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怨恨之摩根,影史上最令你感到心碎的电影有哪些?
夜深人静之时,人得内心波澜会逐渐平静,思绪会归属最柔弱最能让人回忆起内心深处得那份舒适感。
令我感到心情特别有感触得一部电影是《忠犬八公》,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得一部令人深思催泪得一部电影。
故事概括得是 一位日本得农业教授,与这样一条秋田犬仅相处了一年,却付出了这个狗一生得忠诚与等待。
它(八公)出生于1923年,在它主人上野英三郎去世之后,它一直在涩谷站等待了主人九年,直到1935年3月8日去世。八公生命得十一年里,几乎都是在等待中得。后来,涉谷车站就有了这尊忠犬八公得雕像,而这成为了一个景点与地标,到至今依然存在。
试问人性如何,一个小小得动物,都这么得懂得爱与忠诚,生而为人得我们遵循这样得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忠于爱情,又有几个背叛,难道人类不够聪明,难道人类去完善人与人之间得关系很麻烦? 都不是,只是人得私心不满,不懂得满足,终其一生也不过如此。
八公在主人在世得时候每天都接送自己得主人,日复一日,每天如此,什么样得心态,使得八公如此执着,突然一天,主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归来,以我们观影人得心态如何去解读,八公当时得心情是如何?
我想,八公内心也特别希望看到自己得主人归来,每每火车到站停下,八公扫了又扫眼睛,也没有看到自己主人得身影,心情如我们人类一样,特别糟糕,就这样一坚持,就坚持了将近十年,这......也是当下我们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做不来得事情,可是八公做到了。
我们作为高级动物得人类,论表达能力,智慧,情感抒发哪一点我们“人”是不是都可以做得更好。
每当我看这部电影《忠犬八公》看八公怀揣着期待地心情和失望地离去,内心犹如刀割,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地那份悲悯,纵观整个社会地那份悲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人类如果本着人与人之间坦诚,讲忠义,信誉,没有老谋深算,没有尔虞我诈,这个社会是不是更为祥和,乃至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为温和。
《忠犬八公》所讲述地不仅仅是一部感人地影片,更是对人对社会地一种警醒,八公地雕像时至今日地存在,不仅仅是让我们对它地缅怀,也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变了初心,不要忘了我们人活着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需求,也要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要变得不再纯洁。因为我们可以。
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 总有这么个人”。
——张爱玲 《半生缘》
人生在世,活着就要有期待,八公的内心世界我无法企及,而我们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就得真诚相待,不欺骗,赤诚挽甘露,别人的印象好感就会记得我们是一个可交可托付的人。
欢迎讨论,我是尤里尤。
为什么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评价这么高?
《肖申克的救赎》堪称影史第一,这部电影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评价:
(剧本故事、角色设定、演员的表演、叙事时间的把握、视觉效果、声音效果)
一、剧本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Andy)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 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安迪蒙冤入狱后想办法解救自己,在正常途径无望后采取了越狱的方式,但是不是简单粗暴的翻墙逃出,而是一系列的精心策划,最后逃之夭夭后也能光明正大的活在这个世上。故事的设定是普通大众生活之外的,或者说是极少数人才科能会进去的监狱题材,此类题材由于不是大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和好奇心。纵观整个剧情,开篇明确告诉大家安迪是蒙冤的,然后整个故事围绕监狱内部展开,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的种种故事,空间的局限使得剧情结构更紧凑,反转更让人觉得有趣或者是不可思议。最后一个蒙冤者终于逃脱获得自由,中间的过程人人都有好奇心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二、角色设定
整个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简单明了,让观众能够一眼就看明白,同时也没有多余的繁琐的角色。
电影中最核心的两个正面人物是安迪和瑞德、其次是老布、汤米等;
反面人物则是两任典狱长、以及狱中的三姐妹等
安迪:
年轻银行家,误成杀妻凶手进入肖申克监狱。但在影片的开头我们就看到,安迪虽然愤怒,但他并没有冲动到控制不住自己,说明他除了高智商外,也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哪怕自己被绿的很惨,这也为以后他在监狱中所做的一切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有智商、有情商、懂隐忍、有自己清晰的思维逻辑的一个高知识社会精英,做出一个完美的金蝉脱壳计划才是正常的。
瑞德:
安迪的狱中好友,肖申克监狱囚犯之一,狱中交易商,与安迪结为好友在狱中数次为安迪提供凿子之类的小工具。曾经数度申请假释均被驳回,安迪逃狱后,终于获得假释并且与老友重逢。瑞德这个角色的设定为安迪的顺利出逃做了很好的衬托,如果没有瑞德的帮助,安迪在狱中会有更多的麻烦,逃跑计划也未必顺利。 同时瑞德也在安迪的帮助和影响下最终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身体和灵魂的自由。
汤米
年轻的肖申克监狱囚犯,曾多次因为窃盗罪入狱,期间与安迪杀妻案的真正凶手同房过。当他将事实告诉安迪后,典狱长怕事情曝露而暗中将他枪杀。汤米这个角色是对安迪打击特别大的,汤米的死让安迪彻底绝望,也是推进故事拐点和安迪内心变化的关键要素让安迪不再寄希望于通过正常途径离开监狱,而开始谋划如何越狱,如何做一个合法的新身份等非常规手段获得自由。汤米本性并不坏,也愿意作证为安迪洗清冤情,但是奈何典狱长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杀人灭口。善良的人被如此对待,也让每一个观众心中的怒火跟着剧情一起中烧,以后安迪做出即便表面看违法的事情也都可以获得观众的同情和理解,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空间里,不存在正义。
两任典狱长:
两任典狱长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人,只不过一个动粗、一个动脑子,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也造成了安迪必须自己越狱以获得自由。反派的衬托让正派的所有活动都变得理所应当。两个典狱长,一个用嘴骗人,一个在背后开枪。反派营造的环境是让人窒息和绝望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硬逼着主角做了后边的一系列动作。
三、演员表演
剧中的所有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的真实到位,演技一流,这个就不赘述了,大家都看得见,没有多余,没有矫揉造作,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哪怕路人,也没有出戏的,一部好的作品,是每一个细节的成功,这部影片也不例外,无论台词多少的配角,都恰如其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四、叙事时间的把握
整部影片结构紧凑,安迪蒙冤--入狱--遇见瑞德--狱中被欺负--狱中想办法洗冤--洗冤失败自救--自救成功并救了瑞德
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恰到好处,把事情叙述清楚,情节渲染的足够动人,同时又不冗长多余,让观众能够清晰熟知故事脉络和进展,跟着紧凑的剧情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希望。
五、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
视效:整个影片是围绕监狱展开的,所以整个色调基本都是监狱里的色调,青灰色,让人压抑,窒息,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整体的色调相对统一。
声音效果:这是一部以讲故事为主的电影,中间安迪放的音乐让人萌生无线希望和美好,整体的 效果也是一流的,不多赘述。
总结:
本片描绘了一副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蕴含人生哲理,无论身处何境,我们都不要放弃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一个普世价值,能够被全世界的人,不同种族、语言、文化的人能够共同认同的,所以电影才会被那么多人接受,才会有那么多人认为他伟大。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逆境,都会遇到一些坎坎坷坷,谁也无法保证一生永远顺利,所以每当有坎坷失意的时候,想想安迪,想想在那种绝境下仍然心存希望并坚持去追求的安迪,心里就又重燃希望之火,也就能够多一分坚持的力量,这才是每个喜欢这部电影,这么多年它能够一直留在大众心中的根本原因。
新世纪以来的哪几支英超球队堪称经典?
陀螺足球|2000年以后的英超,有哪几支冠军球队配得上经典二字?
2003-2004 阿森纳 主帅:温格
门将:莱曼
后卫:劳伦、坎贝尔、图雷、阿什利科尔
前卫:皮雷、吉尔伯托席尔瓦、维埃拉、永贝里
锋线:博格坎普、亨利
伟大的不败赛季,兵工厂最后的辉煌。为什么此后十余年的枪手再难有当时的强势?很简单,温格和他的继任者们再也没有组建起这么实力超群而又搭配合理的阵容。当年维埃拉、皮雷、永贝里、博格坎普以及枪王亨利等人踢的那真叫美丽足球,而且——还可以赢。行云流水中,就把对手打得全无还手之力。所以怪不得现在的老枪迷对埃梅里如此怨恨,要成绩没成绩要场面没场面,把当年的传统丢了个一干二净。
2004-2005 切尔西 主帅:穆里尼奥
门将:切赫
后卫:特里 卡瓦略 费雷拉 加拉斯
前卫:兰帕德 马克莱莱 蒂亚戈
锋线:罗本 达夫 德罗巴|古德约翰森
著名的穆一期,差点复制了阿森纳上赛季的不败纪录。整个赛季只丢15球也是英超联赛的最低失球纪录,迄今无人打破。后防密不透风的同时,433阵型中的双边锋罗本、达夫也在英超刮起了蓝色风暴,当时魔力鸟的球队打出很多场4球以上的大胜,场面摧古拉朽,十分震撼。德罗巴那时还是个幼兽,并未进化成完全体,但是他的桥头堡作用已经开始展现。此后十多年,切赫、特里、兰帕德、魔兽这条中轴线为车子带来了无数荣誉。现在兰帕德以主帅身份重回切尔西,相信他能把铁血蓝军的精神传承下去。
2007-2008 曼联 主帅:弗格森
门将: 范德萨
后卫:埃夫拉、费迪南德、维迪奇、布朗
中场: 斯科尔斯|吉格斯、卡里克、哈格里夫斯
锋线:C罗、鲁尼、特维斯|纳尼
曼联无疑是英超最成功的球队,爵爷弗格森也是英超历史地位最高的主帅。笔者在这里挑出红魔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赛季,就是C罗、鲁尼、特维斯快打旋风三人组的07-08赛季。费迪南德和维迪奇的中卫组合也是很多球迷心目中的英超最佳中卫组合,再加上斯科尔斯、吉格斯双老坐镇,红魔不但拿下英超,还夺得了当年的欧冠冠军,C罗也第一次获得金球奖。
2015-2016 莱斯特城 主帅:拉涅利
门将:小舒梅切尔
后卫:辛普森、摩根、胡特、福克斯
前卫:坎特、德林柯沃特、奥尔布赖特、马赫雷斯
锋线:冈崎慎司、瓦尔迪
传奇的莱斯特城奇迹!足球史上的罕见的保级球队夺冠壮举,这是蓝狐建队百年来最大的荣耀。补锅匠拉涅利也因此将在世界足球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曼城青训弃将小舒梅切尔、550万身价的坎特、40万转会而来的英超mvp马赫雷斯,还有被蓝狐从业余联赛挖掘出来的瓦尔迪,正是这些当年默默无闻的名字,为莱斯特球迷做到了概率只有1/5000的事(莱斯特城夺冠的赔率是1:5000)。
2017-2018 曼城 主帅:瓜迪奥拉
门将:埃德森
后卫:沃克、斯通斯、奥塔门迪|孔帕尼、德尔夫|门迪
前卫:德布劳内 费尔南迪尼奥 京多安|大卫席尔瓦
锋线:B·席尔瓦 阿圭罗|热苏斯 斯特林|萨内
本赛季的曼城达成了英超第一个百分赛季成就,自然要列入经典名单。瓜帅入主以后,将蓝月亮已有的控球打法更加发扬光大,场面、战绩两手抓。队长孔帕尼虽然步入生涯晚期,伤病频频,但只要上场,他就是定海神针;费尔南迪尼奥堪称全队最不可或缺的一人,他在后腰的扫荡出球无人可以取代;德布劳内在瓜帅手下成长为全欧第一中前卫,传球功底已达化境;斯特林、阿圭罗和B席等前场攻击手掀起的进球风暴,也打破了英超的进球纪录。直至今天,曼城还是以这批队员为核心班底,继续在联赛中保持着对冠军的强大竞争力。
最后说一句,今年如果夺冠,渣叔的这支利物浦也必将进入经典名录。You'll never walk alone!
陀螺足球: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您认为的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可以说是小到个人生活压力,大到国家政治。
个人认为学习心理学,主要是实践。所以学习心理学主要学跟自己有关系的。最好自己能马上实践的。
比如你是做销售的,学了消费心理学,你就可以马上验证所学。
夫妻感情不好,可以学习爱情心理学,性心理学等等,,,
以下是心理学延伸的相关知识。
心理学的学科分类: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司法与犯罪心理学等等。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团体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进化心理学。
如果是心理学考研的话,一般院校是分成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方向的。
心理学分为以下学派:
联想心理学、机能主义 、构造主义 、行为主义 、联结主义、官能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新行为主义、策动心理学 、弗洛伊德主义又称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新弗洛伊德主义 、日内瓦学派。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扩展资料: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85)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为何封神?
原因如下
一、剧情衔接流畅
三部电影合计差不多也就6小时,诺兰用6小时直接讲完了蝙蝠侠的一生。
第一部《蝙蝠侠:侠影之谜》,如题,主要讲述了蝙蝠侠诞生的原因和过程。布鲁斯韦恩作为高谭市最有钱的富二代,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眼睁睁看着父母在他面前被抢劫的人枪杀,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年幼的韦恩看着父母死去
于是长大后他了解到社会的黑暗面,想看透深渊,那就必须跳到深渊里,他抛弃富二代身份,隐姓埋名到社会最底层,周游世界,想要了解罪犯的内心世界。
然后他遇到了自己武术老师杜卡,锻炼出一身武艺和无坚不摧的意志。因无法认同影武者联盟的理念,而选择与之为敌。并且回到高谭市想要驱散社会的黑暗,蝙蝠侠应运而生。
韦恩体验监狱生活
韦恩和恩师杜卡
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诺兰选择了最具代表性、观众最为熟知的“小丑”作为蝙蝠侠的对手,一个展现了高智商的犯罪,一个展现了高智商的追捕。小丑把最正义的男二号法官带入了歧途,为救高登一家,蝙蝠侠无意导致男二号死亡。蝙蝠侠在这里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一次抉择。
第三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顺沿第二部,蝙蝠侠失去了瑞秋,也失去了法官,为了法官的名誉,蝙蝠侠背负骂名,从此一蹶不振。新的邪恶势力贝恩组织归来,蝙蝠侠面对强大的对手,最终虽然打败对手,但已身心俱疲,于是将衣钵传给了第二代“罗宾”。
至此,蝙蝠侠落幕。
大家会觉得其实可以慢慢拍,六部曲也未尝不可,毕竟漫画中还有很多反派角色。诺兰之所以牛,肯定有其原因。他深知一部电影经不起剧情的拖沓,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断拍出续集,只会消耗蝙蝠迷的热情和信任,他只想把自己对蝙蝠侠的理解展示出来即可。
二、诺兰的特色
在电影中,诺兰的重点不在特效,不在视觉,这个三部曲之所以被网友奉为“神作”高度,真正的原因在于诺兰对人物情感的剖析。
蝙蝠侠诞生的过程需要有情感支撑,因为没有一个正常的富二代闲着没事去当超级英雄。父母的死亡,给小时候的韦恩留下阴影,长大后,他直接想拿着手枪去杀了自己的仇人,这是人之常情。
这里延伸出的是“仇恨”的情绪。
跟随着仇恨,韦恩发现不仅仅父母是高谭这个城市里的受害者,这城市在黑帮的控制下,警察被买通,毒品交易肆虐,还有更多的人在受苦。
这里延伸出的是“探索人性”的情绪。
韦恩想了解罪犯的世界,他周游列国,尝试偷盗犯罪,要想拨开深渊的迷雾,他必须跳入深渊,在监狱和囚犯斗殴,他几乎看到了所有的犯罪和暴力。然后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影武者者联盟的杜卡。杜卡教授韦恩高强的技艺,和打击罪犯的意志,帮助韦恩消除对蝙蝠的恐惧。虽然最后因为和联盟的三观不合,韦恩团灭了联盟,但却留下了恩师性命。
这里是韦恩“求知”的最终一站,韦恩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影武者联盟是要通过物竞天择的霸道,去除世间的“劣币”;而韦恩相信“人性本善”,罪犯也是可以被改造的。
蝙蝠侠在这种种的情绪下悄然诞生。
第一部塑造的是蝙蝠侠三观的形成,那第二部就是要挑战他的三观。小丑的角色无疑是最佳人选,因为他不按常理出牌,他不会手下留情,在他身上看不到人性的痕迹,只有恶的身影。
小丑给蝙蝠侠出了两道题:一、自己的挚爱瑞秋和高谭市的希望哈维,蝙蝠侠选哪个?二、罪犯的生命和普通百姓的生命,谁更重要。
希斯莱杰版“小丑”
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韦恩选择了高谭市未来的希望——哈维。他当时该是多么心痛,在爱人和大义面前,蝙蝠侠作为正义的化身,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但哈维作为普通人,却没有蝙蝠侠的那种胸怀,哈维怨恨蝙蝠侠为何不去救瑞秋,这种怨恨在小丑的挑拨下逐渐令哈维走入黑暗,威胁到了高登局长一家的生命。最终哈维死去,关于人性的挑战,这一局,小丑赢了。
两艘邮轮上,一艘平民百姓,一艘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谁先按下引爆器,谁就能活下来,但如果谁都不按,那都会相安无事。小丑抓到了人心深处的恶,在不断试探,放大这种恶,蝙蝠侠依旧相信人性本善,为了找到小丑的位置,他让公司的伙伴卢修斯.福克斯帮忙他监听全市人民,这种极端的方法也表现出了蝙蝠侠为了善而不得不做一些“小恶”。
最终两只轮船上的人,都没有按下起爆器,小丑被绳之以法,哈维作为高谭市的光芒,也早已污浊,蝙蝠侠为了不让这道光暗淡,选择独自承受莫须有的罪名“杀害高谭市希望之光哈维”,他瘸着腿,从一名英雄变为过街老鼠,踉踉跄跄地往夜里走去,充满了悲壮。
诺兰不断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串起了整部电影,能引人共鸣的必然是真情实感,而非纯粹打斗或特效的堆积。
消沉的蝙蝠侠、管家
到了最终一部中,诺兰又抓住了韦恩的疲惫,描绘了其经过之前的几次挫折,内心消沉,这一部的情绪重点其实就在罗宾,而非蝙蝠侠,是罗宾在不断唤起韦恩作为蝙蝠侠的骄傲,也是罗宾看透了法律之外终究有些无法触及的地方。
其中的亮点还在于贝恩和反派女主之间的感情,贝恩再邪恶,也爱着反派米兰达。一切的一切都是感情,米兰达为了替父报仇,要毁掉高谭市,猫女从最初的自私自利,到最后的伸出援手,罗宾看到了警察的腐败,充满愤怒地离开,成为蝙蝠侠二代。
罗宾拒绝了回到警局,开始了新的一代
结局也处理得很“诺兰”,看着蝙蝠侠消失在爆炸中,我们都以为他已死去,然后又通过各种细节,告诉我们,蝙蝠侠和猫女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蝙蝠侠和猫女
以往的的蝙蝠侠系列,我们只看到了反派多强大,蝙蝠侠多厉害,仅此而已。诺兰的与众不同在于关注了一名超级英雄的内心世界,脱下蝙蝠战衣,韦恩也只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悲有喜的普通人,电影中也频频展现了韦恩日积月累、伤痕累累的身体,血肉之躯,却依旧要成为众人眼中不死不伤的英雄,因为这是一种标志。
三、演员和角色的契合度
如果抛开剧情,光看演员,很多影迷也要表示舔屏:克里斯蒂安·贝尔(蝙蝠侠)、迈克尔·凯恩(老管家)、安妮海瑟薇(猫女)、加里奥德曼(高登局长)、摩根弗里曼(韦恩企业总裁)、连姆尼森(杜卡大师)、渡边谦(忍者大师)、希斯莱杰(小丑)。
安妮海瑟薇版本的猫女
不知道该说是演员成就了角色,还是角色成就了演员,当我们一提起蝙蝠侠,我只记得贝尔的蝙蝠侠,提起猫女,我只记得海瑟薇的猫女,提起小丑,我只知道希斯莱杰的小丑,或者应该说演员和角色彼此互相成就。
希斯莱杰的小丑更被网友们奉为历史上演绎最佳的“小丑”,难以超越。当然笔者也知道很多人其实都瞄着安妮海瑟薇的火辣身材和神仙颜值,也有冲着贝尔的英伦气质和一身肌肉。无论如何,诺兰选角无可挑剔。
所以笔者斗胆说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确实为历史最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