,妖魔所为,岂是“正道”?
正因为如此,后来的呼延灼、索超等朝廷将官入伙,书中都要提一句:“宋江义气深重,本是天罡星之数,自然凑合”。关胜更是以“君知我报君,友知我报友”这样的人生信条,投降了宋江,尽管他也感叹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朝廷将领的投降,同样是《水浒传》主题的设定,宋江作为梁山妖魔聚义的总召集人,当然是义气深重,当然是领衔天罡地煞的魁首,一百单八将望风而来,无论是怎样的途经,都不是逼迫或者陷害。《水浒传》中知关胜者,必定是宋江,大刀关胜原本就上应“天勇星”。
梁山好汉被“害”的故事隐藏着《水浒传》主题除了以天罡地煞聚义讲述梁山好汉入伙的不同故事外,施耐庵同时也通过梁山好汉不同的经历,描述当时的社会现状,解读梁山好汉聚义造反是因为朝政腐败,宋徽宗失道。并通过天下大乱,不再太平,以及外寇入侵等历史背景,揭示《水浒传》“替天行道”的主题。
这里,只以两个人物为例,说一说施耐庵为何要如此设计梁山好汉被逼、被害入伙梁山做贼。头一个要讲的是镇三山黄信。这个人物是比较早暗中被点到的梁山好汉,故事见于“洪太尉误走妖魔”。
却说洪太尉来到了伏魔之殿,这座大殿与别的殿宇不一样,显得十分特别,都是朱红的殿墙,尤其是对大门的描写,施耐庵显得十分细致:
正面两扇朱红隔子,门上使着胳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迭迭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朱红”这个信息已经十分明显,加上洪太尉的“洪”字,那就等于直接点明了这里藏有朱明王朝的隐秘。“朱印”,就是朱红印信,洪信的大名被点了出来。同时,朱印,指的就是朱洪武之印,岂不就是“皇信”。施耐庵要隐写大明历史,因而,镇三山黄信就必须得入伙了。
揭掉了“皇信”封皮,大明王朝的妖魔就“误走”了。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就是“孙立”,“孙立”这一门就在“黄信”手中丧门了,这就是黄信兵器“丧门剑”的隐喻。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导致四年内战,违背了《水浒传》主题“天下太平”的含义,因而,妖魔们便要“替天行道”。
第二个要讲的人物,就是被宋江、吴用害得最惨的卢俊义。现在,很多朋友都说,宋江为了活捉史文恭,便“请”卢俊义上山。如果是稍微读一读卢俊义上梁山的过程,宋江是“请”吗?梁山口上戏耍卢俊义,简直就是驯服。没错,宋江是在驯服“玉麒麟”。
“玉麒麟”原本是天王李成的坐骑,天王的坐骑被描述成“北海玉麒麟”,大约有“鲲鹏展翅”的隐喻,那就是一匹神仙的坐骑了。而史文恭的坐骑是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按照书中的描写,除了毛色外,简直就是赤兔马的孪生兄弟。因而,照夜玉狮子再厉害,也只是一匹凡马。当照夜玉狮子遇到“玉麒麟”时,还能挣扎吗?所以,卢俊义只一朴刀就把史文恭搠下马来。
这段故事讲的就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是《水浒传》的最大的也是终极主题。一百单八个妖魔按照“天地之意,物理之数”完成大聚义,下一步将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使命,杀敌立功,尽忠报国。
因而,施耐庵以各种曲折情节,讲述了梁山好汉入伙的故事,以历史为大背景,以“妖魔”——“还道”——“替天行道”这条主线,始终贯穿《水浒传》的主题。同时,宋江以明确的纲领聚集英雄,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期待着去边上搏杀,建立功名,还天下以“太平”。
所以,梁山大聚义: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认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如此,还能说宋江害了梁山好汉吗?即将成为大英雄的好汉们,谁还会找宋江报仇呢?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
关于五爷是谁,民间有几种说法。
一、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这是最常见的说法。五爷,是佛教传说中的财神,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本相鳌龙,名叫圣衍。
传说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但是这宝石啊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在外播云布雨工作结束之后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宝石被文殊菩萨拿走之后就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文殊菩萨是谁?当然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
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与五爷庙相对的便是古戏台,是专为五龙王唱戏而建。据说,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二、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有这一说法是因为五爷比各寺庙里庄严肃穆的菩萨更亲近群众,所以他也便成了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的产物。信众们但凡有个大事小情,都愿到庙里和五爷说说,因此五爷也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
由于久闻传说的五台山的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专司智慧和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他们便在五爷面前或祈祷孩子学习进步、早日成才或祝愿风调雨顺或希望全家老少身体健康、事事如意等等,他们中间大部分都了解到五爷喜欢看戏,所以往往祈祷的同时,向五爷许愿,如果自己的愿望实现后,就出钱请戏班子来为五爷唱戏,任何人都可免费自由出入观赏。而民间传说如果自己的愿望实现后,不及时向五爷还愿的话,五爷是不会宽恕的。
随着五台山游客的与日俱增,南来北往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海内海外的、僧众俗家的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有的许愿折子戏、有的许愿整台戏。
三、杨五郎 关二爷这些说法也都在民间存在,但其实这些说法流传下来的原因是将五台山的五爷庙与其他地方的寺庙弄混了。
总结:五台山的五爷庙供奉的五爷较为可信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一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讨论。
(参考:搜狗百科)
刘伯钦就不能再送唐僧了?
《西游记》中,唐僧随行三位行脚僧,双脚还没跨出大唐境地,就遇到了大麻烦,两位随从被妖怪吃掉,可怜肉眼凡胎的唐玄奘颤颤巍巍,魂不守神,手足失措,进退两难。这个时候,唐僧遇到了命中的大贵人刘伯钦,杀了阻路虎,救了老和尚。唐僧也是被虎豹狼虫给吓怕了,一心指望刘伯钦能多送送他,甚至苦苦哀求,可是呢,到两界山中间半道上,老刘就说了,他只能送唐僧到这里了。我们说,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天,这个猎户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也太不厚道了吧。
一个人,他的自然属性原本是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这就是道之源,也是佛之本,金蝉子十世修行,西天拜佛求经,乌巢禅师送他的心经其实早就点名了,佛在内心,修的是自我,舍却万万千,返璞归真,才能重归三宝。
刘伯钦止步于此,则是社会属性的表现,人,总会羁绊于尘世各种纠葛之中,这个神奇的东西就叫做“身份”,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其实就是镇山太保老刘的身份的问题,换言之,它的秘密指向,就是,刘伯钦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为什么他只能做到这一步?
乍一看,似乎刘伯钦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两界山脚下两叉山中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猎户,其实不然,本公子秉烛夜读,再三忖度,认定,这个刘伯钦至少具有三重身份,他是个多面体,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举棋不定,左右为难,最终决定留步不送唐长老继续西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一起来抽丝剥茧,揭开刘伯钦的庐山真面目。
第一、两界山前各种神仙大佬的粉墨登场:唐长老,初次见面,多多包涵。唐僧西行出关,到达两界山,就意味着西天取经路的正式开启,一个小小的山包,各路神仙派系就纷纷登台亮相了,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方休,热闹非凡。
(一)虎、熊、牛三怪。
还没出大唐国境,唐长老取经团一行三人就被抓了,白额虎虎大王出手了。
诡异的是,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半路上杀出来熊罴精和牛精两位。虎大王一心要吃唐僧三人,熊罴精和牛精却表现反常,一个说持斋吃素,一个说随便随便,最终的决定是,吃了俩随从,放过了唐僧。
熊罴精,就是后面观音禅院的那个黑熊怪,老牛精就是牛魔王,他们对唐僧肉没什么兴趣,这也是后来他们俩能够活久见,被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收到灵山的原因所在,跟西方有缘,缘分啊大兄弟。
虎大王就是黄风怪的手下虎先锋,他倒是一心撺掇着要吃唐僧头,比黄风怪都上瘾,此时此刻,奈何,实力不济,面对黑熊精和牛魔王,他只有吃瘪的份,被秒杀的货色,没实力,也就丧失了发言权。
(二)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用手一佛,就坲断了唐僧身上的绳索,吹口仙气,就救活了唐长老,可见这太白金星也是深藏不漏的高人。
太白金星送了唐僧一句话:“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抱怨经。”这是太白金星给唐僧打气,鼓气,给他一针强心剂,不要丧失了西去取经的勇气。
这个时候,我们揣摩,太白金星实际也是多重身份:他是玉帝凌霄宝殿的宣旨官,他还是道祖太上老君的弟子,给取经人打气,应该是道祖的意思。
(三)镇山太保刘伯钦。
唐僧半信半疑,强抖精神,继续西行。双虎扑面,险象环生,唐长老被唬得魂不附体,连以身饲虎的心都有了。这个时候,分秒不差,刘伯钦掐着时间点赶到,左右开弓,射杀两虎,救了唐僧。
这是天意,更是人事安排。种种迹象表明,刘伯钦就是主动赶来救取经人的。
具体怎么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刘伯钦何许人也?他跟唐长老究竟有什么瓜葛?刘伯钦体格健硕,力格猛兽,是个猎户好手;他又叫做镇山太保,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狼虫虎豹见了他都得主动绕着走,怕得很;他有个大庄园,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东西两洲的地界上拥有一个三进三出的豪宅,进门是中宅,家堂,饭餐休息的地方,后面是凉亭,再后面是花果园。养了很多麋鹿和黄獐。这还不算,他家里有很多庄客,出来三四个帮忙拖老虎的"都是怪形恶相之类“,也就是说,刘伯钦这个大猎户,大庄园主,用的都是”精怪“。这就很有意思了,说明这个人不一般,不是普通的猎户怎么简单。他究竟是谁呢?有几个身份?
(一)刘伯钦原本是五行山的新晋大员——玉帝敕封的山神。
五行山是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神掌镇压到地界,如来佛祖的五根手指头所化的一座大山,是妥妥的一个新山头。
有山必有山神,玉帝赶紧指派了一个人去看守,这个人就是刘伯钦。
你想啊,连瑶池王母的蟠桃园都有山神土地看管,天庭都有山神土地,五行山怎么能没有呢!就是西天灵山,估计也有山神土地,这并不奇怪,单单从西游世界神仙观看,神佛两道其实是互有渗透,互有交叉管辖的。观音菩萨去东土大唐打前哨,住的就是长安城里的城隍庙,直接把庙主给赶走,临时征用了。托塔天王李靖一家就更明显了,佛道两界都有人,四大天王也是双重属性,天庭驻守南天门,灵山也有四大天王。
(二)刘伯钦又是刘洪。
身兼数职也不奇怪,魏征既是唐王李世民的忠臣,可以劝谏帝王的股肱,又是天庭玉帝敕封的人曹官,可以梦斩泾河龙王。袁守城是长安城的一个知名术士,也是李唐钦天监袁天罡的叔叔,还被观音菩萨临时调用,算死了泾河龙王,吓怕了唐王。
山神刘伯钦就跟袁守城有点类似,他被观音菩萨暗中指点,做了水贼刘洪,使得十世转生的金蝉子与原生世俗家庭彻底“断舍离”,出生即为佛子,被送往洪福寺剃度出家。
从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角度看,这也是唐僧的定数,九九八十一难,前四难即是“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抱怨”。
刘洪被陈家和唐王清算,肢解抛江,这是当时唐僧和唐王的态度。
从天庭玉帝的角度看,刘伯钦这个山神的所作所为,就有点离谱了,擅离职守,去做与本职无关的事情,而且还是帮观音菩萨,引三乘佛法东渡。这怎么行呢?
(三)刘伯钦又成了镇山太保。
太白金星出面,太上老君从中协调,山神刘伯钦被玉帝重罪轻罚,发配原籍两界山,做了所谓的镇山太保,有山神的职责,但是呢,又没有这个名份,给位子,干活不给薪水,以示惩戒,怎么个意思。不能不罚,又照顾各方面子,不错的主意,玉帝拿捏得相当到位。
这个时候,刘伯钦就是所谓的镇山太保,神勇的猎户了。他依然有看管两界山的职责,但是,失去了山神的名份,属于考察期,被天庭记大过了。山神的神通,虽然比不上各种神仙大佬,驱赶一些狼虫虎豹还是没问题的,就是一些小妖小怪,他也能够拿来使唤。
第三、刘伯钦为什么止步两界山:刘伯钦救唐僧的用意与两界山的非同寻常。刘伯钦送唐僧到两界山正中间,止步不前了,唐长老再三苦苦哀求,他也不动心。这是为什么呢?
(一)刘伯钦使命完成——他是来点化唐僧的。
两界山前,两叉山中,刘伯钦射杀猛虎,虎口夺食,把唐僧救出来,这实在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不是什么大问题。更重要的,则是刘家庄园里的“托梦”。
刘伯钦救了唐僧,把他接到刘家庄家里,这个时间点,正好是老刘的父亲的周年祭日——明天,是老太爷的周祭。来得好不如赶得巧,唐长老赶得真是巧啊!妙,实在是妙不可言。
我们来看下大唐高僧唐长老超度诵的几卷经书:《度亡经》,《金刚经》,《观音经》,《法华经》,《弥陀经》,《孔雀经》。其中,除了《阿弥陀经》可能是跟弥勒佛有关的小乘经之外,其他可都是大乘佛法经,那为什么唐僧还要去西天取经呢?
如来佛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的了,金蝉子没认真听讲,纵然东土有大乘经书,也是不够完美的,唐僧没有完全领略到其中奥妙。不信你看,后面取经团到达灵山大雷音寺,阿难迦叶一开始就给了唐僧“无字真经”,经书是真的,如假包换,只是,凡夫俗子怎么能领略到真谛呢!就算是唐僧,也还需要有字的经书。
刘伯钦和老母亲、妻子三人,同时接到刘父的托梦,说是经过唐僧怎么一番操作,他已经投胎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了。这显然是刘伯钦编造的一个故事,他意在给唐僧打气,重复一个命题,那就是——大乘佛法可以超度往生,给人间带来福音,会有好的福报。刘伯钦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既是重复如来佛祖的法旨,又是唐王李世民的祈盼,可谓是一箭双雕。刘伯钦能够作为唐王李世民边界的前哨,观察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唐僧听了这个“托梦”,立马信心满满,满血复活,取经有怎么大功德,确实值得一去,前方什么豺狼虎豹,要噢鬼怪,虽千万人,吾往矣。
鉴定唐僧的取经信念,这才是刘伯钦的重头戏。从世俗的角度讲,刘洪害惨了江流儿唐僧,拉一把救人家一命,这也算是一种弥补和回报吧。
(二)两界山的玄妙与刘伯钦的止步不前。
两界山,这个山头很有意思,值得玩味。
山前山后两户人家,刘伯钦和陈姓两家,都对两界山有过比较笼统的介绍。
两界山,就是五百年前,王莽篡汉时候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座大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的五根佛指所化,原本叫做五行山。这就有两重意义了:对诸天神佛而言,镇压的是一代妖猴孙悟空,叫做五行山;对人间王者来说,镇压的则是王莽这个“谋逆篡汉”的罪魁祸首的气运。后来唐王御驾西征,立国,到此为止。
这样看来,如来放一个五行山到这里,至少就有怎么几个意思了:
1、镇压王莽这个谋逆的刺头的气运;
2、压制孙悟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妖猴;
3、清晰地划分出了东土大唐和西域的疆界;
4、明确地标明了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的分界线。
亲,你且来看,这就是如来佛祖划出来的一个道道,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的意思。
前两条,专制各种不服,什么妖王人王,都要有个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点,天庭和西天保持了一致。后两条,就比较微妙了,互相依存,又互有攻守,怎么个关系。
所以你看,刘伯钦怎么个角色,一个猎户,无职无权地被剥夺了山神职位的怎么个“赋闲”人员,在三界神佛面前,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存在,论法术,论修为,论神仙道的地位与职务,那实在太渺小了。在两界山这样的微妙地带,神佛两界大佬们都死盯的重要山头,刘伯钦怎么敢有冒进的表现呢?
所以,他不能送佛送到西天,在天庭与西天各种大佬的夹隙中,他需要谨慎对待,巧妙周旋,点化唐僧,助力金蝉子增加西去求经的信念,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三)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不能说的秘密。
如来佛祖叫金蝉子十世转生,从东土大唐到天竺国灵山拜佛求经,曾经对四大部洲有过一段描述和评价,特别是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如来说,西牛贺洲是上善之地,虽无上真,却人人固寿;而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呢,则是贪婪暴虐无情无义之地,所以才叫取经人佛法东渡。
这话是不是真相呢?显然是不经推敲的。
这不,刘伯钦借用托梦的故事,无意间也说明了一点,转世轮回,投胎到长安福地才是最好的福报,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南赡部洲并不是佛祖说的那样不堪。
反过来,西牛贺洲可就比较恐怖了。刘伯钦就明说了,两界山东边的狼虫虎豹他可以轻松制服,西边的却不归他管。什么意思呢?很明显,刘伯钦在暗示一个真相——西牛贺洲的妖魔鬼怪可不是一般的多,一般的强,比南赡部洲的要凶残多了,他一个小小的山神根本没办法降伏,神通不够。
事实也证明,取经路上,妖精们都出自西牛贺洲,而且人数众多,动不动就是几百几千号人马,狮驼国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青狮白象金翅大鹏鸟,都是一般人轻易惹不起的大魔王,而且,四万七千名各种妖魔鬼怪吞噬了整个狮驼国,搞了一个人间妖国。这种例子就不用多说了,绝大部分还是天上或是西天的神圣,什么坐骑、童子、宠物、家眷,多了去了。金翅大鹏雕就是如来的娘舅,亲,这怎么说?
又见廊下走出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弟子中华唐朝来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
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西游记》取经人都到天竺国地界,快到灵山脚下了,东平府寺庙的长老却对东土而来的唐僧说了怎么一番掏心窝子的真话,天竺国,灵山大雷音寺近在咫尺,东平府的”向善之人“,看经念佛,却都一心想来世托生到”中华福地“,如来眼皮子底下的高僧都无比向往唐王李世民治下的东土大唐盛国。
亲,你看看,真相帝来了。南赡部洲并非如来所说的那样不堪,天竺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秘密,刘伯钦指定是心知肚明的,人家唐长老是金蝉子,是如来座下二弟子,甭管九九八十一难也好,十万八千里也罢,道路虽然艰辛无比,可是呢,这也算一种镀金啊!完事之后,成佛成圣,塑就不死金身。太白金星都说了,唐僧自有神徒相助,那可都是观音菩萨选好的人,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就是有心去,佛祖也不会答应他来搭便车啊!如此辛劳,又没个好处,他图个什么?所以,刘伯钦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在家里跟妻儿老母一起好好过田园生活不好吗?
至于刘伯钦可不可以过两界山,答案是,真的可以。不信你看,两界山中间,唐僧和刘伯钦听到美猴王孙悟空叫唤唐僧师父,唐僧颤颤巍巍,不知所以然,还是刘伯钦主动牵着唐僧过去的。
到了两界山下,刘伯钦还想跟孙悟空聊几句,可猴子根本就不搭腔,只是一股劲地喊唐僧。后来,刘伯钦又跟唐僧转回两界山顶,唐僧诵经,揭了如来的纸条,孙猴子才出来了。你看看,实际上,刘伯钦是下了两界山的,是越过了大唐地界的。
刘伯钦止步两界山,不再送唐僧西去,这是由他的多重身份所决定的。刘伯钦原本是玉帝天庭麾下的两界山的一个小小的山神,端的是玉帝的饭碗,吃的是天庭的饭;刘伯钦却暗地里帮助观音菩萨安排金蝉子投胎转世“断舍离”的事情,自然就被玉帝责罚,惩戒,成为了两界山的镇山太保,山神的活儿照干,扣发薪水,只能靠双手打猎为生。刘伯钦救唐僧,算是还化身水贼刘洪所做的坏事;以托梦借口给唐僧打气,这才是大手笔。送唐僧到两界山,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两界山又叫五行山,是如来佛祖五指所化,用来镇压各种不服气的,也是如来佛祖给西牛贺洲和南赡部洲划出来的一条道道,跟天庭和西天的微妙关系有某种关联。神仙大佬水池的水太深,刘伯钦可真不敢冒犯任何一方,他犯不上,点到为止,不能送佛到西天。再者,唐僧取经团五人组都是观音菩萨指定的,是成佛成圣的种子选手,他刘伯钦就是真心要追随唐僧,佛祖也不会答应啊!他就是一意孤行,自己去了,又落不到什么好处,他图个什么呢?得,刘伯钦想了又想,左思右想,苦思冥想,最后,还不如回去继续过田园生活呢,守妻儿老母,钓个鱼,打个猎,有酒有肉,这样的小日子不香嘛!微信名是金斗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翻跟斗时驾的云。
筋斗云是中国神怪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法术之一。筋斗云乃是天地间第一飞行之术,一个跟头便可远去十万八千里。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_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影响到哪些国家?
西游记中,涉及到的国家共有十个:大唐国,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
一、大唐国,梦想开始的地方
大唐国是东土的一个大国,原本是道派的势力范围,国王唐太宗去世后来到地府,因答应信奉佛教,愿意做一场水陆法会,又被送回阳间,增加了二十年寿命,才有了取经的行程。因此,大唐国地位重要,更是整个创业团队梦想开始的地方。
二、宝象国,磨练开始的地方
宝象国是一个小国,国王的三公主百花羞被黄袍怪捉去当了老婆。唐僧误入妖穴被黄袍怪擒住 ,在洞内见到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抓来,她放了唐僧,请求唐僧出去后相救,唐僧向国王递上妇人所托书信。后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离开大唐地界后,所有磨难即将开始,你就是一只踩着人骨的老虎,要么吃人,要么被吃。
三、乌鸡国,有敬畏才有地位
乌鸡国是一个小国,国王被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推到井里,闷死了三年,狮子精在此做了三年皇帝。国王不小心得罪了文殊菩萨,三年苦难就是一种磨练,有敬畏才有地位。
四、车迟国,开坛顿悟的地方
车迟国是一个大国,信奉道教,把和尚们都抓去做苦力,凡抓到一个和尚,高升三级;无官职的就赏银五十两。孙悟空和三位国师斗法,并把他们都消灭了,吩咐国王道:“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国王依言,感谢不尽。从此心容万物,胸纳百川。
五、西梁国,爱情终结的地方
西梁国是一个小国,国王是女性。女王欲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僧假意应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宫中设宴款待,宴后,倒换关文,差三徒前往西天。唐僧邀女王同乘龙车出城为三徒送行,趁机与三徒共投西方。此处唐僧有心中有乱念,于是,又生出一只母蝎精,以告诫此,这是唐僧爱情终结的地方。
六、祭赛国,展现价值的地方
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该国文臣不贤,武将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但却年年都有四夷来朝,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不动干戈,不用征讨,人家自己送上来。皆因该国金光寺的宝塔上有个放光的佛宝。后来宝贝被妖怪偷走了,外国也就不来进贡了。孙悟空找回了佛宝后,又依然是八方共睹,四国同瞻。这里说明,有价值很重要。
七、朱紫国,开始想家的地方
朱紫国不亚大唐国,国王患病求医,众官依八戒之言请悟空上朝给国王治病。国五被悟空医好病,说出病根是因三年前端午,麒麟山妖精赛太岁掠走竽后金圣所致,国王的老婆被观音菩萨的坐骑赛太岁抢去了,后被孙悟空救回。这里喻意,取经团队想念家乡。
八、狮驼国,裙带关系终结的地方
狮驼国的国王于五百年前被如来佛的舅舅吃了,他自己做了狮驼国的国王。一个由妖精把持的国家。狮怪、象怪和鹏怪想吃唐僧肉一起对付悟空。悟空被鹏怪装入宝瓶。八戒被狮怪咬住,沙僧被象卷住。三怪将师徒入入笼内蒸时,悟空脱身,拜请如来,如来令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别收伏自己骑青狮和白象。如来使鹏怪落在自己头上,现了原身。这里是对裙带关系的割舍。
九、比丘国,善念开始的地方
寿星的坐骑白鹿精在比丘国收购儿童,国王被弄的奄奄一息。国王听信妖怪国丈的话,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孩的心做药引,后来又要唐僧的心作药引,孙悟空战胜他了,引国王入佛到。一起欲望来自于谗言,善念就是希望也是轮回,小孩代表新的开始。
十、灭法国,内心归一的地方
灭法国的国王许下一个愿,要杀一万个和尚,两年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还差四个,凑成一万。孙悟空一夜之间把皇宫内院、五府六部、各衙门里官员都剃了光头,国王愿将国中财宝献上,皈依佛教,愿为门下。孙悟空为该国改号为“钦法国”。从此,内心归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