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乡试,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和女狐狸精她们都喜欢穷书生?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和女狐狸精她们都喜欢穷书生,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和现在写的网文小说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就是一个书生,这一点其实非常的重要,这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意想目标的写作方式。
书中的男主都是书生,蒲松龄这是把自己带入到了书中的各个男主身上,当然也和他最了解书生这个身份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是他自身的经历,他一直都是在考试,所以他对书生在考试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情有独钟,这也造成了在他书中的故事中,多数都是书生的原因。
最后,他的人生坎坷,让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发泄心中郁闷之气的方式,而他用了写小说的方式来发泄出来。
要想发泄出自己心里的郁闷,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种能让自己开心的方式方法。
蒲松龄他所用的方法其实和我们现在没有什么两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没有享受到什么,那么就在自己写的小说中让自己享受到什么。
这样的方式我们称谓意淫,这确实是最好的发泄方式,从我们现在网文小说的内容就能清楚的说明问题。
你去看看所有网文小说平台上排名前几的小说,没有一本是现实题材的小说,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这其实也说明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所想看的小说内容,都是那些自己在现实中想得到而又无法实现的故事。
蒲松龄也和大家是一样的心理,只不过他牛就牛在他自己能写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内容故事小说,而这点确实比现代大多数人都厉害。
从他的故事都是比较短,而且还比较多的这点,也正说明他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不同的需求,做出了很好的证明。
至于书中的女鬼和女狐狸精这些女主们,不嫌贫爱富的原因,也正是蒲松龄自己对喜欢的女人一个基本的素质要求。
他只不过把这个要求用书中故事的女主反映出来,从这点也能说明他其实就是一直在意想自己能成为人生赢家。
所以《聊斋志异》里的那些女鬼和女狐狸精她们都喜欢穷书生,并且还都是一个个非常痴情,这样写的目的,是蒲松龄为了能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现在的拜金女嫌贫爱富和女鬼和女狐狸精她们都喜欢穷书生不一样的问题,没有太大的可比性,毕竟一个是小说中为了自己的意想而出现的人物,另一个是现实中的人物。
并且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代背景,同样也就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这两种女性没有对比的必要,也很难说她们谁好谁不好,毕竟评判的标准不同。
倩女幽魂手游月光宝盒有什么用?
伯牙古琴
作用:好友上限数量增加一个(就是好友列表满了,可以增加一个)
获得:消耗500情义值在【情义值商店】兑换所得。
元史
作用:人物角色所有属性加点1。
获得:1.参加【比武大会】满2点自动兑换,每个角色只能吃4本。
2.可在易市购买。
新唐书
作用:人物角色所有属性加点1。
获得:1.参加【比武大会】满3点自动兑换,每个角色只能吃5本。
2.可在易市购买。
三国志
作用:人物角色所有属性加点1。
获得:1.参加【比武大会】满5点自动兑换,每个角色只能吃6本。
2.可在易市购买。
【蟾光鼎】
作用:将5颗1级橄榄石和1个蟾光鼎可以合成一颗1级丹泉石。
获得:参与活动帮花大作战获得花名册、高级花名册,开启有几率获得(看脸)。
和尚的布袋、燕赤霞的狗、小倩的嫁妆、酆都大帝的铁函、姥姥的月光宝盒
作用:以上五种分别用来装填帮会货运任务,可获得帮贡奖励~
获得:战胜风寨队长可随机获得,即帮会大盗最后的BOSS。
宝匣钥匙
作用:开启宝石匣的钥匙~可随机获得1颗以上的宝石。
获得:1.参加科举乡试,有几率。
2.使用如意宝箱有几率获得。
3.在易市处购买/可交易。
古墓宝箱钥匙
作用:在场景古墓中随机选一个僵尸即可开启,有几率获得宝匣钥匙、吴山石、绝技等珍贵物品哦~~
获得:挖宝图
一掌溪山行旅+一掌风月宝鉴+一掌江山如画=一掌山河图
作用:也就是把上诉三种一掌集齐,合成一掌山河图,可随机获得:仙家法宝、鸿蒙元气、如意绣球、饲灵丸、九变天书、一大袋银两、五百年人参果、大力丸。
获得:1.在灵玉商城中购买。
2.挖宝图有几率获得。
3.在易市购买
鸿蒙元气
作用:集齐20个,合成一个本职业的仙家法宝
获得:1.易市购买
2.使用一掌山河图有几率获得。
九变天书
作用:集齐400本,可随机换取一本70级绝技(任何门派,可交易)
集齐600本,可随机换取一本100级绝技(任何门派,可交易)
获得:1.易市购买
2.使用一掌山河图有几率获得。
玫瑰
作用:收到玫瑰,人气值+1,同时好友度+10
获得:可在灵玉商城处购买,也可能在一条龙奖章获得。
绚丽玫瑰
作用:人气值+10,好友度+520
获得:灵玉商城购买
以爱之名
作用:人气值+2000,好友度+10000
获得:灵玉商城购买
金刚钻
作用:给装备打孔(装备要打孔才能镶嵌宝石哦。)
根据不同等级的装备需要不同等级的金刚钻。
1-69级,1级金刚钻。
70-89级,2级金刚钻。
90-109级,3级金刚钻。
110-129级,4级金刚钻。
129-150,级,5级金刚钻。
获得:
1.易市购买,不可面对面交易。
2.挖宝图
3.兑换【如意宝箱】有几率获得。
4.门派挑战积分处可兑换。
如意宝箱
作用:随机获得1颗1-27号宝石、金刚钻原石、宝匣钥匙、1级金刚钻(绑定)、武扬令。
获得:在【关宁积分商店】消耗600积分兑换1个如意宝箱。
武扬令
作用:打开武扬令宝箱获得绑定的高级宝石~
获得:如意宝箱随机获得。等等
包含了作者对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
莒县有一书生,名叫王子服,从小没了父亲,被母亲含辛茹苦的养大。王子服很聪明,十四岁考中了秀才,家人给她说了一门亲事,可是那女子还没过门就去世了。
这一年元宵节,表兄吴生拉他出去游玩,可是刚走到城外,表兄家来了一个仆人就将他叫走了。王子服兴未尽,怎肯跟着回去,于是就让表兄先回去,自己想要再逛逛。
正值元宵佳节,出城游玩的人众多,许多深居闺中的少女,此时也三三两两的出来了,好不热闹。
王子服东瞧瞧西看看,不久就出了城。只顾着看美景和行人的他,不知不觉就走远了。正准备回去之时,突然看见一个身边跟着丫鬟的姑娘,那姑娘手拿一枝梅花,笑容可掬,容华绝世。王子服看到这姑娘一时间忘乎所以,直勾勾的盯着人家,连那姑娘从她跟前过,他也没有回神。
只见姑娘对旁边的丫鬟说:“那小子目光灼灼,像个贼。”说完这句话,那姑娘扔下梅花,就笑着离开了。
王子服见姑娘离去,这才回过神来,顿时大拍脑袋,懊恼的心想:怎就忘了问那姑娘的姓名和住处,真是该死。
懊悔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去,突然看到地上那姑娘留下的一枝梅花,于是便捡起,拿在手里仔细端量的片刻,这才依依不舍的往回走。
王子服回家后,将那只梅花压在枕头下,终日间拿出来端详,更是对那姑娘念念不忘,茶饭不思,人也逐渐消瘦了许多。
王母看到儿子一天天消瘦,问原因他也不说,请来郎中也查不出,心急如火。最后叫来了王子服的表兄吴生询问,吴生也很纳闷,摇头说不知,王母觉得年轻人之间应该有颇多话语,于是便让吴生询问儿子。
吴生前往王子服的住处,再三询问之下,王子服才吐露出心声,吴生听完王子服的经历后,笑着说:“我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这点小事啊!”
王子服听到表兄如此说,连忙急切的说道:“表兄,你一定要要帮我,我真的是喜欢那姑娘。”
表兄又回答道:“那姑娘既能和你在城外相遇,就说明她是附近人家的,我帮你打听一下,一定能打听到,只要那姑娘还未婚配,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实在不行,花费大量财物也十拿九稳。只不过,你现在身子日渐虚弱,就算我将来打听到了姑娘,看到你这个样子,怕也是不行啊。”
表兄的一句话让王子服喜上眉梢,心里也有了盼头,在家日子照常,只不过此时心中多了一个念想,他期盼表兄能够为自己打听到那姑娘的住处和名字。
吴生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王母。王母这才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也是催促着,让吴生赶紧打听。
可奇了怪了,吴生多方打听之下就是不见那姑娘的踪迹。他将这件事告诉了王母,王母内心又忧愁了起来,本想将此事告诉王子服,可是看到自己的儿子胃口一天天变好,脸上也多出了笑容,又有些许不忍心。
此时的情况变成了这样,吴生依旧在打听,王母瞒着王子服,不敢告诉他真相,这边的王子服依旧在那儿焦急的等待。
王子服多日等待,终于耐不住性子叫来吴生,吴生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所以然来,最后只能欺骗王子服,说已经打听到那姑娘的住处了,再过一些时日,就会有结果。
又过了一段日子,吴生高兴的跑过来对王子服说:“我当是谁呢,原来那姑娘竟是咱们家的亲戚。她是我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并未婚配,只是这门亲事有点难办,咱们是内亲,而内亲的规矩是不能成婚的,不过倘若你将自己的心意告知她,我想这件事也还是可以成的。”
王子服听了此话,高兴的快要蹦起来了,忙问吴生那姑娘的家庭住址,吴生对他说:“离此地也不远,就在城南的三十里处的一个村子。”
王子服此时的心恨不得飞到三十里外那姑娘的身边,只是,自古以来这亲事哪有自己说的道理,赶忙嘱托吴生,让他一定要帮自己张罗,吴生爽快的答应了,并且说这事包在他身上,让王子服等着好消息吧。
此后的一段时间,王子服整日在家呆着,就等着那吴生前来告诉自己好消息,脑海中也满是那姑娘的模样,甚至开始幻想起二人结婚以后的生活。可过了些许时日,左右就是等不来吴生,叫人去唤,他也只是推脱自己有事忙,这事正在办了。
王子服苦苦等待无果,终日拿那支梅花端详,王母见到儿子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王母心里知道:哪有什么姑娘啊,这一切全都是那吴生和自己联合起来骗儿子的。但是也不敢告诉儿子真相,怕儿子再像以前一样,茶饭不思。
于是,王母赶紧张罗着给儿子再找一门亲事,可当王母一说起亲事,王子服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怎么也不同意,就是要等那吴生。可是那吴生每次叫人去请,就是推脱不肯前来,王子服在家也只能干着急。
一天,他突然突发奇想:何不自己去找那姑娘呢,正好也算见一见亲戚。于是从枕头下拿出的那只梅花。装进袖里,赌气的踏上了寻找那位姑娘的路。
王子服拿着梅花出了城,一路走走游游,大概走了30多里地。此时的群山已经被苍翠环绕,道路也不宽阔,变成了曲折的一条羊肠小道。
王子服左右四望,看到那条小路尽头,隐隐约约有一个村庄。于是他顺着那条小路,往那村子里走去。
到了村子后,王子服发现这村子人家并不多,但是一排排的房子颇为整齐,有一家的庭院最大,种满了花,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王子福看门口有一石头,便坐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突然从那远处传来了一声呼唤:“小荣!”声音拉的很长,细细的嫩嫩的,让王子福心里听了直痒痒。
没过一会儿,王子服就看到一个女郎从东边走来,手里拿着一枝杏花,就往头上插戴,看到王子服以后,也不在你捻弄那杏花了,含笑着就往大门内跑去。
王子服高兴地站了起来,因为这女郎就是那天元宵节见到的那位姑娘。王子服想要跟进去,可是没有理由,于是又在石头上坐了下来,这一坐就到了下午时分。
王子服在那干坐着,围墙上不时有女子偷偷露出半边脸,瞧着看他,似乎在埋怨,这小子为何还不走。许久之后,门内一老妇人拄着拐杖出来了,对着王子服问道:“你是谁家的小子?坐在我家门口干什么?这么久了,难道你不饿吗?”
王子服赶忙站了起来,行礼道:“我叫王子服,来此地是想要探一门亲戚。”
那老妇人耳朵有些聋,听不真切。王子服又大声的说了一遍,那老妇人又问王子服探哪门亲戚?叫什么名字?王子服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那老妇人有些想笑,说道:“来看亲戚却不知姓名,进去吃顿粗茶淡饭,坐下慢慢说吧。”
王子服就跟着那老妇人进去了。不一会丫鬟端来了饭菜,王子服见桌上颇为丰盛,也饿了,立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后就和老妇人开始聊天,王子服将家世告诉了老妇人。她高兴的对王子服说:“原来你竟然是我的外甥啊,你的母亲我是我的妹妹,这些年来,我家境贫寒,消息闭塞,也没前去探望,如今你竟然长这么大了。”
王子服问了那老妇人姓名,老妇人说他本家姓秦,膝下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女儿,还是小老婆生的,后来那小老婆改嫁,将这女儿留给她照顾。只是这女儿整天在山村里呆着,也缺乏管教,所以整日嘻嘻闹闹的。
老妇人让丫鬟去唤女儿来,又向王子服介绍,我的女儿名叫婴宁。不一会儿,就见那姑娘从外面走了进来,王子服远远看到她时,她就在不停的笑,站到近处,看着时王子服也在捂嘴笑。老妇人呵斥了几句,她才强装不笑,大大咧咧的对着王子服行了个礼。
老妇人又询问王子服是否婚配,得知王子服并未婚配以后,自言自语道:“真是顶好的一对,可惜是个内亲。”
王子服自打看到婴宁以后,眼睛再也没有移开过视线,一直定定的盯着她,婴宁小声对丫鬟说:“目光灼灼的,这贼腔还是没有改掉!”随即实在忍不住的又笑了起来。
老妇人又呵斥了一句,婴宁对着老妇人做了个鬼脸,拉着丫鬟就跑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王子服来到房后的半亩园田,只见这园田之内种满了鲜花,各色各样的,煞是好看,就连走道边上,也种上了花,都快挡住了道路。
询问得知,这些花原来全是婴宁种的,婴宁打小就是一个爱花的人,看到好花儿就全部移栽到自家的庭院里,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景象。
王子服走着,突然看到旁边的树一直在动,抬头望时,原来婴宁竟然在树上,婴宁看到他,狂笑不止。王子福在下面直说:“别笑,担心掉了下来!”
那婴宁从树上下来,还是笑个不停,王子服怕他跌倒,连忙上前去扶,捉着她的手腕忍不住捏了一下。
婴宁的笑声又爆发了起来,不停地在那笑,都笑弯了腰,王子服让她别笑,说有事告诉他,随后拿出一只梅花给她看,婴宁说:“花都枯萎了,还留着它做甚?”
王子服说:“这是元宵节那天妹妹留下的,所以我一直留着。”
婴宁疑惑的说:“留着有什么用?”
王子服回答道:“用它来表达我对妹妹的爱慕之情。”接着又说:“我自打见了你之后,就得了一种病,整日想见到你,如今见到你了,这病也就好了。”
婴宁看着他说:“你我本是亲戚,见一面又有何难?以后你想见我,天天来就是了。你喜欢那花,一会儿叫仆人折一捆,你背上回去就好。”
王子服赶忙说:“我并不是爱这花,而是爱折花的人。”
婴宁又说:“你我亲戚之间许久未见,感情已经疏远,还有什么爱可谈呢?”
王子服在旁急的直跺脚说:“我说的爱并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
婴宁说:“这有什么不同呢?”
王子服支吾的说:“夫妻间的爱就是……就是晚间要睡在一起的。”
婴宁手里拿着一枝花,不停的挥舞着说:“我不习惯和生人一起睡。”
王子服还想说什么,那丫鬟就来到婴宁面前把她拉走了。
早饭时,老妇人问婴宁上哪去了?婴宁回答:“我和哥哥在花园内聊天呢。”
老妇人说:“有什么话可聊,聊这么长时间?”
婴宁又说:“哥哥说他想和我睡在一起呢。”
王子服被她这句话说的窘的不行 ,羞的脸都快埋在了地上,连忙朝着婴宁瞪了一眼。还好老妇人耳朵聋没听到。王子服怪婴宁太傻,可自己也不知该怎么说她。
众人刚吃完饭,王子服家里就有人牵着驴子找上门来了,原来家里人看到王子服至今未归,找来吴生询问,这才上山寻找,寻遍了几个村子,才找到了这里。
王子服要回去了,邀请老妇人和婴宁同他一起回去。老妇人推辞说,自己已经年迈,叫婴宁陪他回去就行,正好认一认姨娘。
老妇人唤来婴宁对她交代了一番,让他同王子服一起回去,并且给她说:“回去之后也就不用回来了,你姨娘家产丰厚,养你一个闲人也不在话下,正好跟着你姨娘学一学女工,将来也就直接嫁过去了。”婴宁听到老夫人一直在说什么“婚啊,嫁”的事又笑个不停。
收拾妥当之后,王子服和婴宁,就跟着来寻的人一同回家了。
回家之后,王母非常吃惊,儿子竟然带回来一个如此漂亮的姑娘,忙询问,王子服对她说了自己在山上的那些事。王母大为吃惊,忙问那老妇人姓什么,王子服说姓秦。
王母非常吃惊,他确实有一个姐姐姓秦,可是已经去世多年了,如今又怎会凭空冒出来呢?又详细询问婴宁,婴宁说,当初自己被老妇人收留时,还在襁褓中,很多事都不记着了,说完就跑进了内室之中,王子服也郁闷了起来。
王子服又问吴生这件事,吴生也非常奇怪,因为吴生的姑父当年妻子去世了,一直一个人居住,被狐狸迷惑,就病死了,那狐狸生下了一个女孩。
后来那狐狸将女儿放在自己的家,他们没有办法,请来天师做法,画了一道符挂在门框上,那狐狸这才带着女儿走了,那女儿怕不是这婴宁吧。
吴生和王母等人在疑惑之间,那屋里传来了婴宁痴痴的笑声,王母此时也被她逗笑了,说:“这姑娘也太憨了吧。”
王子服虽然内心郁闷,但是这姑娘除了人娇憨了一点,时常笑个不停,其他方面都是自己喜欢的模样。于是请人前去那山村给自己做媒,可是媒人去了那山村以后才发现,那山村早已破废,稀稀落落的只有几个坟地。
王母因此怀疑那老妇人是鬼,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婴宁,婴宁并未奇怪,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咯咯的笑个不停,王母见她可怜,也就收留了她,此后,婴宁也就在王家住了下来。
婴宁因为嘻嘻哈哈,活泼的性格颇受王家上下人的喜欢,而婴宁也跟着王家的女眷一同做女红,她做出的活非常精细,为人也非常好学,只是爱笑的毛病,一直没有改掉。
王子服和王母对此十分郁闷,可是逐渐发现婴宁和别的姑娘不一样。婴宁即使在大笑不止的时候也十分好看,逐渐,二人也释然了。
后来王子服和婴宁办了婚事,即使在婚礼上,婴宁化着妆打着盖头,仍然也笑个不停,来的亲朋好友自然是十分疑惑,闹得王母和王子服非常尴尬,连忙解释。
婴宁在王家以后,也没有改掉爱花的习惯,不断的栽种花,将王家上下各处都栽上了花,王母对她说了几次,他才慢慢的收敛了许多,不再移花了,只是整日间照料那些花草,操持女工。
西邻有一个儿子,十分好色,有一天从王家门前走,看到婴宁趴在树上,手里拿着一枝花,咯咯的笑个不停,西邻的儿子何曾见过如此漂亮的姑娘,心想道:这应该是王子服新过门的媳妇儿。
西邻的儿子问婴宁,婴宁也不说话,只是对他不停的笑,西邻的儿子以为婴宁对他有意,眼睛一直盯着婴宁,表情也逐渐变得下流起来。
婴宁不说话,还是在不停的笑,只是用手指了指墙根下的那个洞。西邻的儿子以为婴宁在告诉自己幽会的地方,高兴极了。
傍晚来临之时,西邻的儿子悄悄过来,果然看到婴宁在那墙根边上,赶忙过去抱着婴宁,想要行苟且之事。
可刚抱着便感觉下体一阵疼痛,冷汗直冒,定睛一看,哪还有什么姑娘,自己抱着的不过是一个枯木,而枯木上竟然趴着一个尾刺锋利的毒蝎子。
西邻的儿子中毒以后,没过几天就死了。西邻因此将王子服一家状告到了公堂,说他们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说婴宁是一个妖怪,希望县官主持公道,县官知道王子服是个读书人,风评也颇好。自然觉得西邻是在诬陷王子服,于是将西邻打了一顿大板以后,丢了出去。
这件事情以后王母对婴宁说:“你这样狂笑也不是办法,恐怕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事端。”
婴宁给王母发誓,说以后再也不笑了。果然从此以后,婴宁还和以前一样,种种花,做做女工,只是不再笑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婴宁有一天晚上突然对王子服哭着说:“相公,是我以前欺瞒了你,我本是狐狸所生,只是害怕当时你们知道我的身世以后,不再管我,我孤家寡人又没有去处,所以才骗你们,那老妇人也不是人,而是抚养我长大的鬼母。如今向相公说起此事,是希望能将鬼母的尸骨和父亲一起合葬,这是她生前最大的愿望。”
王子服又说:“我昨晚梦到她了,她也向我说起了这件事。”婴宁说:“她昨晚确实来了,我本想叫醒你,只是她让我不要打搅你。”
王子服和家人说起此事,家人也欣然同意了,又派人在山上寻到了鬼母埋葬的地方,挖开一看,鬼母的尸骨还算保存的完整。婴宁看到鬼母的尸骨大哭了一场,王子服叫人将尸骨和婴宁的父亲合葬在了一起。
王子服后来又问那丫鬟小荣的情况,婴宁对他说,那丫鬟也是一只狐狸,那天她问了鬼母,鬼母告诉她,小荣已经出嫁了。
此后,每年的寒食节,王子服都会带着婴宁去鬼母的坟前祭拜。
后来不久,婴宁生了一个儿子,襁褓之中的孩子和寻常的小孩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这孩子不怕生人,一见人来就笑,和他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暮有话说
婴宁本不是人,是一只狐狸,王子服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喜欢上了她,后来也如愿的给了她一个家。可以说这样的故事已经算得上很圆满了。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婴宁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婴宁在最初见到王子服时就笑个不停,包括在王子服家时也一直笑,只是经历了西邻子事件,就不笑了。后来过了几年更是学会了哭。
在此之前,我们都未见过婴宁哭,而蒲松龄老先生也一直用笔墨在描绘婴宁的笑。可正是因为婴宁在遇到王子服以后,逐渐经历了从笑到不笑再到哭的阶段,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婴宁会变成这个样子?
北暮觉得,婴宁以前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她被鬼母抚养长大,生活在山野之间,根本未曾经历过社会,所以才有了爱笑的习惯,也培养出了天真烂漫的性格。
然而,她下山以后住在了王家,经历了人间烟火,又经历了西邻子事件的险恶,逐渐开始不笑。直到后来,在和王子服共同生活之后,一家的温情感染了他,甚至让她学会了哭。
婴宁是一个好姑娘,她从小不在人世间长大,所以才有了独具特点的笑,可以说婴宁用笑去藐视一切,去动摇那封建社会的根基,用笑去企图冲破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她失败了。这也让我们懂得了,即使是这样好的姑娘,在经历了人世间之后,也逐渐变了模样。
(强烈建议品读蒲松龄原著《婴宁》,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去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清朝学子进京赶考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高考在即,你知道清朝如何进京考试吗?清朝要想考取功名利禄,做大官出大名,那必须要去北京考试。但前提是,你首先要在当地取得去北京考试的资格,这个资格也是考出来的。也就是考中举人后才能去北京。全国举人去北京,这在没有高铁、飞机的时代,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不管你是骑马、骑驴,还是坐船,都需要花费几十天的时间。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离家远行看似浪漫,但其实是一段苦旅。舟车劳顿,加上饮食、气候、语言的各种不适,这对于习惯了空调、习惯了星级酒店、习惯了高铁飞机、习惯了普通话、习惯了人口流动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于想象的。
林伯桐是清嘉庆时期的一位广东番禺考生,27岁时在广东考中举人,后来多次北上京城考试,悲催的是,屡考屡不中。进京赶考,就是应试,根据规定,三年才举行一次。也就是说,林伯桐考了十几年,一直考到42岁。此时的他身心俱疲,十几年,多次从广东进京,花费了大量金钱不说,还熬白了头发。42岁这一年,父亲去世。林伯桐从此无心再考,在家专心写作。其中一本大作便是《公车见闻录》,此书就是根据自己多次进京赶考的亲身经历写成的。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旅行攻略。如何准备,走那条路线,沿途注意事项等等不一而足。
清末举子上京赶考投宿比如出行前,要“约帮”,也就是搭伴而行。现代人出门都喜欢三五结伴而行,过去搭伴进京赶考,互相照顾,益处多多。因此,搭伴、搭什么样的伴是进京赶考中首要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凡北上者,以约帮为重。盖万里同行,踰年相聚,自早至暮,咫尺不离,其无形之擩染,不仅如香篆之熏衣也。”由此可见,千里迢迢进京路,形影不离的伙伴有多重要。
进京赶考不是说走就走,约什么样的人,约几个人都有讲究。林伯桐认为,人的性格、学问各有不同,约人应慎重,必须是不拘小节,脾气秉性相投,也就是志同道合者。另外,约人也不宜过多,以四人乘一船为最佳。人多事情多,意见分歧大,效率就会很低。
另外,出门还要准备各种物品,皮箱装满各种换洗衣服;帽匣装各式帽子;马包放被褥、蚊帐;袱包:汗衫、手巾、袜子等小物件。布袋放靴子;皮袋装面盘。竹篮装笔墨纸砚。尤其是笔墨与砚,是绝对不能少的。为了赶路方便,砚台都要取小巧的。路费自然是不能少,最好用通用的纹银。如果你带了洋钱,有些地方是花不出去的。
一切准备妥当,还不能着急上路。先要选择进京路线,一般从广东到北京,大体三条路线可选。一条是经清远、韶关、走江西、安徽、过徐州、经山东、河北涿州进京;一条是经韶关、走南昌,经芜湖、走扬州、过德州、河北涿州进京;还有一条是经韶关、走南昌、经杭州、苏州、扬州、过德州、河北涿州进京。不管选择哪条路,几乎都有陆路、山路、水路,而且要多次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广州到北京,行程七千里,陆路多的路线最快,通常需要走七十天。水路多的路线,大概需要九十天。会试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九日,而广东的举子不得不在春节前,顶着寒风踏上进京赶考的漫漫艰辛路。
上路后,选择交通工具也是个难事。不同地方交通工具规格不同。比如广东的河头船、江西的三板船、浙江建德船、苏州快船与尖头船,大小形制各不相同。选择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夫、如何不被蒙骗,以及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对于没出过远门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北上京城,还要过很多关口,如何应对查验,也需谨慎。如果碰到船户在你的船中夹带鸦片,那你就可倒了大霉。
林伯桐特别提醒,广东人因为习惯乘坐肩舆,而对乘马车、驴车的安全比较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北方人出行习惯乘马车。另外,在乘车时,一定要选择正规车行。这点和现代是一样的,出门打车,尽量选择正规出租车,不要打黑车。
现代人出门,从广州到北京,高铁8个小时,飞机不到3个小时,加上市区往返及等车候机的时间,满打满算12个小时足够了,也就是一个白天的时间。所以,一般不会考虑身体调理的问题。但古代不同,从广东进京,短则七十天,长则九十天,如果不注意饮食、气候,非常容易生病。辛苦一路,到北京还没考试就病倒,那可是极为不幸的事情。
林伯桐对此也有很多经验。他认为,万里之行,以身为本。建议广东人多带些家乡特产,如广东本地的猪肠酿肉、酱肉、腌鸭、咸鱼等。另外可考虑在沿途购买清热、解毒、润喉的片糖。告诫举子要少饮酒、少吃辣椒,可多吃有清气的豆腐和有爽气的一种油炸果。同时,要尽量避免吃冷食。“熟久而冷者,切勿将就食之,必至凝滞”。
到了京城,也要交待一番。在涿州就要开始熟悉北京的情况,“要识都门九座分,正阳、宣武及崇文;阜城、东直与西直,安定、朝阳、德胜门。"还有人总结了北京各城区的特点,如"中城珠玉锦绣,东城布帛菽粟,南城禽鱼花鸟,西城牛羊柴炭(买物者虽不必尽依此数语,然依此往买,自然不远),北城君子(多住衣冠也)小人(偶藏窃匪也)。"比如住宿,或者自行找客栈,也可到广东会馆投宿。一般广东人都会选择广东会馆,毕竟那里都是老乡,交流也有诸多方便。
如何考试,更要万分小心,不能有任何疏漏。第一次会试,要向广东会馆交喜金二两。如考中,还要加收。然后,举子还要去礼部投文,大概就是报名的意思。住在广东会馆的好处就是,可以由会馆出面代为投文。考试当天要自己雇骡车前往,各种细节都要考虑到。因为若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必将遗恨终生。
林伯桐还特别嘱咐,京城人喜欢用煤炉,广东人尤其要小心煤气中毒。一旦身体有恙,立即服萝蔔和绿豆粉。最有意思的是,林伯桐还观察到,京城人很少脱袜子,即使大夏天也穿着袜子,由此告诫广东举子,如果不是实在热得难受,袜子最好不要脱。
林伯桐的见闻事无巨细,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一部好攻略。林伯桐虽然没考上,但如果他生活今天这个时代,做个旅行写手,搞个自媒体,写写见闻录,出出书还是非常不错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